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M197 (cross-reacting material 197)是白喉毒素的天然突变体,它的酶活性丧失但受体结合能力及免疫原性却完全保留,这一特性使其成为安全且高效的疫苗载体,被广泛应用于偶联或结合疫苗的开发。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分别制备白喉毒素突变体CRM197及它与E型肉毒毒素受体结合区(EHc)的2种融合蛋白质分子,对获得的重组蛋白质分子进行SDS-PAGE和免疫印迹鉴定,继而免疫BALB/c小鼠,评价它们作为融合蛋白质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制备了无毒性的白喉毒素突变体CRM197和CRM197-EHc与EHc-CRM197两种融合蛋白质分子,这两种融合蛋白质分子作为亚单位疫苗诱导免疫小鼠产生了强的抗CRM197和EHc抗原的体液免疫反应;与CRM197与EHc联合组相比,CRM197-EHc与EHc-CRM197融合蛋白质疫苗组能够诱导更高的抗CRM197抗体效应(P<0.01),EHc-CRM197融合蛋白质低剂量的疫苗组也能够诱导更高的抗EHc抗体效应(P<0.05)。因此,EHc在融合蛋白质疫苗中发挥了载体分子效应,增强了CRM197的免疫原性;CRM197在EHc-CRM197融合蛋白质分子疫苗中作为载体分子增强了EHc的免疫原性,作为融合亚单位疫苗诱导产生了最高的抗CRM197和EHc抗原的体液免疫反应,是个高效的二价疫苗分子。
双硫死亡状态与肿瘤患者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和药物敏感性相关。然而,其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价值尚不清楚。基于此,研究使用单细胞测序数据和细胞特异性标记基因分析双硫死亡与不同结直肠癌细胞类型的相关性,发现结直肠癌高双硫死亡区域集中于上皮类细胞中。结合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差异基因表达数据,建立双硫死亡相关预后模型分析发现,高双硫死亡水平结直肠癌患者风险较低,免疫治疗敏感性高。结合空间转录物组学分析发现,双硫死亡相关基因泛醇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Ⅰ(ubiquinol-cytochrome c reductase core protein 1, UQCRC1)是潜在的结直肠癌诊疗靶点,其表达在上皮类结直肠癌细胞中较高,与结直肠癌免疫浸润区域存在共定位。进一步的生信分析和实验检测显示,UQCRC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低表达,过表达UQCRC1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是潜在的结直肠癌诊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