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3年, 19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03-08-2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吴元明,陈苏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3, 19(04): 411-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RNA干涉 (RNAi)是将双链RNA(dsRNA)导入细胞引起特异基因mRNA降解的一种细胞反应过程 .它是转录后基因沉默 (PTGS)的一种 .RNAi在生物界中广泛存在 .RNAi发生过程主要分为 3个阶段 :起始阶段 ,扩增阶段 ,效应阶段 .RNAi在维持基因组稳定、保护基因组免受外源核酸侵入、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发挥重要生物学作用 .RNAi作为基因沉默的一个工具 ,已被广泛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基因治疗和新药研究与开发等方面 .
  • 易霞,尚永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3, 19(04): 418-4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染色质重塑是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染色质重塑主要包括 2种类型 :一种是依赖ATP的物理修饰 ,另一种是依赖共价结合反应的化学修饰 .依赖ATP的物理修饰主要是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使DNA超螺旋旋矩和旋相发生变化 ,使转录因子更易接近并结合核小体DNA ,从而调控基因的转录过程
  • 聂新民,周鸣,唐珂,张必成,向娟娟,熊炜,吕红斌,李小玲,李桂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3, 19(04): 423-4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运用cDNAmicroarray分析鼻咽癌细胞系CNE1与正常鼻咽上皮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基础上 ,发现ESTW 95 442在细胞系CNE1中存在明显表达下调 .随后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克隆出了该EST所代表的硝基还原酶基因NOR1(GenBank登录号为AF4 6 2 348) .Northern印迹分析表明 ,该基因在脑、心脏、肺等正常组织中均有 2个转录产物 (1.6kb ,1.2kb) .RT PCR分析显示 ,NOR1基因在鼻咽癌活检组织中也存在表达下调 .但酶活性测定实验表明 ,它在鼻咽癌细胞系CNE1中的活性比正常鼻咽上皮细胞高 .通过基因转染实验发现NOR1基因具有与细菌硝基还原酶NTR相似的功能 ,能够将单功能烷基化试剂 2 硝基苯氮丙啶类化合物CB195 4的第 4位硝基还原成亚硝基从而生成细胞毒性物质 .研究结果表明 ,NOR1基因可能通过它的亚硝化作用及高活性而参与化学性因素致鼻咽癌的过程
  • 徐东平,王福生,Takao OHNUMA,金磊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3, 19(04): 429-4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 (或 )MRP1过度表达是引起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多重耐药性的重要原因 .在以往研究抗MDR1基因的核酶 (196MDR1 Rz)的基础上 ,合成了针对MRP1基因 2 10和 730编码子的核酶 (2 10MRP1 Rz ,730MRP1 Rz) ,同时利用RNA二级结构分析程序mfold 3 0设计合成了一种双靶位自剪切核酶体系 (Coat) .将 196MDR1 Rz和 2 10MRP1 Rz基因同时载入到该体系中 ,建立了抗MDR1 MRP1双靶位核酶 .在无细胞体系中对上述核酶进行的生物活性实验表明 ,2 10MRP1 Rz与 730MRP1 Rz相比能够更有效地切割底物 ;载入Coat的抗MDR1和MRP1核酶均能得以有效释放 ,同时切割各自的靶RNA序列 ,切割效率与单靶位核酶一致 ;串联核酶的先后顺序不影响切割活性
  • 侯晓军,畅文军,陈立钊,张政,刘知学,王转花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3, 19(04): 436-4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获得苦荞中主要过敏原的cDNA和由此推导的蛋白质序列 ,分析其结构特点 ,以苦荞幼根根尖为材料 ,提取总RNA并反转录mRNA为cDNA第一链 .通过RT PCR、3′RACE、基因克隆及序列测定 ,获得一种苦荞主要过敏蛋白基因的cDNA片段 (GenBank登录号为AY0 4 4918) .该cDNA片段由 76 8bp组成 ,包括 3′端非编码区 180个bp ,开放阅读框 5 88bp .可编码一个由 19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功能蛋白及一个终止密码 .苦荞主要过敏原基因与甜荞 2 2kD过敏蛋白、豆球类蛋白的核苷酸序列分别有 95 %和 93%的同源性 .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甜荞球蛋白、刀豆蛋白、甜橙柠檬素分别有 93%、83%和 5 7%的同源性 .该过敏蛋白 183~ 188位氨基酸残基KEEEKE在多数不同过敏原中均存在 ,推测可能为其中的抗原决定簇序列
  • 李晓琴,罗辽复,刘次全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3, 19(04): 441-4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统计分析了 119种人蛋白质和 92种大肠杆菌蛋白质的mRNA序列和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关系 .从二肽频数出发 ,研究了同义密码子使用对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 ,证明其影响在 10 %到 2 0 %的量级 .对于人和大肠杆菌 ,在 90 %置信水平上 ,4 0 0对二肽中分别有 79对和 6 0对 ,在 95 %置信水平上 ,分别有 4 5对和 36对二肽的相应密码子二联体具有不同于氨基酸的反常二级结构偏好性 ,并且这种反常不能归因于随机涨落
  • 夏平安,刘维全,江禹,王本旭,刘海鹏,牛建强,殷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3, 19(04): 445-4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家蝇卵黄蛋白基因编码的卵黄蛋白是家蝇胚胎发育的重要营养来源 .根据 3种家蝇卵黄蛋白cDNA保守序列设计引物 ,用PCR技术从家蝇基因组DNA中扩增到大小为 76 8bp的mdYP1基因的部分DNA片段 .经地高辛标记成特异性探针 ,从构建的家蝇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出一个阳性克隆 ,并从该克隆中分离到大小为 3991bp的mdYP1基因组基因 .序列分析显示 ,该基因组序列含有约1 6kb的 5′ 上游区和 1 0kb的 3′ 下游区 ,编码区由一个 6 1bp的内含子和大小分别为 2 2 2bp和10 2 8bp的 2个外显子组成 .5′ 上游区含有典型的CAAT TATA盒 .
  • 王宝利,郭刚,梁东春,赵学勤,张镜宇,邱明才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3, 19(04): 451-4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小鼠骨组织提取总RNA ,采用RT PCR扩增得到小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活性区域cDNA .将该cDNA片段克隆入表达载体pPIC9,重组载体转化巴斯德毕赤酵母GS115细胞 ,筛选Mut+表型 ,经甲醇诱导实现目的基因的分泌型表达 .Tricine SDS PAGE显示 ,表达产物约 2 6kD ,经Western印迹鉴定 ,表达产物可被RANKL抗体识别 .采用硫酸铵盐析、CM SephadexC 2 5层析纯化重组蛋白 .经测定 ,发酵液上清重组蛋白表达量约 11mg L .采用破骨细胞样细胞(osteoclastlikecell,OLC)诱导分化实验检测重组蛋白的生物活性 ,证实该重组蛋白可以促进OLC的生成 ,并呈现剂量依赖关系
  • 孙兴会,李平,张宇清,谭理,王霞,侯敏,陈怡韵,朱运松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3, 19(04): 457-4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PCR方法构建 10个赖氨酸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1的融合基因Lys10 PAI 1,并克隆于pET2 8a(+ )和pET32a(+ )原核表达载体 .将重组表达质粒pET32 PAI和pET2 8 PAI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 .IPTG诱导后可获得分子量分别为 6 3kD和 4 3kD的目的蛋白 ,表达蛋白占菌体蛋白2 0 %以上 ,大多数重组蛋白以不溶形式存在 .表达产物经变性、复性、超滤、透析和亲和层析等步骤 ,可以得到纯化的Trx·PAI 1和rPAI 1重组蛋白 .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 ,目的蛋白具有人PAI 1的抗原性 .凝胶阻滞实验发现 ,纯化的重组蛋白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与质粒结合 ,使质粒的迁移率明显改变 .研究结果表明 ,Trx·PAI 1和rPAI 1有希望成为受体介导基因转移的配体
  • 刘燕,刘新平,药立波,周健,王吉村,苏景宽,惠延年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3, 19(04): 463-4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构建含较多大片段的高质量的老年性白内障消减cDNA文库 ,利用生物素标记、磁珠分离的改良消减杂交法获得差异cDNA .利用选择性PCR法扩增其中大片段差异cDNA ,将其与T 载体进行T A连接并转化入大肠杆菌 ,成功构建老年性白内障消减cDNA文库 .共获得 4 0 0 0余个克隆 ,随机挑取的 2 2个克隆中 ,≥ 10 0 0bp的片段有 7个 ,占 31 8% ,≥ 75 0bp有 15个 ,占 6 8 2 % .将≥ 75 0bp的 15个克隆进行反向点杂交 ,排除其中假阳性克隆 ,阳性克隆经测序并与GenBank比较 ,得到 6个已知基因、1个新基因 ,6个已知基因中 4个为全长基因 ,说明所得cDNA片段较大 ,文库质量较高 .改良消减杂交法结合选择性PCR法可以快速有效地获得大片段高质量的消减cDNA文库 ,为进一步筛选、鉴定老年性白内障致病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 李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3, 19(04): 468-4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叶棋浓,吕秋军,钟红君,黄翠芬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3, 19(04): 469-4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40 %~ 5 0 %的遗传性乳腺癌和至少 80 %的既有乳腺癌又有卵巢癌家族史的患者是由BRCA1突变引起的 .BRCA1C末端含有 2个BRCT结构域 (BRCT1和BRCT2 ) ,它们与BRCA1的重要功能密切相关 .许多乳腺癌易感突变发生在BRCA1的BRCT结构域中 .利用染色质结构检测技术表明 ,BRCT结构域具有染色质伸展活性 .利用缺失突变技术构建了 6种BRCT2结构域 (175 6~ 185 2位氨基酸残基 )缺失突变体并将BRCT2结构域中与染色质伸展相关的重要区域定位到 175 6~ 180 8之间的氨基酸残基 ;用丙氨酸扫描技术构建了 6种BRCT2结构域丙氨酸扫描突变体并将重要氨基酸残基序列定位到 1784~ 1788之间的VQLCG .BRCT2结构域的定位有助于预测BRCT2结构域突变后发生乳腺癌的风险 ,也为进一步研究BRCT2结构域的功能机制提供了有用的材料 .
  • 戴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3, 19(04): 474-4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申峰,刘明,吕昌莲,王秀宏,周宏博,周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3, 19(04): 475-4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PCR方法 ,从人胎儿心肌基因组DNA中得到precytc基因 (有 1个内含子 ) ,剔除内含子后 ,得到细胞色素c基因的编码序列 .测序结果表明 ,该基因与GenBank中报道的人细胞色素c基因核苷酸顺序完全一致 .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a的NdeⅠ和HindⅢ位点之间构建pET3a cytc重组质粒 ,并成功转化入E .coliBL2 1(DE3)中 .经IPTG诱导表达后 ,15 %SDS PAGE分析 ,可观察到1条与细胞色素c蛋白分子量相符的电泳条带 .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 ,该条带与小鼠抗人cytc单克隆抗体IgG2b发生特异反应 ,证实为人细胞色素c的前体蛋白 .体外使血红素与该前体蛋白结合生成完整的人细胞色素c蛋白 ,其耗氧量在不同浓度具有与反应时间的线性关系 ,为研究人细胞色素c结构和功能关系奠定了基础
  • 何伟,陈雅蕙,王伟,于龙川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3, 19(04): 482-4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纯化猪脑苯甲二氮结合性抑制物 (DBI)并研究它在镇痛方面的生物学功能 .猪脑提取液经SephadexG 5 0分子筛层析、SP SepharoseFastFlow阳离子交换柱层析、SourceTM30SFPLC和RP HPLC分离得到DBI ,纯度达 93 5 % .经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 (Mr)为 980 8.3,pI为 7 2 .氨基酸组成及其序列检测结果表明 ,该蛋白由 86个氨基酸组成 ,与猪肠DBI的序列相同 ,而且N端都是乙酰化封闭的 .镇痛活性实验在SD雄性大鼠上进行 ,测量其对伤害性热和机械刺激反应的潜伏期作为指标 .将DBI注射到大鼠的侧脑室和脊髓蛛网膜下腔内 ,都产生明确的镇痛作用 ,在吗啡耐受的大鼠侧脑室注射DBI仍有镇痛作用 .无论在脊髓或脑水平 ,DBI对吗啡的抗伤害作用均无明显影响 .结果提示 ,中枢神经系统内 ,DBI在一定剂量内有明确的镇痛作用 ,对吗啡耐受的大鼠DBI仍有镇痛作用
  • 戴捷,梁宋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3, 19(04): 488-4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离子交换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从虎纹捕鸟蛛粗毒分离纯化到 2种虎纹捕鸟蛛毒素 ,命名为虎纹捕鸟蛛毒素 Ⅶ和虎纹捕鸟蛛毒素 Ⅷ .经质谱测定这 2种毒素的分子量分别为 3981 0 2和 4 171 12 .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 ,这 2种虎纹捕鸟蛛毒素同源性非常高 ,只有 6个残基位点的不同 .虎纹捕鸟蛛毒素 Ⅶ和虎纹捕鸟蛛毒素 Ⅷ的生物学功能相似 ,都能对蝗虫起到麻痹作用 ;对小鼠的中枢神经作用高剂量能使小鼠产生致死 ,但低剂量虎纹捕鸟蛛毒素 Ⅷ能使小鼠产生惊厥反应 ,而低剂量虎纹捕鸟蛛毒素 Ⅶ不能使小鼠产生惊厥反应 ;这 2种毒素都能阻断小鼠离体膈神经膈肌的神经肌肉传递 ,且与虎纹捕鸟蛛毒素 I混合后都具协同作用
  • 熊晓然,陈蔚梅,冯胜彦,郭明雄,艾建宇,吴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3, 19(04): 493-4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与不同配基结合的植物Rubisco复合物结构的重叠比较分析 ,发现Rubisco的活性差异是由其中一段Loop6环序列所造成的 ;金属离子与活性中心的结合会造成活性中心巨大的构象变化 .进一步用SwissPDBViewer软件模拟不同配基的植物Rubisco活性中心与此Loop环的氢键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有 3个Lys残基Lys2 0 1、Lys334、Lys175与Rubisco是否处于活性状态密切相关 ,这些残基的结构变化对分子设计可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韩月恒,张文红,张晓光,刘新平,药立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3, 19(04): 499-5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ItkPH结构域相互作用的蛋白分子 ,以了解Itk的功能及其在T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位置与作用 .Itk的PH结构域扩增后克隆入酵母双杂交系统的pLexA载体 ,转化酵母细胞EGY4 8(p8op lacZ) ,经检测PH结构域无自激活作用 ,且对酵母细胞无毒性作用 .用PH结构域作为“钓饵”蛋白 ,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筛选构建于AD载体的T细胞cDNA文库 .将PH结构域及筛库所得基因片段分别进行融合表达 ,用于体外结合实验 ,进一步证实二者的相互作用 .经营养缺陷选择、诱导筛选和鉴定确证 ,筛库所得的插段约 15 0 0bp的文库质粒为一真阳性克隆 .经blast比较分析为骨肉瘤、横纹肌肉瘤等肿瘤组织中高表达的os 9基因 .体外结合实验也表明 ,ItkPH结构域可与该基因表达产物结合 .Itk的PH结构域可与OS 9蛋白相互作用 .二者结合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 高新,杨军,李素波,刘泽澎,章扬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3, 19(04): 504-5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α 半乳糖苷酶因可水解人B型红细胞表面的α 半乳糖残基 ,使B抗原结构变成O抗原结构 ,而成为B→O血型改造的工具酶 .对可能具有酶解B抗原活性的 3种α 半乳糖苷酶 ,即来源于大豆、咖啡豆和人的α 半乳糖苷酶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比较研究 .首先 ,利用序列分析工具对 3种酶蛋白的一级结构和特性进行了比较 ;随后 ,将编码大豆和人的α 半乳糖苷酶的cDNA克隆入毕赤酵母中进行表达 ,对筛选所得表达菌株进行诱导培养 ,并从培养上清中纯化重组的大豆和人α 半乳糖苷酶 ;分别测定大豆、咖啡豆和人α 半乳糖苷酶的生物化学性质以及它们的底物特异性 ;最后 ,以纯化的重组酶对人B型红细胞进行酶解 ,并测定酶解后红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结果表明 ,人源的α 半乳糖苷酶不适于酶解B抗原 ,而大豆来源的α 半乳糖苷酶不仅可作为B→O血型改造的工具酶 ,而且比咖啡豆来源的α 半乳糖苷酶更具优势
  • 赵平,张珉,曹洁,王宏卫,戚中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3, 19(04): 509-5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编码一个外源信号肽、一个通用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抗原表位和HCV核心 包膜蛋白E2融合抗原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ST CE2t(DNA疫苗 )转化到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72 0 7.将该重组菌口服接种BALB c小鼠 3次 .小鼠的抗HCV核心和E2抗体阳转率分别达 6 0 %和 70 % .体外以重组HCV核心或E2抗原刺激小鼠脾细胞 ,均使之发生明显的增殖反应 ,且小鼠脾细胞能有效杀伤表达HCV核心抗原的同系骨髓瘤细胞SP2 0 .这为研制高效免疫、成本低廉、接种方便的HCV疫苗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行途径
  • 李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3, 19(04): 512-5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赵建增,李忠东,陈惠仁,张国荣,梅英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3, 19(04): 513-5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小鼠肉瘤S180为模型 ,研究人血小板生成素 (TPO)在肿瘤基因治疗方面的价值 .在小鼠接种瘤细胞前 2周 ,或在接种肿瘤细胞同时 ,给小鼠注射 10 0 μgTPO表达质粒 (pcDNA3 hTPO) ,在 2周和 4周时肿瘤平均重量明显小于单纯质粒 (pcDNA3)注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提前转导组P <0 0 5 ,同时转导组P >0 0 5 ) .当肿瘤移植量为 1× 10 6时 ,2周时肿瘤的重量依次分别为 1 75 6g、3 6 37g和 3 92 6g ;当肿瘤移植量为 1× 10 5,2周时肿瘤的重量依次分别为 0 5 76g、5 6 1g和 5 84g .在转导基因 2周时 ,移植 1× 10 5肿瘤细胞组有 4 10受试鼠完全未形成肿瘤或肿瘤的生长被中止在早期阶段 .流式细胞分析发现 ,TPO转导后 ,肉瘤内浸润淋巴细胞从以CD8+为主转变为以CD4 +或CD4 +CD8+为主 .不过 ,TPO转导对瘤细胞在体外的增殖无明显改变 .TPO转导鼠的血清对S180细胞在体外的生长速度也无影响 .推测T淋巴细胞参与了TPO基因转导所产生的抗肿瘤作用
  • 郑大利,阎平,黄清玲,林建银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3, 19(04): 518-5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肝癌细胞与正常肝细胞 6 7kD层粘连蛋白受体 (6 7LR)N 糖链结构与功能的差异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MMC 772 1肝癌细胞和L 0 2正常肝细胞膜表面 6 7LR的表达 ,并分别从这 2株细胞分离纯化到高亲和力的 6 7LR ,利用凝集素结合分析其糖链结构 ,并用肽 N 糖苷酶水解N 糖链 ,观察糖链在与层粘连蛋白结合过程中的作用 .结果发现 ,L 0 2细胞膜表面 6 7LR表达的阳性率为5 5 3% ,而SMMC 772 1细胞为 34.7% ,这两株细胞 6 7LR与伴刀豆素 (ConA)的结合能力无显著差异 ,但SMMC 772 1细胞的 6 7LR与麦胚凝集素的结合能力明显高于L 0 2细胞的 6 7LR ,说明 2株细胞 6 7LR的糖链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当N 糖链被切除后 ,SMMC 772 1细胞的 6 7LR与层粘连蛋白的结合能力明显下降 ,而L 0 2细胞则没有变化 .这些资料表明 ,SMMC 772 1肝癌细胞和L 0 2正常肝细胞与层粘连蛋白结合能力的差别 ,以及两株细胞的 6 7LR与层粘连蛋白结合能力的不同 ,很可能是由于这两株细胞的层粘连蛋白受体的N 糖链结构不同所引起
  • 王凤玫,刘厚奇,刘善荣,汤淑萍,杨玲,冯根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3, 19(04): 523-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 2在乳腺癌细胞MCF 7的移动及粘附中的作用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分别将野生型SHP 2与突变型SHP 2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基因片段构成重组质粒 (SHP 2 GFP、SHP 2C >S GFP) .脂质体转染法分别转入MCF 7中 ,表达成功后筛选并建立SHP 2 GFP和SHP 2C >S GFP细胞株 .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移动情况 ,免疫印迹法检测粘附分子E 钙粘蛋白和金属蛋白酶MMP 1及MMP 9的表达 .实验后建立SHP 2 GFP及SHP 2C >S GFP细胞株 ,同时观察到SHP 2C >S GFP细胞的形态发生明显改变 :从梭形状态变成圆形状态 .荧光显微镜发现 ,MCF 7细胞和SHP 2 GFP、SHP 2C >S GFP转染的细胞在 3h、6h、9h的移动情况分别是MCF 7为 10 %、2 3%、5 4% ,SHP 2 GFP为 15 %、4 9%、98% ,SHP 2C >S GFP为 4 %、11%、30 % .免疫印迹结果表明 ,SHP 2C >S GFP细胞的E 钙粘蛋白表达比SHP 2 GFP细胞明显升高 (P <0 0 5 ) .MMP 1及MMP 9的表达量在SHP 2 GFP细胞中有所增强 (P <0 0 5 ) .实验表明 ,SHP 2可能通过调节粘附分子和基质金属磷酸酶而在细胞移动、粘附中发挥重要作用
  • 李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3, 19(04): 527-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周宏博,王秀宏,王爱民,刘明,申峰,吕昌莲,吕丹,周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3, 19(04): 528-5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过氧化氢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成功地制作了氧化应激损伤的细胞模型 ,将培养的细胞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 ,损伤组 (给予过氧化氢 )和血红素组 (同损伤组的制备 ,预先加入血红素 ) .观察各组细胞在光、电镜下形态学和蛋白质电泳的改变 ,用MTT法检测了各组细胞的生长状态 .结果表明 :在血红素组 ,细胞生长状态、MTT水平和蛋白质电泳结果与损伤组相比有明显好转且差异显著 ,证明血红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 杨义军,郑晓飞,朱捷,付汉江,吕星,孙志贤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3, 19(04): 533-5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获得端粒酶阳性肿瘤细胞特异表达载体用于癌症的基因治疗 ,克隆并构建了人端粒酶催化亚基 (hTERT)基因启动子调控的萤光素酶报告载体 .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其分别转染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 ,检测其在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中的转录活性 .hTERT启动子在所检测的 4种端粒酶阳性的肿瘤细胞中具有明显的转录活性 ,平均为阳性对照的 4 4 3% ;而在端粒酶阴性的正常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中则无明显的转录活性 .提示hTRET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在端粒酶阳性的肿瘤细胞中明显上调 ,由hTERT启动子构建的载体可能是一种新颖和有前景的肿瘤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基因治疗载体
  • 马素参,黄海明,彭隽敏,俞强,任瑞宝,高友鹤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3, 19(04): 537-5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有许多不同的切入方法 .从研究的生物学意义和可行性考虑 ,提出从蛋白结构域入手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 .SH2 (Srchomology 2 )结构域是细胞信号转导中重要的元件之一 ,人SH2结构域共有约 12 0种 ,对其进行研究将深刻揭示细胞信号转导的规律 .为了得到人所有的SH2结构域序列及克隆 ,首先在公共数据库里检索出了人所有的SH2结构域序列 ,利用国际上现有的共享资源IMAGE(IntegratedMolecularAnalysisofGenomesandTheirExpression)克隆为PCR模板 ,解决了从cDNA文库中难以克隆低丰度结构域的问题 .利用有方向性的TOPO克隆技术提高克隆效率 ,从而快速高效地构建了包括 6 0个SH2结构域的克隆库 .克隆库可以方便地转换到GATEWAY系统具有各种用途的载体上 ,为SH2结构域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李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3, 19(04): 541-5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菲,于爱鸣,冯晨,付伟,赵咏梅,袁莹,武迪迪,于秉治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3, 19(04): 542-5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