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在线期刊 专题

专题

外泌体
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能被机体内大多数细胞分泌的微小膜泡,具有脂质双层膜,直径大30~150 nm。外泌体能够参与细胞通讯与物质交换,影响细胞的生理状态并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与进程密切相关。随着有关外泌体研究越来越多,研究者发现它广泛参与了机体免疫应答、抗原呈递、细胞分化、肿瘤生长与侵袭等各种生物过程中。外泌体携带核酸和蛋白质等重要信号分子,广泛存在各种体液中,可反映来源细胞的特性,因此具有作为诊断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同时,由于外泌体兼顾纳米粒子的天然性与结构的稳定性,故将其作为载体进行靶向药物的开发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综述
    张沥丹, 张师音, 葛胜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3, 39(12): 1664-1672.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3.03.1616
    外泌体是一类30~150 nm天然纳米颗粒,通过细胞主动分选胞内物质并以囊泡的形式转运到胞外,参与诸多生理过程。外泌体因其携带亲代细胞信息,常被用作疾病诊断和预后循环生物标志物。然而,临床标本的外泌体富集方法、富集产物的产量及纯度限制着外泌体临床转化,因此,高效富集临床标本来源的外泌体是进行诊断和治疗应用的前提条件。常见的外泌体提取技术,例如超速离心、多聚物沉淀等能富集高产量的外泌体,但产物中存在的高水平蛋白质污染物极大地影响了下游外泌体分析。而经磁珠法富集的外泌体产物纯度高,特异性好,逐渐被研究人员用于临床标本外泌体的富集检测。磁珠富集中,研究者对不同磁珠类型、富集方式的选择影响着外泌体富集效率及下游检测分析结果,在磁珠法的基础上也开发了新的外泌体分离方式用于改善磁珠存在的富集洗脱等局限性。本文综述了基于磁珠法的外泌体富集方式和检测技术,简述了磁珠法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局限性及未来的展望。
  • 研究论文
    樊逸菲, 程锦, 徐雁, 何通川, 敖英芳, 胡晓青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3, 39(5): 706-714.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3.04.1077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研究表明,TAK1的抑制剂小分子药物5Z-7- Oxozeaenol(5Z-7),用于治疗OA时直接将药物进行频繁关节腔注射,药物的治疗效果有限。本研究选取小鼠胚胎瘤成软骨细胞系(ATDC5),是一种理想的成软骨细胞模型,其增殖速度和培养稳定性均优于间充质干细胞,用于提取外泌体作为药物的载体。本研究提取ATDC5来源的外泌体(ATDC5-Exos),包载药物5Z-7。在炎性细胞因子诱导大鼠软骨细胞模型中,载药外泌体可以促进合成代谢相关基因Col2a1、Sox9的表达,抑制分解代谢相关基因Adamts5、Mmp13的表达。本研究使用8周龄雄性小鼠,行前交叉韧带离断术(ACLT)诱导OA小鼠模型,关节腔注射外泌体或载药外泌体治疗,取膝关节石蜡切片进行组织学评估。结果显示,载药外泌体可缓解创伤后OA模型的病理表型。结合Micro-CT影像学结果显示,治疗能改善ACLT术后膝关节软骨下骨骨小梁的流失和骨赘减少,关节表面更为光滑。本研究证实,ATDC5-Exos包载药物5Z-7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均可缓解OA表型。外泌体包载递送5Z-7减少了药物的用量和给药频率,且药物和外泌体可以叠加治疗改善OA的效果。
  • 研究论文
    齐梓彤, 刘薇, 雒慧钧, 黄纪安, 史一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3, 39(4): 615-621.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3.01.1458
    外泌体(exosome,EXO)作为一种天然的药物递送载体,具有穿透血脑屏障,细胞靶向性等优势,丹皮酚(paeonol, PAE)在线粒体保护方面具有潜力。然而,外泌体包裹丹皮酚(exosome-paeonol,EXO-PAE)是否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神经元线粒体功能障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EXO-PAE对受损神经元内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本文以线栓法制备SD大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模型(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odel, tMCAO)。大鼠清醒后出现同侧Horner综合征,出现向对侧转圈爬行等行为。本文采用超速离心法制备小胶质细胞衍生的外泌体,透射电子显微镜和Western 印迹结果表明,EXO-PAE中有特异性标志物Alix和CD63的表达,上清中则未表达。在细胞水平,EXO-PAE有效降低了细胞内ROS水平(P<0.01),提高了ATP的表达(P<0.05)和线粒体膜电位(P<0.01),表明EXO-PAE改善了神经元线粒体功能障碍。Tunel法与MTT的结果表明,EXO-PAE降低了神经元细胞凋亡(P<0.0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EXO-PAE恢复线粒体融合蛋白质Mfn2(P<0.01)与Opa1(P<0.05)以及分裂蛋白质Drp1的表达(P<0.01),可能是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降低神经元凋亡的重要机制。动物水平上,TTC染色检测大脑组织病理结果表明,EXO-PAE能有效地减少脑梗塞面积(P<0.001)。综上所述,该文初步成功构建了EXO-PAE递药系统,EXO-PAE可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并有可能发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 研究论文
    康瑾, 葛安, 薛凯凯, 马晓霞, 何伟, 王文珍, 张源远, 杨彩婷, 董丽, 刘小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3, 39(3): 462-469.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3.02.1009
    为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human papillomavirus 16,HPV16)E6癌蛋白对宫颈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外泌体中β-联蛋白(β-catenin)和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利用RNA干扰技术建立HPV16 E6敲低细胞模型(shE6组),通过CCK8试剂盒、流式细胞仪、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对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迁移和侵袭特征进行检测,发现shE6相对于对照组(NC组),细胞增殖速率减慢、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向S期的过渡阶段,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降低,侵袭能力下降。同时提取细胞上清液中外泌体,利用Western印迹对β-联蛋白和紧密连接蛋白-1表达量进行检测,发现相对于NC组,shE6组细胞内β-联蛋白表达量减少,但外泌体中β-联蛋白量增加,紧密连接蛋白-1在细胞内和外泌体中均增加。上述结果提示,HPV16 E6促进细胞恶性表型可能与E6蛋白能够抑制β-联蛋白以外泌体形式释放,从而增加其在细胞内的积累,以及抑制紧密连接蛋白-1在细胞内和外泌体中的积累有关。
  • 综述
    王建辉, 吴东颖, 郭小刚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3, 39(2): 189-195.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2.06.1117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衰老及其衰老相关疾病已成为影响生活质量的关键问题。近年来,研究发现干细胞具有抑制炎症、调节免疫反应、预防细胞凋亡、替换和促进受损部位修复等功能。但证据表明,干细胞治疗的效果主要来自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外泌体是由内吞膜衍生而来的纳米级囊泡,包含脂质、蛋白质、核酸和代谢产物等活性物质,是细胞与细胞间通讯的主要参与者。外泌体可以将生物活性物质转移至靶细胞,从而引起靶细胞的表型改变,进而调节器官的修复和再生。表型改变包括防止受体细胞凋亡、诱导靶细胞增殖、刺激免疫调节反应、减小靶细胞氧化应激以及增强氧供应。本文简述了外泌体的生物发生、分泌以及信号传导过程,并重点讨论了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不同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皮肤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炎、骨质疏松、阿尔兹海默症)的影响。尽管干细胞外泌体的临床应用仍然存在问题,但它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前景仍然值得探索,这对于延缓衰老和治疗衰老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 研究论文
    段依璠, 顾静, 舒亚妃, 韩晓斐, 梁乾坤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3, 39(1): 108-120.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2.11.1330
    外泌体及携带的miRNA在组织器官纤维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相关于其在放射性心肌纤维化(RICF)的研究十分有限,本研究拟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辐射诱导的外泌体miRNA通过辐射旁效应促进RICF发生的可能分子机制。心肌成纤维细胞(CFs)是RICF的主要效应细胞,用2 Gy X射线辐照CFs后超速离心提取辐射诱导的外泌体(X-exo)和未受照射的CFs外泌体(Exo),并进行外泌体电镜观察、NTA浓度检测和CD9、CD63、CD81等外泌体表面标志蛋白质的纳米流式鉴定;随后通过RNA-seq技术检测外泌体miRNA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预测其潜在靶基因并进行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与未受照射的CFs外泌体相比,X射线诱导的外泌体中表达上调的miRNAs共9个(|log2 Fold Change|>1,P<0.05),其中|log2 Fold Change|>2的有8个,表达下调的miRNAs共19个(|log2 Fold Change|>1,P<0.05),其中|log2 Fold Change|>2的有12个。使用targetScan、miRWalk、miRNADB预测差异miRNA的靶基因,并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GO富集结果显示,差异表达的miRNA调控的靶基因主要参与蛋白质磷酸化、细胞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富集于细胞质和细胞膜等细胞组分,发挥蛋白激酶绑定和蛋白质结合等分子功能。KEGG富集结果显示,差异表达miRNAs的靶基因主要富集于PI3K-Akt、MAPK、mTOR、ECM-receptor interaction、cAMP、Wnt、TGF-β、Notch等相关通路。对本研究富集到的信号通路进行文献梳理,表明差异表达的外泌体miRNA可能通过调节靶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促进RICF的发生发展。因MAPK、PI3k-Akt、mTOR等信号通路的活化调节主要依靠关键分子的磷酸化,并非主要依靠转录水平的调控,所以未来在探讨“外泌体miRNA通过辐射旁效应参与RICF”的机制研究中,应该着重关注ECM、cAMP、TGF-β、Wnt、Notch、Ras、Rap1等信号通路。
  • 研究论文
    龙培艳, 张文萍, 郑菊, 付燕林, 高霄, 王正薇, 肖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2, 38(3): 356-364.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2.02.1589
    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正常培养和氧糖剥夺再复氧(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来源外泌体的差异微小RNA(microRNA,miRNA)。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正常组和OGD/R组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基上清的外泌体,透射电镜观察到提取的外泌体呈典型囊泡状,包膜完整,含有低电子密度的物质;纳米颗粒追踪技术(NTA)检测到星形胶质细胞外泌体大小为100.5±31.1 nm,占比为 96.8%;免疫印迹检测显示,提取物中有外泌体标志性蛋白肿瘤易感蛋白(tumour-susceptibility protein, TSG101)、热休克蛋白60 (heat shock proteins 60, Hsp60)、ALG-2相互作用蛋白X(ALG-2-interacting protein X, ALIX)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OGD/R组共有41个miRNA发生显著改变,其中20个miRNA显著升高,21个miRNA显著降低(P<0.05)。基因本体功能(GO)分析显示,差异靶基因主要参与蛋白质糖基化、脂质代谢过程、磷酸化作用、高尔基体、内质网、内吞体、细胞质囊泡和细胞突起等生物学过程;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发现,差异靶基因主要与丁酸代谢、β-丙氨酸代谢、脂肪酸降解、线粒体自噬和P53信号通路等代谢途径和信号通路有关。通过对正常组和OGD/R组的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RNA测序并进一步施行靶基因功能富集分析,为后续研究星形胶质细胞外泌体对氧糖剥夺再灌注神经元发挥的保护作用的具体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 技术与方法
    王建立, 张子怡, 秦伟伟, 王程程, 杨瑞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2, 38(3): 365-371.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1.11.1260
    本文提供一种快速提取组织外泌体的分离富集方法。通过将目标组织用机械法切碎,加入组织消化酶进行组织解离和过滤,将获得的组织细胞悬液依次进行差速离心、超离、尺寸排阻和超滤,实现组织高质量外泌体的富集纯化。组织解离方法比较试验中,采用组织消化酶解离组织得到的蛋白质含量更高,获得的外泌体组织来源的蛋白质污染小。富集小鼠心组织、小鼠肝组织、小鼠肾组织、人结肠癌组织、人乳腺癌组织和动脉粥样硬化组织的外泌体,并对其进行纳米粒径追踪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外泌体的粒径均在30~150 nm内,结构清晰明确。对小鼠肝组织富集的外泌体进行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显示,阳性蛋白质标志物CD9、ALIX和CD63的表达,TSG101弱表达,阴性蛋白质标志物Calnexin无表达。本方法集合多种分离措施,能够达到分离纯化外泌体的作用,同时简化了分离组织外泌体的步骤,相对于其他方法,全程只需要4~5 h,节省了富集时间,所富集的外泌体纯度高、可溶性杂蛋白质污染小,实用性更加广泛。使用微量组织样本富集的外泌体即可满足后续纳米粒径追踪、蛋白质印迹、透射电镜和转录物组等分析。
  • 非编码RNA专栏
    耿秀超, 李强, 王洪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2, 38(2): 137-149.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1.05.1096
    环状RNA(circular RNA, circRNA)作为非编码RNA家族的重要成员,是一类共价闭环结构的单链RNA,没有多聚腺苷酸尾和5′-与-3′末端,显示出高度稳定性、丰富性和物种保守性等特点。近年来研究发现,circRNA与肿瘤化疗耐药、恶性进展等在内的多种生物学进程密切相关,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外泌体是由机体活细胞分泌的直径为30~150 nm的细胞外磷脂双层膜小囊泡,是肿瘤细胞间或肿瘤细胞与基质细胞间通信的重要介质,其可作为封装和转移circRNA等多种功能性分子的载体。当前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化疗耐药的存在成为病程转归的巨大障碍,外泌体可通过转移circRNA发挥化疗耐药性传递的作用。外泌体传递circRNA介导肿瘤化疗耐药的相关研究处于其研究的最前沿,是一片亟待开发的蓝海,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故本文归纳整理外泌体传递circRNA、外泌体分选非编码RNA“货物”机制、circRNA介导肿瘤化疗耐药和外泌体传递circRNA介导肿瘤化疗耐药,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肿瘤化疗耐药的研究提供参考。
  • 综述
    雷仪婷, 刘新光, 徐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1, 37(12): 1592-1600.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1.03.1621
    外泌体是由细胞向胞外间隙和体液中分泌的具有双层脂质膜的小囊泡,外泌体携带遗传物质、蛋白质、脂质等多种生物大分子,从而促进细胞之间的交流。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类新兴的基因表达调控子,可作为微小RNA(microRNA,miRNA)“海绵”调控基因表达,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细胞中,在转录前及转录后通过不同的调节网络影响细胞的生命进程。外泌体环状RNA在生理与病理的生物学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也日益受到关注。利用外泌体的靶向运输特性,外泌体环状RNA能够通过外泌体运送到全身组织器官中,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衰老是由多因素引起的不可逆的生物学过程,它表现为随年龄的增长,细胞、组织、器官出现退化和病变,最终引起疾病和寿命终结。近来的研究显示,外泌体环状RNA类似于衰老细胞的“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 SASP) ,从而在衰老进程及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综述将详细介绍外泌体环状RNA的发生,并总结外泌体环状RNA与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为外泌体环状RNA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综述
    郭梦琦, 任伟宏, 贺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1, 37(12): 1601-1610.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1.10.1363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囊泡,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 lncRNAs)可从多个方面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并能特异地分选入外泌体中。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是由肿瘤细胞及非肿瘤细胞(例如内皮细胞、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及细胞外基质等共同构成的内环境,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发挥关键作用。肿瘤细胞释放大量外泌体到TME中。本文从肿瘤外泌体lncRNA调控受体细胞的角度,总结了肿瘤外泌体lncRNA在TME中的作用,例如促进肿瘤转移、耐药、细胞代谢重编程、肿瘤干性增加、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血管及淋巴管生成和诱导免疫抑制。深入了解肿瘤外泌体lncRNA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有助于为肿瘤提供新的诊断标志物及临床治疗靶点。
  • 研究论文
    卢姝言 杨松 任李梅 王佳雯 赵大庆
    . 0, (): 1510-1527.
    摘 要: 伤口愈合是一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同样也是临床医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植物来源的外泌体绿色安全且高效,有望对伤口愈合提供新的解决方法。本文首次提取并纯化了人参外泌体,并用荧光染料标记外泌体,观察皮肤细胞对外泌体的摄入情况,用CCK-8法检测外泌体对细胞的增殖影响,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中基因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法检测细胞中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小鼠皮肤损伤实验验证人参外泌体对皮肤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显示差速离心法可以分离出人参外泌体,通过鉴定符合外泌体显微鉴别特征。CCK-8法证明人参外泌体对皮肤细胞在24h,48h均有促进增殖作用(P<0.05)。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人参外泌体可促进皮肤细胞中COL1A1(人1型胶原α1链)、 fibronectin-1(人纤维粘连蛋白-1)基因表达增加(P<0.05)。免疫印迹分析法结果表明人参外泌体可调节皮肤细胞中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Ⅰ)、Vimentin(波形蛋白)上升,ki67在24h内上升(P<0.05)。小鼠皮肤损伤实验结果表明,人参外泌体可加速皮肤损伤后的恢复,并能降低炎症因子NF-κB(核因子κB)、INOS(一氧化氮合酶)、COX-2(环氧化酶)的表达 (P<0.05)。本文研究表明,超速离心法联合密度梯度离心法可提取并纯化人参外泌体,通过实验证明人参外泌体可调节皮肤细胞周期,激活TGF-β通路,增强细胞骨架结构从而促进皮肤细胞增殖,并能加速损伤皮肤的恢复,同时减轻炎症因子表达。
  • 研究论文
    冯瑞军 郑远航 盛智梅 李可欣 董杰 肖钦沛 张宝刚
    . 0, (): 1520-1527.
    摘要 外泌体可参与肿瘤细胞侵袭、迁移和血管生成等生物学过程,而侵袭是胶质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能够携带miRNA 到受体细胞中,调控受体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功能,但胶质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是否表达 miR-574-5P 以及其在胶质瘤细胞生长和侵袭迁移中的作用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将探讨胶质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R-574-5P在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运用电镜、纳米粒径跟踪表征外泌体;运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外泌体的内化;运用生物信息学和网上数据找出胶质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差异miRNA miR-574-5P及其靶标LATS2;运用qRT-PCR 检测神经胶质瘤细胞系LN229中miR-574-5P 和LATS2 mRNA的表达;将细胞分为NC mimics组(转染miR-NC)、miR-574-5P 组(转染miR-574-5P mimics);用脂质体法分别转染至 LN229细胞;CCK-8 法检测细胞的增殖; 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中LATS2、CD63、YAP、p-YAP 的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检测细胞的荧光活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外泌体孵育后的神经胶质瘤细胞 LN229中miR-574-5P 表达明显上调,LATS2 表达明显下调(P<0. 05);过表达miR-574-5P可促进 LN229 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miR-574-5P 可抑制野生型LATS2 的细胞荧光素酶活性,并负向调控LATS2 的表达,活化LATS2/YAP信号通路。综上所述,外泌体miR-574-5P 通过靶向下调LATS2,激活LATS2/YAP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这可为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科学可靠的靶点。
  • 研究论文
    卢姝言, 杨松, 任李梅, 王佳雯, 赵大庆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1, 37(11): 1510-1519.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1.08.1297
    伤口愈合是一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也是临床医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植物来源外泌体绿色安全且高效,有望对伤口愈合提供新的解决方法。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并纯化了人参外泌体,经鉴定符合外泌体显微鉴别特征。用荧光染料标记外泌体,证明外泌体可被皮肤细胞摄入,CCK-8法证明人参外泌体对皮肤细胞在24 h,48 h均有促进增殖作用(P<0.05)。实时定量PCR检测人参外泌体可提高皮肤细胞中人1型胶原α1链(COL1A1)、人纤维黏连蛋白-1(fibronectin-1)的基因转录水平(P<0.05)。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法表明,人参外泌体可提高皮肤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波形蛋白(vimentin)和ki67的蛋白质水平(P<0.05)。通过小鼠皮肤损伤实验,验证人参外泌体可加速皮肤损伤后的恢复,并能降低核因子κB(NF-κB)、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化酶(COX-2)(P<0.05) 等炎症因子水平。本研究成功通过超速离心法联合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并纯化人参外泌体,证实人参外泌体可调节皮肤细胞周期,激活TGF-β通路,从而促进皮肤细胞增殖,加速损伤皮肤恢复,同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 研究论文
    冯瑞军, 郑远航, 盛智梅, 李可欣, 董杰, 肖钦沛, 张宝刚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1, 37(11): 1520-1527.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1.10.1327
    外泌体可参与肿瘤细胞侵袭、迁移和血管生成等生物学过程,而侵袭是胶质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能够携带miRNA到受体细胞中,调控受体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功能。miR-574-5P在多种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但胶质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是否表达miR-574-5P,以及其在胶质瘤细胞生长和侵袭迁移中的作用未见报道。本研究将探讨胶质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R-574-5P在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运用电镜、纳米粒径跟踪和Western印迹表征外泌体。结果显示,所提取的圆形颗粒是外泌体,直径为30~100 nm;经免疫荧光检测外泌体的内化,结果显示,外泌体内化到LN229细胞中;运用生物信息学和网上数据找出胶质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差异miRNA,结果显示,外泌体差异miRNA为miR-574-5P,并预测大肿瘤抑制基因2(LATS2)可能是miR-574-5P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证实,miR-574-5P与LATS2的3'UTR区互补结合;转染实验、q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miR-574-5P与LATS2的关系,结果显示,过表达miR-574-5P后,LATS2 mRNA的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miR-574-5P对LATS2的调控作用通过抑制其翻译实现(P<0.05)。转染实验、CCK-8 法、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miR-574-5P对LN22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过表达miR-574-5P可显著促进LN22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此外,Western印迹检测信号通路LATS2/YAP关键激酶蛋白质的表达情况,观察外泌体对此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显示,外泌体下调LATS2表达,减少p-YAP磷酸化。综上所述,外泌体miR-574-5P通过靶向下调LATS2,激活LATS2/YAP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这可为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科学可靠的靶点。
  • 综述
    蒲锐, 陈子扬, 袁凌燕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1, 37(9): 1145-1154.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1.03.1457
    外泌体是一种能被大多数细胞分泌,并能通过特定信号分子的转移实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囊泡类小体。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外泌体广泛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例如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等。近年的研究表明,运动对体液及血液循环中的外泌体的生物功能有较大的影响。不同运动方式均可促进外泌体的释放,并影响其mi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现阶段研究发现,运动促进外泌体的释放可能与血流诱导的层流剪切力、Ca+水平上升、运动中各类细胞间的信号传递以及机体生理状态的激活有关,但运动促进外泌体释放的机制仍有待完善。此外,外泌体的释放及其内容物的改变也被认为是机体适应性变化的标志。最新的研究表明,运动促进外泌体释放并调节其mi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从而发挥促进血管新生、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抑制心肌纤维化和保护内皮细胞功能等关键作用,为运动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新方向。本文综述了不同细胞来源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并围绕运动对外泌体的调控,以及运动调控外泌体在心血管保护中的分子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 综述
    陶苏皖, 朱链, 许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1, 37(8): 1024-1031.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1.02.1492
    摘要 (1704) PDF全文 (968)   可视化   收藏
    皮肤伤口愈合是临床医学中的难题之一。长期的伤口不愈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影响,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水凝胶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及可塑性等特点,并具有止血、抗菌和保水的优良性能,被广泛用作皮肤损伤修复敷料。干细胞被认为是组织工程中最具潜力的种子细胞,具有强大的再生修复能力。而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含有干细胞特有的内含物和膜成分,具有与干细胞相似的修复功能,同时可以避免干细胞治疗可能造成的畸胎瘤、移植物免疫排斥等生物相容性问题,成为无细胞修复的研究热点。然而,外泌体在治疗过程中会面临着清除率高、半衰期较短和规模化制备难度大等问题,限制了外泌体的治疗效果。水凝胶负载干细胞外泌体既可避免外泌体被快速清除,又可同时发挥外泌体和水凝胶促进伤口修复的作用,充分发挥治疗效果,协同促进皮肤修复,在伤口修复研究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对外泌体的产生和特点、常用的水凝胶材料、不同来源的干细胞外泌体、外泌体常用提取和鉴定方法、干细胞外泌体在伤口修复的相关作用机制、水凝胶对外泌体的保护和缓释作用,以及水凝胶和外泌体的协同作用进行现阶段研究成果的综述,为今后皮肤修复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 综述
    杨建, 廖立, 田卫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1, 37(8): 989-997.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1.03.1508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磷脂双分子层胞外囊泡,作为载体在细胞间发挥着物质传递和信息交流的功能。外泌体存在于多种不同体液中,在疾病诊断和药物载体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由于外泌体纳米级别的大小和异质性,以及体液复杂的组成,使得体液来源外泌体的分离尤为困难。目前,体液来源外泌体分离有6种常用方法:超速离心法、沉淀法、分子筛色谱层析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膜超滤法和膜特异性吸附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与不足,单独使用均难以分离获得高质量的外泌体。不同体液来源外泌体分离方法的选择也存在差异。随着近年来微流控技术等一些新型方法的涌现与经典方法的不断改进,促使外泌体分离技术得到完善,有利于外泌体在临床与科研的相关应用研究。本篇综述对不同体液来源外泌体的提取鉴定方法作出比较及评估,总结了不同体液来源外泌体提取方法的选择和差异,为后续体液外泌体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综述
    马晓霞, 葛安, 董丽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1, 37(4): 419-427.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0.12.1496

    宫颈癌作为女性第2大恶性肿瘤,仍然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外泌体是活细胞主动分泌的一种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的纳米级囊泡,能够携带蛋白质、脂质、DNA和RNA (包括mRNA、miRNA、lncRNA和circRNA)等多种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物质。作为新型的细胞间通讯分子,外泌体不仅参与细胞间正常的信息传递和物质交换等生物学进程,而且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可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来参与HPV感染、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血管形成、参与免疫逃逸以及参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外泌体广泛分布于各种生物体液中,可由不同病变程度的宫颈细胞分泌,在阴道灌洗液和血浆中大量富集,且由于其结构的稳定性,因此有望作为一种新型液体活检标志物用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此外,外泌体具有免疫原性低、稳定性好和穿透性强等特点,可以克服生物利用度低等多种缺点,增强药物的靶向性和药物效应,并且能够降低非靶向的细胞毒性和免疫原性,因此有潜力作为新一代药物或药物载体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本文将针对目前国内外关于外泌体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诊断治疗应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为临床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中一种新型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提供依据。

  • 综述
    王海龙,陈婷,张永亮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0, 36(12): 1421-1430.
    作为纳米级的细胞外囊泡,外泌体(exosome)在细胞信号传导、免疫应答和抗原呈递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并且存在于多种体液,包括血清、唾液、尿液、脑脊液和乳等中。母乳是哺乳动物出生后的主要营养来源,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成分,对动物的免疫系统和肠道发育至关重要。作为乳中的活性分子,乳外泌体具有复杂的分泌机制,并且含有多种核酸成分,例如mRNA和非编码RNA。生物信息学预测表明,这些核酸成分参与免疫调节相关的通路。另外,乳外泌体蛋白质的含量丰富,可能进入到受体细胞中发挥调节功能,而脂质成分在维持外泌体稳定性与外泌体内化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已有研究表明,乳外泌体在生理途径下可抵抗动物胃肠道的消化作用,进一步被肠道吸收,并且在肠道中参与调节肠细胞增殖、炎症反应以及菌群变化等过程,对动物肠道产生有益影响,成为近年来新发现的肠道健康调节因子。本文对乳外泌体的形成过程、组成和肠道命运进行综述,着重强调乳外泌体在动物肠道健康方面的功能,旨在为乳外泌体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 综述
    杨丽洁,宋赛赛,汤妍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0, 36(12): 1385-1394.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0.09.1296
    摘要 (918) PDF全文 (1194)   可视化   收藏
    脂肪组织是人体内重要的能量代谢器官,通过储存和消耗能量,进而维持机体的产热和代谢稳态。同时,脂肪组织还可以作为一种分泌器官,分泌一系列脂肪因子:例如瘦蛋白和脂联素等,作用到自身组织和其他代谢组织器官中发挥功能。除了分泌脂肪因子,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于脂肪组织向细胞外分泌的囊泡,即外泌体,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内分泌的方式作用到全身组织器官中,维持细胞、组织间的信息交流。在这一过程中,非编码RNA 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 miRNA)、环状RNA(circular RNA, circRNA)、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蛋白质、脂质等能被外泌体包裹,通过外泌体的形式在机体内循环运输到达靶细胞,调节靶细胞中目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质修饰等,进而影响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最近的研究表明,棕色脂肪组织能分泌大量外泌体miRNA,通过内分泌的方式运输到肝,调控肝的脂质代谢;白色脂肪组织能通过外泌体miRNA,诱导胰岛素抵抗和肿瘤的发生;血管周围脂肪组织能通过外泌体miRNA,调节血管的重塑。此外,脂肪组织也能通过circRNA、lncRNA以及蛋白质,调控肝组织、肌肉和血管等器官的功能。本文将围绕脂肪组织外泌体中不同内容物在代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中发挥的作用进行总结。同时,对外泌体中主要内容物非编码RNA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深入了解脂肪组织外泌体在机体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 研究论文
    葛丽特,寻成峰, 卓毅,金圣榆,陈伟,李文水, 黄雁,段答, 陈平, 卢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0, 36(1): 103-109.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19.12.1333
    外泌体作为是细胞旁分泌的重要介质,在促血管形成方面有重要作用。在我们前期研究中,已经成功从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olfactory mucosa mesenchymal stem cells,OM-MSCs)分离、鉴定了其外泌体,然而,OM-MSCs源外泌体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OM-MSCs来源外泌体对内皮细胞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采用PKH67 荧光标记OM-MSCs源外泌体,与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essel endothelial cells, HBMECs) 共培养,观察 OM-MSCs外泌体能否进入 HBMECs。采用CCK-8法、Transwell 迁移实验和小管实验,观察 OM-MSCs外泌体对 HBMECs增殖、迁移及管状结构形成的影响。采用基质胶塞实验及CD31免疫荧光,观察OM-MSCs外泌体在体内对血管生成的影响。上述研究均以等量 PBS 作为对照。结果提示,OM-MSCs外泌体可被HBMECs 摄取。CCK-8 法检测显示,在处理1、2、3、4、5 d各时间点,实验组细胞增殖均优于对照组(1.32±0.14 vs. 0.98±0.04, 1.36±0.14 vs.1.04±0.06, 1.75±0.18 vs.1.33±0.11, 2.16±0.11 vs.1.50±0.19, 2.71±0.11 vs. 1.81±0.20, P<0.01)。Transwell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跨膜迁移细胞吸光度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多(1.12±0.05 vs.0.02±0.02, P<0.05)。在体外小管实验中,从节点、交叉点、网眼数、血管分支数和总长度5个方面,实验组均高于空白对照组(374.33±127.74 vs. 193.33±44.79, 104.56±33.07 vs. 54.33±11.65, 20.11±11.20 vs. 7.56±3.64, 81.67±19.07 vs. 57.00±13.02, 11466.22±2781.03 vs. 8544.00±1848.61, P<0.05);在体内实验中,实验组成血管及CD31阳性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5.57 vs.8.00±2.08, P<0.05)。本研究表明:OM-MSCs外泌体可促进 HBMECs 增殖、迁移及管样结构形成,提示OM-MSCs外泌体可促进血管新生。

  • 研究论文
    张倩倩,张梦妍,陆方方,高家昊,杨新军,闫洪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0, 36(3): 344-349.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0.01.1441
    慢性苯暴露损害造血系统,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白血病。外泌体(exosomes)是细胞分泌的纳米级膜泡,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苯及其代谢产物对外泌体分泌的影响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观察苯的活性代谢产物1,4-苯醌(1,4-benzoquinone,1,4-BQ)能否引起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外泌体分泌量的变化以及外泌体释放在1,4-BQ诱导的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应用不同浓度1,4-BQ处理细胞24 h,超高速离心法提取细胞培养基中的外泌体,结果发现1,4-BQ能促进外泌体分泌,呈剂量反应关系。进一步应用外泌体抑制剂GW4869抑制外泌体分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抑凋亡蛋白质 Bcl-2、凋亡通路关键蛋白质cleaved caspase-9 和 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探讨外泌体分泌对1,4-BQ所致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4-BQ 单独处理组的凋亡率、Bcl-2、cleaved caspase-9 和 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而1,4-BQ+GW4869组的凋亡率及凋亡相关蛋白质的表达均显著高于1,4-BQ单独处理组(P<0.05),表明抑制外泌体分泌可增加1,4-BQ诱导的细胞凋亡。综上表明,1,4-BQ能促进外泌体分泌,并在1,4-BQ诱导的细胞凋亡中起保护作用。本研究为了解苯的毒性效应和毒性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 研究论文
    葛丽特,寻成峰,卓毅,胡莉,龙浪,段答,陈平,卢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9, 35(10): 1128-1134.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19.10.12

    外泌体是指释放到细胞外微环境中的直径约50~130 nm的纳米级的膜性囊泡。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olfactory mucosa mesenchymal stem cells,OM-MSCs)作为一类新发现的间充质干细胞,在许多疾病中均具有治疗作用,且其内在机制与其旁分泌的外泌体密切相关,但OM-MSCs外泌体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OM-MSCs培养液中的外泌体,应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进行细胞鉴定后,分别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径分析及Western印迹对外泌体形态、颗粒大小和表面的特异性分子标志进行分析鉴定。采用CCK8增殖实验,Western印迹和划痕实验,分析其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电镜、Western 印迹和纳米粒径分析的结果显示:OM-MSCs来源外泌体形态多为圆形,直径约为40~150 nm;表达外泌体标记物CD63,CD81;CCK-8法检测显示:不同浓度的OM-MSCs源外泌体可提高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活性,且其增殖促进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Western 印迹检测结果显示:相比空白对照组,OM-MSCs源外泌体可显著提高内皮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质水平表达(P<0.01),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OM-MSCs源外泌体可增强内皮细胞的迁移能力,且高于对照组(P<0.01)。本研究表明:通过超速离心法可以分离纯化获得OM-MSCs源外泌体,且该外泌体具有促进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的作用。

  • 研究论文
    彭一琳,倪煦东,曹帆,刘琦,胡银英,黄艳琴,闵卫平,王志刚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9, 35(2): 179-186.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19.02.09
    外泌体(exosome)是直径约30~150 nm的由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囊泡。有些来自癌细胞的外泌体可以将巨噬细胞(macrophages,Mφ)极化为M2亚型,但前列腺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巨噬细胞极化中的作用仍缺乏研究。本研究采用超滤法提取前列腺癌细胞PC-3M-2B4和PC-3M-IE8条件培养基中的外泌体(PCa-exo)。分别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径分析及Western印迹对外泌体形态、颗粒大小和表面的特异性分子标志进行分析鉴定。用PKH67标记外泌体,观察PCa-exo能否被巨噬细胞吸收。免疫荧光分析PCa-exo处理巨噬细胞后,M2型巨噬细胞表面分子标志CD206的表达差异。用q-PCR观察PCa-exo诱导后的巨噬细胞中IL-10、IL-1β等细胞因子的表达。电镜、Western印迹和纳米粒径分析的结果显示,PCa-exo形态多为圆形,直径约为40~150 nm, PCa-exo能被巨噬细胞大量吸收。PCa-exo诱导后,巨噬细胞中CD206荧光表达显著增高,IL-10、IL-1β及IL-12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与M2/TAM亚型巨噬细胞的表达谱一致。本研究表明,前列腺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能诱导巨噬细胞极化为M2表型。
  • 研究论文
    郭静,徐琳琳,王晓龙,谈文龙,李卫国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8, 34(12): 1325-1333.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18.12.10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直径为30~150 nm的小囊泡,含有丰富的mRNA、micro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目前,大多数外泌体研究都集中在mRNA和microRNA,而对lncRNA的生物学功能并不十分清楚。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外泌体 lncRNA H19在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将筛选到的lncRNA H19高表达的肝癌细胞HCCLM3,分别收集其高表达lncRNA H19的外泌体和其下调lncRNA H19表达后的外泌体。然后,将收集到的外泌体分别添加到lncRNA H19低表达的肝癌细胞Hep3B和HepG2孵育液中。孵育24 h后,检测其对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肝癌细胞HCCLM3可分泌大量的外泌体,且能被其他肿瘤细胞大量摄取;与下调lncRNA H19表达的外泌体相比,lncRNA H19高表达的外泌体能显著增强Hep3B和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而这一作用可通过激活PI3K/AKT/mTOR通路实现。上述结果表明,lncRNA H19高表达的肝癌细胞以外泌体方式,增强邻近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促进肝癌的发生与发展。
  • 综述
    程显达,王浩,李庆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8, 34(12): 1280-1285.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18.12.04
    作为一种纳米级别的囊泡,外泌体的相关研究近年来逐渐成为热点。外泌体来源于细胞内的多囊泡胞内体,经由细胞膜释放到细胞外。由于来自特定细胞类型的外泌体含有多种特异性的蛋白质和microRNA,使其成为了可以广泛用于疾病诊断及预后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相较于其他外源性药物载体,外泌体具有更低的免疫原性,并能够靶向作用于病变细胞。这使得由细胞天然产生或经过人工改造的外泌体作为一种新兴的药物载体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特别是近几年,外泌体在临床应用领域的发展潜力不断获得拓展,针对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病变等重大疾病,以外泌体为基础的疾病诊断和药物的研发都取得了快速的进步。本篇综述重点介绍了外泌体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在疾病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同时阐述了外泌体作为一种新兴的药物载体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 综述
    李子建,冯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8, 34(7): 731-739.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18.07.07
    摘要 (1054) PDF全文 (1195)   可视化   收藏
    外泌体(exosomes)是细胞主动向外环境中分泌的纳米囊泡结构,通常直径在100纳米以下。外泌体是来源细胞与靶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新型载体,可以携带效应分子直接被周围细胞摄取或经血液循环至全身,在正常的生理过程或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精细的调控作用。作为一种旁分泌介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来源的外泌体(MSC-exosomes)能够起到与干细胞相似的生理作用。MSC-exosomes所携带的生物活性蛋白质、脂质及DNA、mRNA和非编码RNA等生物活性物质,可能是MSC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针对外泌体的生物学来源和近年来MSC-exosomes的标志物与特异性内容物在产生释放、提取鉴定和生物学功能等方面的研究,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有利于研究者们在该领域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 技术与方法
    吕春燕,汪弋力,丁维俊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8, 34(1): 110-116.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18.01.15
    尿外泌体是病毒大小的胞外囊泡,是非侵入性获得肾及泌尿生殖道细胞生理病理信息的重要靶标。聚乙二醇沉淀 剂可经济高效地分离富集血清等外泌体,但未见用于尿外泌体富集的详细报道。本研究采用聚乙二醇沉淀剂分离鉴定尿外泌体,并对其RNA组分进行检测,以期建立一个经济、高效、简便的尿外泌体分离富集方法。采集10例健康志愿者晨尿20 mL,聚乙二醇沉淀剂分离尿外泌体。透射电镜观察到直径30~100 nm双层膜包绕的囊性小泡,中央有直径5~15 nm高电子密度区。Western印迹检测到外泌体标记蛋白CD63、CD9、TSG101、ADAM10和内标蛋白β-肌动蛋白的表达。纳米粒径仪测定粒子直径介于30~130 nm,并可见25.37 nm和95.07 nm二个粒子峰。qRT-PCR扩增得到β-肌动蛋白和RNU6 RNA产物带。上述结果表明,聚乙二醇沉淀剂可分离富集尿外泌体,该法简单、高效,不需要超速离心机等昂贵设备,且采用该法富集到的外泌体可用于后续蛋白质与核酸分析。该方法可望加速液体活检应用,尤其是肾及泌尿生殖道病变的无创检测。
  • 综述
    万璐,刘洁,石春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8, 34(6): 604-609.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18.06.04
    摘要 (1003) PDF全文 (558)   可视化   收藏
    外泌体是细胞外囊泡的一种,由多囊泡体和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外。外泌体能递送有功能的分子,包括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给受体细胞,参与细胞间通讯,影响细胞的各种生理与病理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外泌体在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在慢性感染中,外泌体能传播感染性蛋白质和病毒RNA,并改变未感染细胞的功能。同时,这些具有极强免疫原性的蛋白质可向免疫系统递送病原信息,激活免疫系统。本文就外泌体在慢性病原体感染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研究这些机制,可为慢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