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郭丽娜;王洪荣;李宪臻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6, 22(09): 685-6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糖组学是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后的新兴研究领域,主要研究聚糖结构与功能.通过与蛋白质组数据库结合,糖捕捉法能系统鉴定糖蛋白和糖基化位点.糖微阵列技术可以对生物个体产生的全部蛋白聚糖结构进行鉴定与表征,提高了聚糖分析通量.而化学选择糖印迹技术简化了聚糖纯化步骤并提高了糖基化分析的灵敏度.双消化并串联柱法通过双酶消化双柱分离,在分析聚糖结构的同时也鉴定蛋白质的序列,并与蛋白质组学研究兼容.

  • 徐秀月;杨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6, 22(09): 691-6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分子量激肽原是血浆中一种多功能的糖蛋白,与血液凝固的启动、
    补体反应及炎症发生等有密切关系.新近的研究显示,活化型高分子量激肽原
    具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本文综述活化型高分子量激肽原在细胞粘附和血管
    生成中发挥的抑制作用及其活性区域,抑制细胞迁移、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的作用,及其在细胞表面的作用位点和分子机制.活化型高分子量激肽原作用
    机制,包括抑制细胞DNA的从头合成,使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下降,以及通过
    影响细胞内信号通路发挥其活性效应等.深入研究活化型高分子量激肽原在
    细胞表面作用的信号转导通路可能是今后抗肿瘤研究途径之一.

  • 王炎钦;董海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6, 22(09): 697-7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 PA)是植物中重要的细胞内信号分子,被称为“脂质第二信使”,特别是几个PA的作用靶点已被克隆和鉴定.植物体内PA的产生可以通过磷脂酶C和D两条信号通路,前者与甘油二酯激酶协同作用.PA主要由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诱导产生,磷脂酸的水平在各种胁迫处理后的几分钟内增强.增强的信号水平通过PA的磷酸化形成甘油二酯焦磷酸而被迅速减弱.本文就PA产生的磷脂酶信号通路,PA在各种胁迫诱导下的产生,PA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理及在植物中的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 研究论文
  • 何火聪;刘树滔;潘剑茹;傅蓉;陈菁;陈躬瑞;饶平凡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6, 22(09): 704-7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TAT-PTD融合蛋白的跨膜递送作用机制,采用DNA重组技术构建pGEX-TAT-GFP-表达质粒.在E.coli- BL21表达GST-TAT-GFP,并用谷胱甘肽(glutathione)Sepharose-4B亲和柱进行纯化.GST-TAT-GFP在不同条件下与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GST-TAT-GFP能有效进入HeLa、SMMC-7721、L-02和BEL-7402细胞,GST-TAT-GFP在递送时对时间和浓度有依赖关系.同时,温度对GST-TAT-GFP跨膜作用具有明显的影响,GST-TAT-GFP的跨膜作用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很小,肝素的存在能明显抑制GST-TAT-GFP跨膜进入细胞的能力,GST-TAT-GFP对细胞活性没有影响.这些结果说明,TAT-PTD可能是通过与细胞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等受体相结合介导融合蛋白跨膜递送进入细胞的.

  • 王健;张惠;周建光;黄翠芬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6, 22(09): 711-7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前列腺癌进展中发生的PC-1基因表达失调和p53基因突变,提示这两个事件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用依托泊苷处理前列腺癌LNCaP细胞后,PC-1蛋白的表达受抑制;瞬时转染分析表明野生型p53负调控PC-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缺失突变分析将PC-1基因启动子上受p53负调控的区域定位在翻译起始位点上游757 bp~323 bp之间.缺失PC-1启动子上的雄激素受体反应元件并没有消除p53对其转录活性的抑制作用;无论p53是否存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处理LNCaP细胞后可以导致PC-1启动子转录活性升高.因此,p53和去乙酰化酶可以独立抑制PC-1启动子活性.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型p53负调控PC-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而前列腺癌进展过程中p53突变可能和PC-1基因的表达失调有关.

  • 王勇;葛良鹏;倪勇;刘勤;魏泓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6, 22(09): 716-7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CTLA4-IgG是呈分泌性表达的CTLA4胞外区与人IgG恒定区的融合分子
    ,可有效阻断T细胞B7-CD28共刺激信号通路,从而抑制T细胞活化、延长移
    植物存活.糖尿病溃疡创面难愈合是其高致病力和高致残率的主要原因,而
    及时有效的封闭创面是创面愈合的关键.异种(异体)皮肤是应用广泛的创
    面覆盖物,但免疫排斥反应是移植皮肤存活的主要障碍.通过建立糖尿病大
    鼠溃疡创面模型,研究表达人CTLA4-IgG蛋白的转基因小鼠皮肤在糖尿病大
    鼠溃疡创面的存活及对创面愈合的影响.结果发现: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的
    自然愈合时间显著长于正常大鼠(41.7±7.4 d vs 18.5±6.9 d, P
    <0.01),说明糖尿病大鼠及其溃疡模型已建立;在糖尿病大鼠创面,转
    基因皮肤存活时间为22.2±5.8 d,显著长于野生型皮肤(8.2±1.8 d,
    P<0.01);在转基因皮肤移植后27d,糖尿病大鼠创面已完全愈合,
    显著快于其自然愈合过程;在供、受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转基
    因皮肤移植受体的淋巴细胞对供体抗原的应答能力与野生型皮肤移植受体无
    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移植皮肤表达人CTLA4-IgG蛋白可显著延长其在
    糖尿病大鼠创面的存活时间,进而促进创面愈合,并对受体免疫系统无显著
    的全身性影响
  • 韩为东;孟元光;廖代祥;李琦;伍志强;司艺玲;郝好杰;母义明;赵亚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6, 22(09): 724-7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LRP16在原代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与雌激素受体α(ERα)表达状态以及腋窝淋巴结侵袭数目密切相关.为研究LRP16基因对乳腺癌MCF-7细胞侵袭生长的影响,并探讨涉及的分子机制,采用基质胶黏附实验与Transwell方法,检测内源性LRP16表达抑制MCF-7细胞的体外黏附、侵袭生长与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抑制LRP16在MCF-7细胞中的表达,降低了细胞的体外黏附、侵袭与迁移能力;采用FVB小鼠进行的实验性转移试验结果显示,抑制LRP16显著降低了MCF-7细胞的肺转移结节数目;为探索可能的分子机制,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了LRP16对乳腺癌转移相关分子MMP-2, MMP-9, CD44和E-钙黏着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在LRP16抑制的MCF-7细胞中只有E-钙黏着蛋白蛋白表达上调.进一步的Northern印迹与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表明,抑制LRP16可上调MCF-7细胞中E钙黏着蛋白基因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共转染与双荧光素酶方法检测LRP16对E-钙黏着蛋白基因启动子的表达调控效应,结果显示,LRP16抑制E钙黏着蛋白基因基因5′-近端启动子的转录激活,该抑制效应选择性存在于内源性ERα阳性细胞,并且依赖于雌激素的存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方法(ChIP)检测ERα与E-钙黏着蛋白基因启动子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在LRP16基因表达缺陷的MCF-7细胞中,ERα抗体沉淀到E-钙黏着蛋白基因启动子的DNA序列;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抑制LRP16基因表达,削弱了激素依赖型乳腺癌细胞的侵袭生长能力,其分子机制涉及了LRP16通过ERα介导对E-钙黏着蛋白基因基因转录激活的调控.

  • 周铁杨;周健;曹锐;沈建英;陈平;王贤纯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6, 22(09): 733-7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差速离心和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纯化成年大鼠海马组织细胞质膜并用Western blotting对质膜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介质中,膜片主要集中于蔗糖浓度为32%~42%的区段(密度约1.13~1.18),其次是20%~25% (密度约1.08~1.10)的区段.39%(密度约1.17)层面上质膜浓度和纯度最高.一维SDS-PAGE分离和CapLC-MS/MS分析后,通过数据库搜寻从大鼠海马组织细胞质膜样品中共鉴定出135种蛋白质, 其中质膜蛋白和与膜相关的蛋白质共70种(占51.9%), 主要包括Na+/K+-ATPase、Glutamate/aspartate transporter、Lipophilin、GLAST 1a等. 为研究海马组织细胞的功能和大鼠海马组织细胞质膜蛋白质数据库的建立积累了有价值的资料.
  • 鲁云彪;闫萌;白俊海;徐洪亮;毛泽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6, 22(09): 744-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p33ING1b是一个较晚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ING1的主要表达形式,自从被成功克隆以后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已有的研究表明,p33ING1b参与了细胞的生长抑制、凋亡、染色质重塑、DNA损伤修复、肿瘤抑制和细胞衰老等。但是它在细胞衰老过程中的作用特别是对衰老细胞DNA损伤修复的影响还没有被地阐明,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用2BS细胞构建了细胞衰老模型,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证实p33ING1b在衰老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是下调的,然后通过构建和包装包含p33ING1b基因的腺病毒,将p33ING1b导入年轻和衰老细胞中并使其过表达,用HCR(host cell reactivation)方法检测年轻细胞和衰老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我们的实验首次表明,相对于年轻细胞,p33ING1b的过表达使衰老细胞的DNA的损伤修复能力显著增加,这说明p33ING1b在衰老细胞中的表达下调与衰老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的下降有关,也进一步证实了p33ING1b在细胞衰老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康晓平;刘洪;杨银辉;胡玉洋;朱晓光;祝庆余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6, 22(09): 750-7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摸索均衡的病毒基因组扩增方法,建立高通量的病毒检测基因芯片技术平台,本研究以甲病毒属的辛德比斯病毒作为检测模型,分别以随机PCR扩增法和MDA( 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扩增法扩增病毒基因组,并以两种扩增产物作为模板,扩增辛德比斯病毒的特异基因片段以验证基因组扩增的均衡性;然后将两种基因组扩增产物标记荧光染料后与基因芯片进行杂交;结果表明从两种基因组扩增产物中正确扩增出了辛德比斯的特定基因片段,作为探针可与基因芯片上的靶标基因特异性结合;基因组扩增产物与基因芯片进行杂交,可成功检测到甲病毒属的特异性信号,充分说明随机PCR扩增法和MDA扩增法用于扩增病毒基因组均具有良好的均衡性,扩增产物可用于病毒性病原体的基因芯片检测。
  • 技术与方法
  • 韩红梅;韦日生;尹长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6, 22(09): 755-7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Ryanodine受体(RyR1)在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偶联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是肌质网快速释放Ca2+的通道。RyR1的结构研究不同于其功能研究,需要大量的且纯度很高的蛋白。通过运用肝素(Heparin,HP)层析与羟基磷灰石(Hydroxylapatite,HA)层析,不仅在一天的时间内就可以纯化获得毫克级的RyR1,而且RyR1的纯度达到95%以上。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RyR1是一个正方形的结构,边长大约26 nm,形态类似儿童玩具风车。这个方法获得RyR1速度快、纯度高、结构完整,为进行RyR1结构研究奠定了基础。
  • 研究简报
  • 白坚石;马秋平;王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6, 22(09): 761-7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2-DE)比较了不同中和抗体效价的SARS康复患者血浆样本(试验组)与正常人单采血浆样本(对照组)蛋白谱的异同。结果显示:对照组9份样本的2-DE 图谱出现蛋白斑点338±24个,试验组9份样本出现蛋白斑点348±45个,二者主要斑点的位置与数量基本一致;对照组中少量蛋白斑点的出现频度不同,且有4个蛋白点群的灰度值存在明显的差异;试验组有6个蛋白点群与对照组出现差异,并在相同区域Ⅲ内有4个蛋白斑点的灰度值出现变化,且灰度值与样本的中和抗体效价呈正相关性。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蛋白谱存在差异,且与SARS病毒中和抗体效价呈现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