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1年, 17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01-08-2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高罗以,于宽仁,曾桂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4): 411-4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血管生成作用 (angiogenesis)是实体瘤 (solidtumor)生长和扩散的必要条件 .实体瘤的微血管密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成正相关 ,而且也与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 .因此 ,对抗血管生成作用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肿瘤疗法 .神经节苷脂GD3在多种类型的肿瘤中超常表达 .一般认为 ,神经节苷脂GD3有增强肿瘤本身及邻近组织中的血管生成作用 ,从而促进肿瘤的演进和转移 .最近的研究工作为这一假设提供了有力的实验证据 .应用GD3合酶的反意DNA转染肿瘤细胞从而抑制细胞中的GD3合酶的表达 ,极大地降低了细胞的内源GD3含量 .进一步的研究证明 ,抑制肿瘤细胞的GD3合成明显地降低了该肿瘤细胞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水平 ,并使血管生成作用降至最小限度 .这些实验说明GD3在肿瘤的血管生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 ,GD3作为肿瘤的一种相关抗原 ,它与血管生成因子的协同效应将在未来的联合基因疗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 张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4): 415-4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Wnt蛋白与其下游效应物构成一组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 .信号转导过程包括 :Wnt首先激活细胞表面受体佛力子 (FZ) ,活化的FZ将通过Dvl、CKIε抑制糖原合成酶激酶 3β ,继而拮抗 β 链结素( β cat)催毁器的作用 ,使胞浆中 β cat积聚并进入核内 .β cat在核内与转录因子LEF TCF协作 ,激活控制胚胎发育和细胞命运的靶基因 ;活化的FZ还经激活JNK及Flamingo来影响细胞骨架的聚合 ,以决定细胞的平面极性及纺缍体定位
  • 龚小卫,姜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4): 420-4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Retro Tet基因表达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稳定、无毒、具有严密开 关功能的可诱导性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系统 .该系统兼备了逆转录病毒基因表达系统和Tet off Tet on基因表达系统的优点 ,在稳定表达细胞系的筛选、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及基因功能研究等方面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同时也为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基因载体系统
  • 李月廷,祝学光,赵昕亮,安国顺,贾弘禔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4): 425-4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大鼠高胆固醇饮食时 ,肝脏氨肽酶N(APN)在实验结石形成中可能的结石发生作用 ,采用 1.2 %胆固醇饮食 4周 ,诱发新西兰兔胆囊结石形成 .根据兔APN基因cDNA序列设计引物 ,提取肝脏总RNA .利用RT PCR检测肝脏APNmRNA水平的变化 ,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肝脏毛细胆管膜上APN的表达 .观察新西兰兔胆囊结石形成过程中肝脏APN的mRNA水平的变化、APN表达及胆汁中APN活性、胆脂、总蛋白含量的变化 ,探讨APN在胆石形成中可能的作用 .经成石饲料饲养后 ,随着胆汁饱和度增加和APN活性加强 ,胆囊结石组肝脏APN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胆囊结石组胆汁中总胆固醇、CSI、总蛋白浓度及APN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胆汁中APN活性与肝脏APN的表达及胆汁CSI增高呈正相关 .结果提示 ,当存在胆汁过饱和的情况下 ,APN很可能作为促成核因子在胆结石形成早期发挥重要作用
  • 吴乔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4): 430-4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胃癌细胞中视黄酸受体RARα和RARβ抑制活化蛋白 1(activatorprotein 1,AP 1)活性的不同方式及其与全反式视黄酸 (ATRA)作用的相关性 .瞬时转染RARβ表达载体到MKN 4 5细胞后 ,佛波脂 (TPA)诱导的AP 1活性受到明显抑制 ,且与RARβ浓度正相关 ,与ATRA存在与否无关 ;相反 ,RARα转染细胞后 ,对TPA诱导的AP 1活性的抑制不仅与RARα的浓度相关 ,而且依赖于AT RA .凝胶阻抑测定表明 ,TPA可以显著加强AP 1结合活性 ,当ATRA处理不表达RARβ和低表达RARα的MKN 4 5细胞后 ,AP 1结合活性不受影响 ;然而 ,表达RARα和RARβ的BGC 82 3细胞经AT RA处理后 ,TPA诱导的AP 1结合活性则受到抑制 .另外 ,分析与抗AP 1活性相关的RARβ功能区表明 ,DNA结合区的缺失导致RARβ抑制AP 1活性作用的丧失 ,而配体结合区对于RARβ抑制AP 1活性则是非必需的 .以上结果证实 ,有胃癌细胞中 ,RARβ可能是AP 1活性的抑制因子 ,RARα则可能是ATRA作用的靶向 .尽管它们的作用方式有所不同 ,但最终都可以通过抑制AP 1活性来抑制胃癌细胞生长
  • 杨文利,钟肖芬,彭立胜,卫剑文,姜孝玉,叶兰汀,吴文言,徐安龙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4): 436-4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编码平颏海蛇碱性磷脂酶A2 的基因 (PLA2 9)克隆于硫氧还蛋白基因融合表达载体pPETTRX的trxA基因的 3′末端 ,构建符合读码框的融合基因 .2 5℃下经IPTG诱导 ,该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形式表达 ,表达量达 2 0 %以上 .利用金属螯合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两步纯化 ,得到纯度 85%的融合蛋白 .经肠激酶切割和离子交换柱层析进一步纯化后 ,得到浓度 95%以上的成熟PLA2 9.对重组PLA2 9进行了Western印迹检测 .重组PLA2 9具有与天然PLA2 相近的酶活性 ;并具有对HL60等几种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这在海蛇PLA2 中是首次报道 .平颏海蛇碱性PLA2 融合表达及快速纯化系统的建立 ,为深入开展其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奠定了基础
  • 刘猛六,徐卉平,胡卓逸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4): 442-4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微孔比色法及荧光分析法 ,研究抗男性生育化合物棉酚与猪胰腺磷脂酶A2 (phospho lipaseA2 ,PLA2 ,EC3 1 1 4 )温育并透析前后对酶活力及荧光的影响 .结果表明 ,棉酚与PLA2 不可逆地结合明显地降低了PLA2 活力及荧光强度 .棉酚对酶活力抑制作用的IC50 为 35μmol L ;当其浓度达到 80 μmol L时 ,能够完全抑制PLA2 ( 4 11μmol L)对合成底物 2 硫代十六酰乙基磷酸胆碱(HEPC ,0 .2 5mmol L)的水解作用 .PLA2 的最大激发波长与发射波长分别为 2 75nm ,34 3nm ,荧光强度与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棉酚对PLA2 的荧光具有较强的淬灭作用 .由于PLA2 与男性生育密切相关 ,棉酚对PLA2 活力的影响可能是其避孕作用及伴随的副作用的一种新的重要机制
  • 张晓伟,陈彦灵,童坦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4): 447-4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进一步探讨端粒酶RNA(hTR)的反义cDNA对乳腺癌MCF 7细胞凋亡可诱导性的影响 ,构建了能将外源基因整合至细胞基因组的整合型腺病毒载体vAd AAV ,并将hTR全长cDNA反向连接至此载体上 ,获得反义重组腺病毒vAdT AAV .vAd AAV和vAdT AAV分别感染MCF 7细胞后 ,获得两个细胞株MCF 7 vAd AAV和MCF 7 vAdT AAV ,其中MCF 7 vAdT AAV细胞基因组内整合有hTR反义cDNA并能稳定表达 .利用生存曲线、细胞形态学观察、DNA片段分析和流式细胞分析来测定NaBu和无血清DMEM诱导后细胞凋亡的反应性 .通过生存曲线 ,发现NaBu诱导的MCF 7 vAdT AAV细胞比对照组MCF 7和MCF 7 vAd AAV细胞更早出现凋亡 .电镜下 ,NaBu或去血清诱导的MCF 7 vAdT AAV细胞更早出现凋亡形态学指标 .流式细胞分析和DNA片段凝胶电泳实验均显示MCF 7 vAdT AAV细胞对凋亡的抵抗力下降 .研究结果表明 ,端粒酶RNA的反义cDNA使乳腺癌MCF 7细胞的凋亡可诱导性增强
  • 何新霞,徐丰,陈莉,金由辛,王德宝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4): 453-4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并完成了 3种水稻线粒体tRNATrp的突变 ,体外转录并用枯草杆菌和人色氨酰tRNA合成酶 (TrpRS)对tRNATrp及其突变体进行了活力测定 .3种突变体的氨酰化活力比野生型水稻线粒体tRNATrp分别上升了 1 8、1 5和 5倍 .说明A1 U72和G5 C68对于提高线粒体tRNATrp被细胞质TrpRS氨酰化能力的作用并不大 ,细胞质tRNATrp与细胞质TrpRS的识别方式并不适用于线粒体tRNATrp与细胞质TrpRS的相互识别 .研究结果对于了解线粒体tRNATrp和细胞质TrpRS的相互识别及药物设计有重要意义
  • 马涵慧,杨力,杨新颖,李伯良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4): 458-4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PCR技术扩增编码HIV 1GagP17m的DNA片段 ,进而构建了T7启动子控制下的C端His Tag融合表达质粒pMF P17mHT .SDS PAGE分析结果表明 ,融合蛋白 (约 2 1kD)在大肠杆菌BL2 1(DE3)中得到高表达 ,表达产物约占全菌蛋白 2 0 % .该融合蛋白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 ,通过金属离子 (Ni2 +)螯合亲和层析予以纯化 ,纯度在 90 %以上 .体外标记结果表明 ,融合表达的P17mHT能被人NMT有效地N端豆蔻酰化 .这些结果为深入研究筛选HIV 1GagP17或P55的豆蔻酰化专一性抑制剂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4): 462-4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卜友泉,罗绪刚,李素芬,鲁成,李英文,邝霞,刘彬,李建凡,余顺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4): 463-4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弄清鸡含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manganese containingsuperoxidedismutase ,MnSOD)的cDNA序列 ,以开展动物锰营养学的深入研究 ,根据已知鸡MnSOD的N端氨基酸序列设计简并引物 ,应用 3′RACE(rapidamplificationofcDNAends)技术 ,扩增克隆了鸡心肌MnSOD 990bp的 3′cDNA片段 .再根据 3′RACE片段测序结果设计引物进行 5′RACE ,结果获取了一个与 3′RACE片段相互重叠的鸡心肌MnSOD 52 1bp的 5′RACE片段 ,并对其进行了克隆测序 .最后根据 3′RACE片段和 5′RACE片段序列信息进行拼接 ,从而获取鸡MnSODcDNA的全序列信息 .研究结果表明 :鸡MnSODcDNA全长为 110 8个核苷酸 ,其中 5′非翻译区 2 5个核苷酸 ,编码区 675个核苷酸 ,3′非翻译区 4 0 8个核苷酸 ,编码一个长 2 2 4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前体 .其中信号肽长 2 6个氨基酸残基 ,成熟肽长 198个氨基酸残基 ,分子量为 2 2kD .与人、大鼠、线虫、果蝇等真核生物MnSOD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2 4 %、84 .7%、62 .4 %、59.3% .
  • 何湘君,Kunlin JIN,Reed CLARK,Steven H.GRAHAM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4): 468-4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RT PCR法从大鼠脑组织中克隆bcl XL 基因 ,将其定向插入带rep cap基因和neu基因的三功能腺相关病毒 (AAV)载体 ,转染HeLa细胞并以G4 18筛选 ,然后用腺病毒感染筛选后的细胞克隆 ,包装成重组腺相关病毒 .用带rep cap基因的C12细胞筛选和滴定产生重组腺相关病毒的细胞克隆 ,粗制细胞裂解物中病毒滴度最高只有 3× 10 5IU ml.从产病毒量较高的克隆大量制备重组病毒 ,经肝素柱高压液相亲和层析法纯化、浓缩病毒后获得了高达 4× 10 11IU ml的重组病毒 .为研究脑缺血动物模型中BCL XL 的抗脑细胞凋亡作用打下了基础
  • 李崎,任宏伟,康巧华,庞立岩,茹炳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4): 473-4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取临床确诊为早老性痴呆 (Alzheimer’sdisease ,AD)患者的大脑组织 ,应用磁珠法直接提取mRNA ,电泳检测其质量 .经逆转录合成双链cDNA后 ,用碱性凝胶电泳检测其大小在 0 .2~ 9.0kb范围 ,主要集中在 1.0~ 2 .0kb之间 .层析除去多余的adaptors ,收集大于 4 0 0bp的cDNA片段 ,与载体pYESTrp2连接 ,经电转化后 ,得到克隆总数为 5.1× 10 5的AD病人大脑cDNA文库 .用PCR技术从该文库中扩增得到小肠三叶因子 (intestinaltrefoilfactor ,ITF) [1] 和神经生长抑制因子 (growthin hibitoryfactor,GIF) [2 ] 的cDNA编码区 .研究表明 ,所构建的cDNA文库质量较高 ,可广泛用于AD病研究工作 .同时 ,将所克隆的GIF编码区插入到载体pHybLex Zeo上 ,构建成带饵基因的质粒 ,为进一步通过酵母双杂交方法搜寻与GIF相互作用的神经因子提供了必要条件
  • 熊安琪,陈松森,狄旭,刘长征,姚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4): 478-4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干细胞因子 (SCF)是一种重要的造血因子 ,其受体c Kit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 .SCF c Kit介导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在造血、肥大细胞的生成及其功能、以及生殖细胞和黑色素细胞的发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通过构建人c kitcDNA的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 ,转染不表达人c kit的小鼠髓系祖细胞FDC P1.经Zeocin抗性筛选 ,PCR、RT PCR、Western印迹分析、流式细胞仪分析等方法检测到人c kit基因的稳定整合和表达 ,并分布于细胞表面 ,证明获得了稳定表达人c Kit受体的细胞株 .用MTT法检测重组细胞株增殖特性 ,表明重组人SCF可刺激其增殖 .为进一步研究人c Kit受体介导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及检测重组人干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提供了有效的细胞模型
  • 李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4): 482-4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建喜,林爱星,杨毅,曾斌,陈永福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4): 483-4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p10基因在精卵识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从家兔睾丸cDNA文库中克隆了家兔的sp10基因 (rsp10 ) ,cDNA序列全长 12 82bp ,包含 10 0 5bp开放阅读框 .由开放阅读框推测出的氨基酸序列与人、狒狒、狐和小鼠的SP10氨基酸序列之间存在较高水平的同源性 ,同源性分别为 70 %、69%、68%和 61%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rsp10基因 ,获得重组rSP10 .用重组rSP10免疫雌性母兔 ,得到rSP10专一性多抗 .对精子膜蛋白进行免疫印迹分析发现 ,rsp10基因在家兔睾丸中的表达呈现多态性 .rsp10基因在GenBank的登录号为 :AF2 51558.
  • 李英华,白俊杰,李新辉,叶星,简清,罗建仁,梁旭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4): 488-4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编码鲤鱼 (Cyprinuscarpio )生长激素 (GH)成熟肽的cDNA克隆到毕赤酵母 (P .pastoris)胞内表达载体pHIL D2中 ,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HIL D2 GH .转化组氨酸缺陷型酵母GS115,获得表达鲤鱼GH的酵母工程菌 .经甲醇诱导 ,SDS PAGE和Western印迹检测表明 ,鲤鱼GH在酵母中得到表达 ,表达产物在胞内以可溶状态存在 ,具有鲤鱼GH的免疫活性 .用诱导后的酵母投喂罗非鱼 ,实验结果证实所构建的工程菌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
  • 刘新文,李欣,杨燕宁,张家萍,张昌颖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4): 492-4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硒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 (GR)的活性调节在硒性白内障形成中的作用及调节方式 ,采用半定量RT PCR方法 ,比较正常晶状体、核中心混浊晶状体 (核白 )和完全混浊晶状体 (全白 )中GSH Px和GR的mRNA水平及酶活性的变化 .研究发现 ,核白晶状体中 2种酶的活性和mRNA水平均升高 ,其中酶活性的升高幅度小于mRNA水平 .随着白内障的发展 ,2种酶的活性和mRNA水平均逐渐下降 .至晶状体全白时 ,2种酶的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 ;全白时GR的mRNA水平降至正常 ,GSH Px的mRNA水平则仍高于正常 .结果表明 ,硒性白内障形成与细胞内GSH Px和GR的活性调节密切相关 ,GSH Px和GR的活性调节可能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
  • 李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4): 495-4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由德林,高姝娟,黄华梁,冯书章,牟颖,苏丹,罗元明,刘子,闫岗林,罗贵民,杨同书,沈家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4): 496-5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RT PCR从分泌有谷胱甘肽结合部位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 2F3中 ,扩增出单抗重链可变区和轻链可变区基因 .经DNA测序后 ,用Linker(Gly4 Ser1) 3 构建成单链抗体 (scFv)表达载体pTMF scFv ,将重组质粒pTMF scFv转化到大肠杆菌BL2 1(DE3) ,实现了单链抗体的高效表达 .表达的单链抗体占菌体总蛋白 2 5%~ 30 % .该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分子量为 30kD .经过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纯化、复性和凝胶过滤纯化 ,得到电泳均一的单链抗体 .再经化学诱变 ,得到含硒单链抗体酶 ,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为 330 0U μmol.采用荧光滴定法测定了单链抗体对谷胱甘肽的结合常数
  • 魏远安,姚评佳,谢庆武,梁锦添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4): 501-5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诱变、筛选的米曲霉GX0 0 10菌株所产生的果糖基转移酶 ,经过纯化和固定化操作分别制备游离酶和固定化酶 ,对两者的酶学性质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两者在蔗糖转化为蔗果低聚糖的酶促反应中 ,最适pH为 5 5,在pH5 0~ 7 5之间酶活性相对稳定 .游离酶和固定化酶的适宜温度范围分别是 4 5~ 52℃和 4 0~ 55℃ .在 55℃保温 60min ,酶活性保存率分别是 61 6%和 87 5% .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提高 .0 1mmol LHg2 +和 1mmol LAg+能完全抑制游离酶的活性 ,但只能部分抑制固定化酶的活性 ,1mmol L的Ti2 +能完全抑制两者的活性 .以蔗糖为底物时 ,游离酶的米氏常数Km=2 15mmol L ,而固定化酶Km =386mmol L .游离酶只能使用一次 ,固定化酶反复使用 54次后 ,剩余活力为 55 2 % .用 55% (W V)蔗糖溶液与固定化酶在pH5 0 ,4 6℃下作用 12h ,可获得61 5% (总低聚糖 总糖 )产物 ,其中蔗果五糖含量达到 7 2 % .
  • 白晓阳,季朝能,姜涛,盛小禹,毛裕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4): 506-5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体外磷酸根离子对嗜热菌 (Thermussp .30 4 1)碱性磷酸酶TAPND2 7耐热性的影响 ,通过克隆于高表达质粒上编码TAPND2 7的基因在E .coli中的诱导表达和蛋白产物的纯化 ,获得了电泳纯的TAPND2 7.耐热性实验表明磷酸根离子能显著提高该酶的热稳定性 ,在 10mmol L磷酸根离子存在下 ,TAPND2 7的Tm 值从 91℃上升到了 97℃ ;酶的动力学实验证实无机磷酸盐 (Pi)对TAP ND2 7的酶活性有可逆竞争性抑制作用 ,Ki 值为 0 99× 10 -4 mol L .上述结果说明 ,TAPND2 7耐热性的提高是由于磷酸根离子对TAPND2 7活性位点的竞争性结合 ,这种结合 ,推测为Pi 与氨基酸残基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 ,减小了TAPND2 7的自由能 ,从而提高了它的热稳定性
  • 李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4): 509-5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项鹏,陈曼玲,吴兆锋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4): 510-5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阐明中枢神经系统中胆囊收缩素 8(CCK8)受体的信号传递机制 ,以分离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为材料 ,观察了CCK8对细胞内钙调素 (CaM)、3′ ,5′ 环腺苷酸 (cAMP)、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CCK8可刺激大脑皮质细胞CaM、PKC活性的增加 ,并有剂量依赖关系 但CCK8在 10 -12 ~ 10 -6mol L范围内 ,细胞内cAMP含量无显著变化 利用受体亚型L 364,718和L 365,2 60的研究表明 ,两种拮抗剂均可抑制CCK8引起的CaM和PKC活性变化 ,但两者IC50 不同 对于CaM ,CCKB 受体拮抗剂L 365,2 60的IC50 比CCKA 受体拮抗剂L 364,718低 4 0倍 ;而对于PKC ,L 365,2 60的IC50 比L 364,718低 60倍 因此认为 ,CCK8主要是通过CCKB 受体介导了CaM和PKC活性的变化
  • 林丛,许克锋,张文秀,侯宽永,毛泽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4): 515-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α 1,3 半乳糖表位是猪 人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抗原 ,由α 1,3 半乳糖苷转移酶催化合成 .用RT PCR方法扩增中国实验用小型猪α 1,3 半乳糖苷转移酶cDNA的前 582bp ,测定碱基序列并构建其反义表达载体pLXRN ,将其转染入猪主动脉内皮细胞 .NorthernBlotting表明α 1,3 半乳糖苷转移酶mRNA减少 .检测α 1,3 半乳糖苷转移酶活性表明 ,反义RNA可使其活性下降32 2 % .研究结果表明可能通过反义RNA来抑制猪 人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
  • 娄高明,杜伟贤,廖筱萍,谢明权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4): 519-5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伪狂犬病病毒 (PRV)gB基因的序列 ,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 ,以闽A株细胞培养毒为模板 ,筛选最佳反应条件 ,建立了检测PRV的PCR方法 应用该方法对Fb、Bartha、BJ、GD、V2F4、S、S3、SR、Buk、Shope、Norden、MinkⅢ、HB、F8、F9、F12等毒株的细胞培养液进行基因扩增 ,均获得了分子量为 2 81bp的特异性目的DNA片段 ,而对Vero细胞与FMDV、SVDV、HCV、PRRSV、JEV、PPV等病毒进行检测 ,结果均为阴性 ,没有出现交叉反应 对PRV毒株扩增的产物测序 ,结果序列与文献报道一致 ,证明PCR扩增产物和方法的特异性 对 1994~ 2 0 0 0年期间送检的临床样品和保存的PRV毒种 ,用病毒分离、双抗体夹心ELISA和PCR等 3种方法进行检测 ,结果前 2种方法检测为阳性的 ,PCR检测均为阳性 ;PCR检测为阴性 ,前 2种方法检测也为阴性 ;可是 ,前 2种方法检测为阴性的 ,PCR却检测出部分阳性 ;经x2 检验 ,证明PCR检出率明显高于前 2种方法的检出率 对PRV闽A株细胞毒提取物DNA进行检测 ,其最低检出量为 15 8pg 对 1999~ 2 0 0 0年期间广东、福建、海南等省的 31个大中型猪场送检的 191份病料进行检测 .结果病料阳性率为 2 6 2 % ( 50 191) ,猪场阳性率为 71% ( 2 2 31) 实验结果表明 ,所建立的PCR技术可用于伪狂犬病的快速诊断
  • 吴乔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4): 524-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不同浓度的血清对全反式视黄酸 (ATRA)抑制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当细胞培养在 10 %血清中 ,ATRA不能抑制肺癌细胞生长 ,但是当细胞培养在 1%血清中 ,ATRA能够有效地抑制肺癌细胞生长 .视黄酸受体RARβ介导视黄酸的抗癌作用 .Northern印迹分析表明 ,在高浓度血清中AT RA不能诱导RARβ表达 ,但在低浓度血清中ATRA可以诱导RARβ表达 ,并且瞬时转染和CAT测定证实是通过激活RABβ启动子转录活性而诱导RARβ表达的 .孤生受体Nur77受到血清生长因子刺激后会大量表达 ,具有抗视黄酸活性的作用 .肺癌细胞培养在低浓度血清中 ,Nur77mRNA低水平表达和Nur77蛋白不表达 .然而在高浓度血清中 ,Nur77mRNA和蛋白高水平表达 .另外 ,在无血清条件下 ,EGF也可以诱导Nur77表达 .结果提示 ,血清中的生长因子可能拮抗ATRA抑制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刺激细胞中Nur77表达 ,或者通过下调RARβ启动子的转录活性而抑制RARβ的表达
  • 徐沁,陈淳,殷向雷,张颂文,顾建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4): 529-5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癌基因ras对细胞表面的 β 1,4 半乳糖基转移酶活性的调节 构建Ha ras表达载体并转染NIH 3T3细胞株 ,测定细胞表面和细胞内 β 1,4 半乳糖基转移酶活性和其mRNA的水平 结果发现ras使NIH 3T3细胞表面的 β 1,4 半乳糖基转移酶活性降低 ,而高尔基体内的活性不变 此外用Northern印迹检测后发现 ,ras不能改变细胞内 β 1,4 半乳糖基转移酶的mRNA水平 这说明癌基因ras能够调节细胞表面β 1,4 半乳糖基转移酶活性 ,但不能改变其转录水平
  • 傅衍,牛冬,阮晖,陈功,余旭平,杨培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4): 533-5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徐杰,吴燕燕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4): 537-5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4): 541-5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