过刊目录

  • 1999年, 15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1999-08-2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蒲小平,汪家政,范明,李长龄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513-5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纯化和鉴定感觉神经特异蛋白,以兔脊髓背根神经节及背根纤维组织为材料,通过制备匀浆、离子交换层析 D E A E Sephacel,高压液相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纯化了脊神经感觉神经元 35 k D蛋白,将其作为抗原制备抗 35 k D 多克隆抗体. W estern blot 的结果表明,该蛋白特异地存在于脊感觉神经而不存在于脊运动神经.并初步观察到它对鸡胚背根节有神经营养作用.
  • 刘丽,徐琪,胡晓冥,刘立忠,王颖,谢宝树,冷爱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517-5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计算机模拟比较十种理论上柔性较好的接头在 5′ I L6 T N FΔ融合蛋白中对 I L6 和 T N FΔ空间结构的影响情况,从中选择了 S A P G T P接头.以 S A P G T P 作为接头的 5′ I L6 S A P G T P T N FΔ和以 P G 为接头的5′ I L6 P G T N FΔ空间结构预测结果相似. D N A 序列分析两种蛋白的接头序列均与设计的一致.5′ I L6 S A P G T P T N FΔ和 5′ I L6 P G T N FΔ蛋白的大肠杆菌表达产物经初步分离、纯化及鉴定后,生物学活性及对高表达 I L6 受体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比较结果显示:在 L929细胞上,前者的生物学活性是后者的 27 倍;在 U937 细胞上,前者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是后者的13 倍.它们对高表达 I L6 受体的 U937 细胞杀伤作用分别是同样突变位点的人 T N Fα衍生物的37 和 29 倍.实验表明, S A P G T P作为接头构建的 5′ I L6 S A P G T P T N FΔ融合蛋白优于以 P G 作为接头构建的 5′ I L6 P G T N FΔ融合蛋白.
  • 沈炯,吴大庆,李令媛,茹炳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522-5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神经生长抑制因子( G I F)是一种特异存在于哺乳动物脑中的金属硫蛋白(m etallothionein, M T)类似物,又称 M TⅢ.它与 M T 有相同的结合 Zn(Ⅱ), Cd(Ⅱ), Cu(Ⅰ)等金属的能力,但与 M T 不同的是它能够抑制神经细胞的生长,并发现在患 Alzheim er disease( A D 症)病人的大脑中 G I F蛋白量和m R N A 的量均显著下降,研究证明 G I F对神经细胞的抑制活性主要存在于其 β结构域中.为进一步研究 β结构域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将 β结构域的 c D N A 克隆入融合表达载体p G E X4 T1 中, I P T G 诱导并高效表达了 β结构域蛋白,通过氨基酸组成和质谱的测定,证明得到了目的蛋白.利用金属重组的方法,分别得到了结合 Cd 和 Zn 的 G I F 的 β结构域,并测定了其巯基和金属含量对蛋白量的比值,证明所得 G I Fβ与 M Tβ在结合金属能力上十分相似.用紫外光谱学的研究表明, Cd M T 的 β结构域在250 nm 处比 Cd G I F 的 β结构域有一明显肩峰,从而表明二者的金属—巯基结合簇的结构有明显不同,而这种结构上的差异有可能导致二者在功能上的不同.
  • 赵春梅,张洪涛,胡美浩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528-5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 D N A 重组技术和定位删除技术,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 P A)的 A 链( Serl Thr263)基因与尿激酶原(pro U K)的 B链( Ser138 Leu411)基因相连,得到嵌合分子基因tupa,并在昆虫杆状病毒系统中进行表达,表达量可达 500 I U/m l.经单克隆抗体免疫亲和层析纯化细胞表达上清液,得到tu P A 嵌合分子,其比活为 200 000 I U/m g 蛋白. S D S P A G E 及 W estern blot 鉴定证明此表达产物分子量约为 60 k D,与预期值相符.纤维蛋白平板测活及纤维蛋白亲和性分析初步证明,此嵌合分子的溶纤活性与pro U K 相近,而纤维蛋白亲和性高于 pro U K.
  • 甘立霞,曹廷兵,钟小林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532-5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 I L16 是近年报道的一个新的细胞因子,其 C 端 130 个氨基酸的分泌型 I L16 广泛地参与了体内的免疫调节及炎症反应,并具有抑制 H I V 复制等多种功能.经从 Con A 刺激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离总 R N A,采用 R T P C R、分子克隆及序列测定的方法获得了 I L16 C 端 130 个氨基酸编码区的 c D N A,并在生物 素化融合蛋白表达系统中表达和纯化了该蛋白.结果表明:所得到的中国人 I L16 C端的编码序列与国外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已获得的 33 k D 融合蛋白易于纯化,这一工作为进一步研究 I L16 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537-5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一平,杨晓,邓初夏,邓继先,蒋忠军,吕亚歆,程萱,黄翠芬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538-5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m ad3 和 Sm ad4 是将 T G Fβ的信号从细胞外传递到细胞核内的重要的信号传导蛋白. T G Fβ与其受体结合后,激活受体的磷酸激酶,使 Sm ad3 发生磷酸化,活化的 Sm ad3 与 Sm ad4 结合,形成异源复合物,进入到核中.然后 Sm ad4 以 D N A 结合蛋白的形式与特定的 D N A 结合,将 T G Fβ的信号传到核内.激活转录,诱导背中胚层的形成,抑制细胞的分化等.经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试验,鉴定了 Sm ad3 和 Sm ad4 相互作用的功能区域.构建 Sm ad3 和 Sm ad4 的 C 端、 N 端和中间连接区的突变体,将这些突变体克隆到 p G A D424 和 p G B T9 载体中,并转化到 H F7 C 酵母中.通过 Leu- / Trp- / His- S D 平板上菌落的形成,和 X- gal显色反应鉴定转化到酵母中的两个克隆质粒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 Sm ad4 与 Sm ad3 异源相五作用时,主要是通过 Sm ad4 的中间连接区.在同源作用时, Sm ad3 是通过 C 端,而 Sm ad4 是通过中间连接区进行的.
  • 马雁冰,孙茂盛,刘红岩,唐浩,杜瑞娟,戴长柏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543-5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Neurturin( N T N)是最近发现的一种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 D N F)相关的神经营养因子.利用 P C R 方法以染色体 D N A 为模板,扩增获得了编码人 N T N 成熟蛋白的基因,将其克隆于 p U C19 质粒,进行序列分析,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将基因重组于硫氧还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 Thio His 系统,在宿主菌 Top10 中获得了高效、稳定表达,表达的h N T N 占菌体总蛋白 20% 左右.这为进一步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 吴南君,李元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547-5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 He La 细胞中提取总 R N A,采用反转录 P C R 技术,从该总 R N A 中扩增了约 530 bp 的sh T N F R55 基因的 c D N A,并克隆至质粒 p U Cm el中酪蛋白酶 m el Cl 分泌信号肽编码序列的下游,构建成含融合基因 m el/ T N F R 的重组质粒 p U Cm el/ T N F R.把融合基因 m el/ T N F R 插入链霉菌表达质粒 p I J459 的多克隆位点,使之位于 erm 强启动子的下游,得到重组表达质粒 p I J459m el/s T N F R.经 Southern 杂交证明重组质粒 p I J459m el/s T N F R 插入了 s T N F R55 基因片段.对重组菌株 Streptom yces lividans(p I J459m el/s T N F R)的发酵液进行 S D S P A G E、受体配基杂交( Ligand blot)分析、对 T N F 敏感的 L929 细胞的细胞毒性中和试验表明,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s T N F R55 在链霉菌中得到了分泌表达,表达产物具有生物学活性.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在 26~28 k D 之间.
  • 陈忠斌,王升启,王弘,朱宝珍,孙志贤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553-5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 A S O D N 脂质体转运系统,以临床药用大豆磷脂为主要原料制备了p H 敏脂质体,并测定了脂质体体外转染活性、p H 敏特性、细胞毒性和对 A S O D N 抗流感病毒活性的影响 结果发现,批号为 98051903,98051102 和 98051202 的脂质体具有较高转染活性,但只有lipofectin 转染活性的 1/50~1/100当质粒/脂质体( W / W )为 1∶4~1∶8,转染时间为 3~5 h,质粒量为 05 μg,转染后 24~48 h 内检测时转染活性最高 脂质体 98051202 表现明显 p H值依赖溶解红细胞膜特性,而脂质体 98051102 和 98051903 的 p H 敏特性不明显 脂质体细胞毒性明显降低,如 98051903、98051102 和 98051202 的毒性分别是 lipofectin 毒性的 1/16、1/8 和 1/4p H 敏脂质体 98051202 具有促进 A S O D N 抗流感病毒作用,当 A S O D N 浓度为 02 μm ol/ L 时,p H 敏脂质体 98051202 使其抗病毒活性提高 5 倍,但 A S O D N 浓度较高时p H 敏脂质体对 A S O D N抗
  • 陈雅蕙,杜雅励,唐建国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558-5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 P C R 定点突变方法构建编码 M et Lys双 C 肽人胰岛素原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以包含体方式获得表达 表达产物经还原、重组、 Sephadex G75 分离纯化,获得 M et Lys双 C 肽人胰岛素原,经胰蛋白酶与羧肽酶 B的酶解, Resource T M Q 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制备得人胰岛素,其放免活性、受体结合活性均与猪胰岛素相同 
  • 郑文超,祁国荣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563-5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已知 t R N A包埋核酶比裸露核酶在胎牛血清和 Hep G2 细胞抽提液中有较高的稳定性 构建了 h C M V 启动子驱动下的抗 H B V(adr 亚型)的 t R N A包埋核酶基因质粒,与携带 H B V 基因的p12Ⅱ质粒共转染 Hep G2 细胞,用 G418 筛选抗性细胞 分析稳定表达细胞中的 H B V R N A, H B V 抗原合成和新生 D N A 合成,表明t R N A包埋核酶比裸露核酶有较高的抑制 H B V 活性.t R N A包埋核酶和裸露核酶分别使靶 R N A 减少 82% ~87% 和 75% ~81% ,抗原减少 73% ~80% 和70% ~74% 以及新生 D N A 减少 74% ~76% 和 67% ~71% 结果指出,核酶,特别是 t R N A包埋核酶,对 Hep G2 细胞中 H B V 表达和复制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能作为 H B V 基因治疗的手段之一 
  • 周建光,DonaldL.COURT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568-5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 λ噬菌体调控因子 N 蛋白的生物功能,应用 λ噬菌体感染、 P1 噬菌体转导、体内、体外重组方法,通过对遗传标记的筛选,将 lac Z 和 gal K 报道基因、λ噬菌体 p L 操纵子负责调控转录、翻译的 D N A 序列以及转录终止子装配到大肠杆菌染色体上,构建成菌株 Z H1041、 Z H1042 和 Z H1142.应用 Z H1142 菌株模拟 λ噬菌体的自然状态对其调控蛋白 N 的生物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证明, N 蛋白不仅在转录水平上正向调控基因表达,还具有一种新的在翻译水平上负向调节自身基因表达的生物功能.
  • 周建光,DonaldL.COURT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572-5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λ噬菌体 N 蛋白不仅是抗转录终止的正调控因子,也是在翻译水平上阻遏自身基因表达的负调控蛋白.nut R N A 位点(包括 box A 和 box B)参与了这两种生物效应.对位于左向操纵子(p L)的 nut L 序列进行了突变后,证明 nut L 缺失及 box B 第 6 位核苷酸突变使 N 丧失了正、负调控功能,提示 nut L 在 N 介导的调控反应中是必需的.nut L 序列中 box A 单碱基突变使 N 丧失了正调控功能,部分保留了负调控功能.这种负调控作用导至极性效应,使 lac Z基因转录水平明显下降.
  • 陈培勋,夏其昌,刘在贵,徐来根,王广华,张春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576-5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山东省招远市一慢电泳异常血红蛋白( Hb)先证者血及正常人血分离纯化出珠蛋白,脲处理解链,再层析分离并纯化出正常及异常 β链.经胰蛋白酶水解,所得肽片段用 H P L C 分出酶解物中异常肽,此肽经氨基酸组成及顺序测定,表明它同于正常 β链的十九肽 β41→59;异常肽不被 C N Br 作用,将它与正常十九肽通过质谱仪测定质荷比.结果说明异常肽的 β55 M et转变为亚砜型的 β55 M et· O,这转变是此异常 Hb 变异的一级结构基础.
  • 杨星勇,程惊秋,裴炎,阎光凡,张玉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580-5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过 75% 饱和度硫酸铵沉淀、 Sephadex G75 凝胶过滤层析、 Lys Sepharose 4 B 亲和层析和电泳制备洗脱,从华广虻( Tabanus am aenus W alker)腹部组织匀浆液中分离纯化出分子量约为 67k D 的溶纤活性蛋白 T A F P经纤维蛋白平板测定表明, T A F P 只具有纤溶酶作用,不具有激活纤溶酶原的作用;但 T A F P 能分解纤溶酶原激活剂的生色底物—— Chrom ozym U K 及 S2288还能水解胰蛋白酶专一底物 Bz Phe Val Arg N A 及 C B Z Gly Pro Arg N A,表明 T A F P具有类胰蛋白酶活性,专一水解精氨酸形成的酰胺键(或肽键) T A F P无胰凝乳蛋白酶活性 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584-5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郭丽英,朱洪,周元聪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585-5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 th factor, N G F)是第一个被发现,也是迄今为止研究得最为清楚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 利用 P C12 细胞生物活力测定为跟踪检测手段,分别经过 C M  Sepharose C L6 B、 Sephadex G75 及 F P L C m ono S层析,从30 g 江浙蝮蛇粗毒中分离纯化到200 μg N G F,纯化倍数高达105经 S D S P A G E 测定,该蛋白分子量为 26 k D,由两个亚基通过二硫键交联组成二体形式等电聚焦显示其等电点为67,与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相吻合 江浙蝮蛇神经生长因子的生物活力水平与小鼠25 S N G F相当,在1~100 μg/ L 的浓度范围内维持 P C12 细胞在无血清条件下的存活
  • 王建枝,吴琼莉,I.GRUNDKEIQBAL,A.SMITH,K.IQBAL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589-5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糖原合成酶激酶3( G S K3)在 30℃与 τ蛋白保温 4 h 可催化 17±04 m ol磷酸参入 1 m olτ蛋白 将磷酸化的 τ蛋白经胰蛋白酶消化, Fe Cl3 亲和柱分离及 C18反相高压液相层析纯化后,再用高压电泳,手工 Edm an 降解及自动氨基酸序列分析等检测技术,对其磷酸化位点进行鉴定 结果发现: G S K3 可使 τ蛋白 Thr181, Ser184, Ser262, Ser356 和 Ser400 发生磷酸化 其中 Ser262 和 Ser400 为 Alzheim er 病( A D)τ蛋白的异常磷酸化位点根据上述磷酸化作用仅轻度抑制τ蛋白生物学活性,推测: A D τ蛋白 Ser262 和 Ser400 的磷酸化可能不是决定其生物功能的关键性位点,单纯 G S K3 不能复制 A D 样 τ蛋白的病理改变 
  • 李平风,ElkeOETJEN,RolandBLUME,WillhartKNEPEL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593-5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 C B P在胰岛 H I T 细胞中调节基因转录的机制,将不同的 C B P片段瞬时转染到细胞中,观察其转录活性.实验表明,在胰岛 H I T 细胞中,膜去极化及 c A M P 均可诱导 C B P30( C R E B结合功能区)转录活性增强,并有协同效应. P K C对 C B P30 的转录活性无影响;与 C R E B有更强结合力的 C B P K I X S/ B(氨基酸序列短于 C B P30 的 C R E B结合功能区)其基本转录活性及膜去极化、c A M P诱导下的转录活性均比 C B P30 更强.反义 C R E B 的过度表达可降低 c A M P诱导的 C B P的转录活性.提示在胰岛 H I T 细胞中,膜去极化及 c A M P对共转录因子 C B P转录活性的调节作用通过 C R E B介导.
  • 李平风,ElkeOETJEN,RolandBLUME,WillhartKNEPEL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597-5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胰岛细胞株 H I T 细胞中,用瞬时转染法观察高 K+ 导致的膜去极化与c A M P对 C B P C端片段转录活性的影响.发现二者均可诱导 C B P C端片段的转录活性增强,并有协同效应; C B P C端片段的突变体( Ser1 772 突变为 Ala)表现相同的诱导特性,但其基本转录活性降低.说明膜去极化和 c A M P对 C B P C 端片段转录活性的诱导作用与 P K A 磷酸化位点 Ser1 772 无关,而该位点的磷酸化对调节 C B P C 端片段的基本转录活性起重要作用.蛋白激酶 C 通路对 C B P Ti的转录活性无影响.
  • 蔡以滢,唐慧,张宏明,陈珈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600-6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 N N 烟草(与烟草花叶病毒( T M V)发生非亲和相互作用)和普通烟草 3002 品种(与 T M V 发生亲和相互作用)在烟草— T M V 的相互作用中质膜 N A D P H 氧化酶的组装激活、产生活性氧的差异.用两相法制备密闭的正向型质膜( P M)囊泡,以 S O D 敏感的 N A D P H 依赖的 Cyt c 的还原表示 N A D P H 氧化酶的活性,用人类噬中性白细胞 N A D P H 氧化酶亚基 p47phox 的抗体对烟草叶片蛋白进行免疫学检测.结果显示在两种烟草叶片胞质中均存在与 p47phox 亚基的抗体发生免疫交叉反应的相同分子量的蛋白,该蛋白在 T M V 侵染 N N 基因烟草后可向质膜发生转移,且伴随有氧化酶活性的升高.而对于普通烟草则无氧化酶膜组分和酶活性的明显变化.以上结果表明,烟草叶片质膜上存在与哺乳动物 N A D P H 氧化酶相类似的氧化酶,它的组装和激活可能是烟草— T M V 非亲和相互作用早期活性氧的主要来源.
  • 陈忠斌,王升启,朱宝珍,孙志贤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604-6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 A S O D N 化学修饰形式与 A S O D N 稳定性,体外细胞毒性以及抗流感病毒活性之间的关系,合成了 7 种不同化学修饰形式的 A S O D N:硫代 A S O D N 及其 3′端分别磷酸化和胆固醇修饰;3′与 5′端硫代,中间为天然结构的混合骨架 A S O D N;天然结构 A S O D N 及其 3′端分别磷酸化和胆固醇修饰等.测定了 7 种修饰体在小鼠血清, M D C K 细胞裂解液,含 2% 胎牛血清的 D M E M培养液以及水中的稳定性,体外细胞毒性和在细胞水平抗流感病毒活性.结果表明,混合骨架 A S O D N,硫代 A S O D N 及其 3′端接磷酸和胆固醇的修饰形式在小鼠血清, M D C K 细胞裂解液与含2% 胎牛血清的 D M E M 培养液中稳定性相对较高,作用 24~48 h 仅混合骨架 A S O D N 与硫代 A S O D N 发生部分降解;天然结构 A S O D N 及其 3′端接磷酸和胆固醇修饰体在 24 h 内大部分降解.所有 A S O D N 修饰体在水中具有很高稳定性,48 h 内未见降解作用.7 种 A S O D N 修饰形式在 M D C K 细胞中未表现明显的细胞毒性.硫代 A S O D N 及其 3′端接磷酸和胆
  • 学术交流会和祝寿会筹备组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609-6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胡海燕,刘贤锡,迟伟玲,赵丽,刘传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610-6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雄激素对人前列腺中鸟氨酸脱羧酶( O D C)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以研究雄激素诱导前列腺良性增生的分子机理,分离培养了人胎儿前列腺间质细胞,以 M T T 法测定不同浓度 D H T对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以最适浓度的 D H T(1 000 μg/ L)刺激该细胞,分别于 0,3,6,12,24,30 h 提取总 R N A,用斑点杂交及 Northern blot 法分析测定各组细胞中 O D C m R N A 的丰度,并对杂交膜进行薄层扫描定量.结果显示:(1) D H T 对前列腺间质细胞的增殖呈双相调节作用,即在低浓度时随着 D H T 浓度的增加,对该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增强,1 000 μg/ L时刺激活性最强,高浓度 D H T 对该细胞的刺激作用降低.(2)斑点杂交显示,在 1 000 μg/ L D H T 刺激细胞后 6 h 时, O D C m R N A开始明显升高,24 h 达高峰(约为 0 h 的 48 倍),至 30 h 有所降低.(3) Northern blot 结果显示,人胎儿前列腺间质细胞中有两种 O D C m R N A,分别为 20 kb 和 26 kb,经扫描定量结果显示:1 000μg/ L D H T 对两种 O D C m R N A
  • 孟祥兵,孙志贤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614-6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W ortm annin( W O R T)是 P I3 K 家族激酶特异抑制剂,对 p53 野生型及突变型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均有提高.为了阐明 W O R T 的辐射增敏机制,通过免疫沉淀及免疫印迹法分析了 W O R T对辐射引起的细胞 G2/ M 转换中关键分子 cdc2 酪氨酸脱磷酸化延迟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了 W O R T 对辐射引起的细胞 G2 期延迟、细胞凋亡的影响;经报告基因转染的方法分析了 W O R T对宿主细胞对辐射损伤报告基因修复的影响;发现 W O R T 可促进受照细胞 cdc2 酪氨酸脱磷酸化、减弱辐射引起的细胞 G2 期延迟、增强细胞凋亡并抑制损伤 D N A 修复.提示 W O R T 辐射增敏是通过干扰细胞 G2 期检查点调控、抑制损伤 D N A 修复和促进细胞凋亡等多种途径实现的.
  • 刘文,黄石安,梁念慈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620-6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W ortm annin 是肌醇磷脂3激酶的不可逆抑制剂.用比浊法分析血小板聚集;肌醇磷脂用32 P磷酸钠标记,用氯仿和甲醇抽提,用 T L C和放射自显影分析,研究了 W ortm annin 对凝血酶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和磷脂酰肌醇三磷酸( P I P3)累积的影响.结果显示, W ortm annin 对凝血酶(500 U/ L)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20~80μm ol/ L).凝血酶(500 U/ L)诱导人血小板 P I P3 的累积, W ortm annin 对此累积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40~160 μm ol/ L).结果提示: W ortm annin 可能是潜在的抗血小板药物,抑制凝血酶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主要与其抑制 P I P3 的累积有关.结果也提示,肌醇磷脂3激酶在血小板活化中起重要作用.
  • 赵忠良,黄欣,李楠,朱学军,曹雪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624-6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树突状细胞在抗原提呈过程中起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大规模筛选抗原刺激后人树突状细胞特异表达基因,建立了一种基于“长距离” P C R 技术的减法杂交技术,在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初步测序分析了 200 个插入片段为 07~2 kb 的克隆,结果发现新基因片段占 50% ,其中 30% 的片段包含基因编码区,15% 的片段包含完整编码区,打点杂交分析新基因中 80% 为抗原刺激后树突状细胞所表达.从已知和未知基因中发现了一些与树突状细胞生物学功能可能相关的基因,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与阐明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更多及更长片段的测序工作正在进行中.
  • 李鹏,陈兰英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629-6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竞争性 P C R 方法定量检测了大鼠肌球蛋白轻链 2 启动子(m yosin light chain 2 prom oter, M L C2)糜酶(chym ase)融合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发现 M L C2chym ase融合基因在转基因小鼠的心脏中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在骨骼肌中表达水平较低,在肾脏中有微弱表达;而在肝脏和肺中未检测到.表明 M L C2chym ase 融合基因改变了野生型 chym ase 在生物体内的表达特性,不仅提高了表达效率,而且赋予了一定的心脏组织特异性,为进一步研究 chym ase 基因在心脏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裴炎,卢晓风,杨星勇,程惊秋,蒋书楠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633-6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利用免疫亲和层析法纯化棕尾别麻蝇幼虫血淋巴凝集素的结果.哺乳动物红细胞能够特异地吸附凝集素.用兔红细胞与麻蝇幼虫血淋巴凝集素形成的复合体免疫供血家兔,得到麻蝇幼虫血淋巴凝集素的抗体.再利用抗体制备亲和吸附柱,通过免疫亲和层析一次性纯化了麻蝇幼虫血淋巴凝集素. S D S P A G E结果显示,该凝集素的分子量约为73 k D.这一结果,与用对麻蝇幼虫血淋巴凝集素有抑制作用的糖蛋白—胎球蛋白和甲状腺球蛋白为配基,亲和层析纯化的结果完全相同,表明用这种免疫亲和层析法纯化凝集素是可行的.为不清楚专一性识别糖或专一性识别糖不典型,难于用普通亲和层析纯化的凝集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纯化方法.
  • 贺平,汤钊猷,刘彬彬,叶胜龙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637-6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细胞因子之间协同作用的特点,采用重组 D N A 技术设计并构建了人 I L2 与 I F Nα融合基因,并用肝癌组织特异的 A F P增强子/ A L B启动子调控融合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靶向表达.实验结果表明,克隆的 E A F P P A L B联合转录调控序列能调控细胞因子基因在 A F P阳性人肝癌细胞中靶向表达, I L2/ I F Nα2b 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感染肝癌细胞的 A F P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实验证明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 I L2 和 I F N 两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这可能为肝癌基因治疗开辟新途径.
  • 张晓志,彭朝晖,吴小兵,韩虹,徐钤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642-6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体外培养并鉴定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F B)的基础上,采用重组逆转录病毒 G T K 介导并联合应用 ganciclovir 对 F B细胞进行体外杀伤,以探究 T K/ G C V 系统体外杀伤成纤维细胞的机制.经光镜、电镜及凝胶电泳等实验发现,在 T K/ G C V 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杀伤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这提示 T K/ G C V 系统对体外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杀伤作用部分是通过细胞凋亡途径实现的.
  • 段建明,张宗玉,童坦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646-6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体外培养的不同代龄的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2 B S)为对象,紫外线诱导 D N A 损伤后,观察细胞形态、增殖特性、细胞周期、 D N A 修复变化等细胞应答以及 gadd153、p21 W A F1/ C I P1/ S D I1、p53 等基因的转录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紫外线诱导 D N A 损伤后,衰老(> 55 代)2 B S细胞形态及增殖能力的改变不如年轻细胞(< 30 代)显著;不同代龄的细胞损伤后均出现 G1 期阻滞现象,年轻细胞 G1 期阻滞率明显高于衰老细胞( P< 005);衰老细胞总的修复能力较年轻细胞明显下降( P< 001);同时,gadd153、p21、p53 等的可诱导性均低于年轻 2 B S细胞.由此,分别在细胞水平与基因水平反映了衰老细胞经紫外线照射损伤后的细胞应答变化与修复机能减退的关系.
  • 李晓滨,周爱儒,俞文华,陈兴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651-6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人肺癌细胞 P G 和人胃癌细胞 B G C823 作为研究对象,利用 M T T 测定、3 H Td R 参入、流式细胞术、软琼脂培养、 Northern blot、 W stern blot 等实验方法,观察了稀土化合物氯化亚鈰( Ce Cl3)抑癌作用.结果表明, Ce Cl3 浓度为 005 m m ol/ L,01 m m ol/ L,05 m m ol/ L和 1 m m ol/ L可抑制 P G 细胞的增殖;浓度为 05 m m ol/ L和 1 m m ol/ L可抑制 P G 细胞 D N A 的合成,其 G1 期细胞比例增加而 S期细胞比例减少,在软琼脂中的生长能力降低,原癌基因 cm yc 和 cras 表达降低,p16 蛋白质表达降低.而同样浓度的 Ce Cl3 对 B G C823 细胞和正常细胞 2 B S未见影响.提示:稀土化合物抑制肺癌细胞 P G 的增殖以及降低其恶性度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一些增殖相关的原癌基因的表达和细胞周期的调控有关,其确切的机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 王文恭,童坦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655-6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M C F7 是 p53 为野生型的人乳腺癌细胞系.为探讨该细胞系凋亡过程中 bcl2 基因的下调机制,以 5氟尿嘧啶(5 Fu)诱导凋亡,用 P C R 技术扩增出人 bcl2(hbcl2)基因调控区长度为 558bp 的片段,经亚克隆后的序列分析证实其准确性.用此 P C R 产物作为探针与 5 Fu 刺激 12 h 后的 M C F7 核内蛋白质粗提物进行 Southw estern 印迹及凝胶阻滞( E M S A)分析.以未用 5 Fu 刺激者为对照.结果显示,细胞核内一分子量为 53 k D 的结合蛋白与 bcl2 调控区的结合信号明显增强,而一种20 k D 的 D N A 结合蛋白与该区的结合信号明显减弱.这些结果提示p53 蛋白有可能是bcl2 的负转录因子,20 k D 的 D N A 结合蛋白有可能是bcl2 的正转录因子.
  • 李斌,卢义钦,刘俊凡,章满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658-6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阐明Ⅱ型糖尿病( N I D D M )患者红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在非酶糖基化( N E G)影响下发生的变化,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了 20 名正常人和 19 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的 4 种结合中性糖与 2 种氨基糖和唾液酸含量以及 4 种寡糖链上的末端中性糖和唾液酸含量.结果表明, N I D D M 患者红细胞膜几种结合单糖( Glc, Fuc, Glc A, Gal A)与游离单糖( Glc, Gal, Man, Fuc)含量以及唾液酸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01 或 005).据此推测,由于患者红细胞膜蛋白的重度糖基化导致某些膜结构蛋白的氧化损伤,细胞膜糖类含量的减少,可能是重度糖基化的继发后果.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662-6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林健巧,王炜军,穆虹,徐凤彩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663-6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梁华,朱玉平,潘卫,娄永华,冯煜,焦炳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667-6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忻骅,曹凯鸣,谢可方,顾其敏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671-6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徐冲,左军,廖军,杨永辉,陶丽梅,朱国萍,伍传金,滕脉坤,王玉珍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674-6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周永国,齐印阁,王秀娟,杨越冬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1999, 15(04): 677-6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