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生物技术专栏
  • 专栏特约执行主编, 郑晓飞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3, 39(3): 311-311.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3.03.10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王思涵, 裴雪涛, 李艳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3, 39(3): 312-319.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2.12.13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类器官构建及培养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前沿性科学技术,该技术已经被广泛用到组织器官发育、疾病发病机制、药物开发和再生医学等领域的研究之中。干细胞及组织器官发育分化调控的研究成果为类器官构建及培养技术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体外借助细胞外基质成分及细胞因子等构建出适宜于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三维微环境是类器官构建及培养技术的核心。在适宜的微环境中,干细胞及其分化的多种类型细胞可通过自组织形成与体内相应组织结构和功能相似的类器官。当前,多种类型的类器官构建及培养技术虽然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技术体系仍具有操作的复杂性、产量的不确定性及获得的类器官结构和功能与体内组织存在较大差异性等难题。生物制造领域先进技术的引入推动了类器官技术的发展。本文将综述基质成分与细胞因子构建的三维微环境的研究进展,并讨论生物制造领域的先进技术在类器官构建与培养技术中的应用,例如微孔限定的培养技术可以控制类器官的生长发育,能用于制备大小均一及生物学特性相似的类器官;图案化技术使细胞按图案特征响应性地增殖与分化,可以精准控制类器官的生成;三维生物打印技术可以精确组装各类细胞,有助于构建具有复杂结构和区域特异性的类器官。类器官构建及培养技术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创新技术,但是还应该看到其技术体系仍有待进一步改进及提升,以获得可准确展现体内相应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的类器官。
  • 董继林, 李衍常, 徐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3, 39(3): 320-331.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2.10.13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泛素化修饰作为真核细胞内主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之一,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介导了细胞内的蛋白质特异性降解,同时广泛参与并调控细胞内基因转录、信号传导、DNA损伤与修复、细胞周期调控、应激反应甚至个体的免疫应答等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过程。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精确调控构成了稳定而复杂的泛素化信号网络,而其失调通常会造成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基于质谱(MS)的蛋白质组学逐渐成熟,并极大促进了泛素化修饰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依托于泛素化蛋白质/肽段富集技术的发展以及高通量、高覆盖度和高灵敏度的质谱检测技术平台,蛋白质泛素化修饰组学也得以快速发展,并逐渐应用于人类生理、病理状态的泛素化蛋白质组研究和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探索。本文主要综述了泛素化修饰组学研究中的泛素化蛋白质/肽段富集方法、质谱鉴定技术、定量标记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同时对泛素化修饰组学技术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也进行了系统分析,理清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为泛素化修饰蛋白质的发现与鉴定提供参考,为相关疾病治疗靶点的筛选和药物研发提供思路。
  • 巩琦凡, 郑晓飞, 付汉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3, 39(3): 332-340.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2.12.1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基因组DNA进行自由编辑,一直是生物学家的梦想,随着CRISPR-Cas9这一强大基因编辑工具的发现及应用,这一梦想终于成真。起初,科学家发现Cas9、Cas12a及Cas12f等多种CRISPR-Cas系统可用于真核细胞DNA的编辑,随后,又陆续发现Cas13a、Cas13b及Cas13d等核酸酶靶向RNA分子。不仅如此,通过各种各样的改造,科学家还开发一系列新型CRISPR-Cas系统。这些人工改造的基因编辑系统比天然的CRISPR系统具有更高的DNA切割活性、更强的特异性以及更小的体积,它们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工具集,可用于DNA序列的敲除、替换、表观遗传编辑甚至基因表达的激活和抑制。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不仅是基因功能研究的强大工具,其在疾病治疗靶点的发现、病原体的核酸诊断与肿瘤等疾病的临床治疗方面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当然,CRISPR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许多潜在的问题尚待解决,例如其在体内的高效递送,免疫原性和脱靶效应等。这些问题都将在本综述中展开讨论。相信随着CRISPR编辑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它将以更加完善和精确的方式在人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陈河兵, 罗雅文, 伯晓晨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3, 39(3): 341-353.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2.09.1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真核生物染色质空间构象的形成和维持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调控,其中多种蛋白质在染色质三维结构的形成与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大量蛋白质在三维基因组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待研究。本文从研究技术、思路及展望三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首先,介绍了染色质三维结构相关蛋白质的研究技术,其中,基于显微荧光成像的技术包括结构光照明显微技术、单分子定位显微技术和受激发射损耗显微技术,它们可以提高染色质三维结构成像分辨率并丰富染色质三维结构成像细节。测序技术包括针对转录因子的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技术,以及针对染色质的染色质构象捕获及其衍生技术。然后,归纳了基于共定位发现染色质三维结构相关目标蛋白质,以及研究其具体作用机制的思路。将染色质三维结构相关的转录因子和辅因子按其作用机制分类,整理了目前已发现的染色质三维结构相关蛋白质,包括直接作用于DNA、与辅因子共同发挥作用、介导相分离、参与环挤出、与非编码RNA共同发挥作用、引起染色质修饰以及G-四链体相关等。最后,讨论了现有研究技术存在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在实验流程、成本以及有偏性等方面指出了现有研究技术的提升空间和发展方向,推动三维基因组学研究向分子层面发展。
  • 王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3, 39(3): 354-363.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2.10.13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多组织来源的成体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多项分化潜能。移植后,MSCs可以迁移归巢至受损组织,通过分泌免疫调节因子,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胞外囊泡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发挥抗炎,抗病毒,抗凋亡,抗纤维化,促进血管新生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组织器官修复中表现出较好的疗效。目前,国际上已有10余款MSCs产品上市,我国也有30余款间充质干细胞新药获得临床试验默许。胞外囊泡是来源于膜系统,由细胞分泌的双层脂质颗粒,携带有亲本细胞的生物活性物质,包含蛋白质,脂质,mRNA和细胞因子等,可以将亲本细胞信号传递给受体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胞外囊泡具有与其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因其体积小,免疫原性低,组织渗透性强,循环半衰期长,稳定性高,使用风险低等优点,近年来,胞外囊泡作为非细胞产品逐渐受到关注。除其本身具有组织发育与功能维持,调节免疫,抗氧化应激和促进再生等作用之外,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胞外囊泡还可以作为生物载体递送生物活性物质,发挥抗肿瘤和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胞外囊泡的功能及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综述
  • 胡俊杰, 姚真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3, 39(3): 364-374.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2.09.1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细胞区室化(compartmentation)有助于分隔不同的生化反应,使其相互不产生干扰。有膜细胞器是通过生物膜把细胞内不同的空间分隔,进而实现细胞区室化。研究发现,细胞区室化也会通过细胞中无膜细胞器实现,但核仁等无膜区室的形成机制一直未得到明确。“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LLPS)机制的发现,为解开无膜区室的谜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现在认为,多种蛋白质和RNA也是通过LLPS机制形成局部的高浓度冷凝物,发挥更强或独特的基因表达调控、细胞信号转导等功能。LLPS的形成主要依赖于蛋白质和/或核酸之间的多价态非共价键相互作用,主要包括由低复杂序列区域介导的相分离及由多个重复结构域间特异性作用介导的相分离。组分浓度、pH和翻译后修饰等条件均能改变分子多价相互作用的强度,从而调节相分离和相变过程。蛋白质相分离的失调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舞蹈症和帕金森病等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有关。在这些退行性疾病中,已发现TDP-43、FUS、Ataxin-2、Tau蛋白等致病基因的突变,以及修饰会导致LLPS异常而形成病理特征性的聚集体。但这些聚集体是否是神经退行性致病的直接致病因素尚未明确。
  • 黄艳芳, 关洪鑫, 欧阳松应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3, 39(3): 375-384.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2.07.1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军团病肺炎的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它独特的IVB型分泌系统Dot/Icm (defective for organelle trafficking/intracellular multi-plication defect)对其致病性至关重要。作为嗜肺军团菌的毒力输出器,Dot/Icm分泌系统向宿主细胞内转运约330种效应蛋白质,并通过这些效应蛋白质调控宿主的多种细胞生命过程。本文总结了嗜肺军团菌Dot/Icm系统结构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其底物识别和转运机制的最新认识。Dot/Icm分泌系统的结构分为外膜核心复合物(outer membrane core complex,OMCC)、内膜复合物(inner membrane complex,IMC)和Ⅳ型偶联复合物(type IV coupling complex,T4CC)3个组件。其中,OMCC和IMC共同组成一个跨细菌胞膜的通道以供效应蛋白质的向外输送。而T4CC利用自身不同的结构组件识别并捕获具有不同特征序列的效应蛋白质,这些效应蛋白质通过由IMC或T4CC形成的内膜通道最后穿过OMCC的中央通道分泌出去。本文将为深入理解嗜肺军团菌的致病机制提供帮助,也将为寻找更加有效地治疗微生物疾病的方法和开发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应用提供帮助。
  • 王路生, 宗世坤, 朱美林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3, 39(3): 385-399.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2.05.11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淡水真菌是地球上淡水生态系统中具有多样性和生态性的重要生物。淡水真菌主要是指生命周期中依赖淡水的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非常广泛,目前发现的大部分淡水真菌为子囊菌。淡水真菌生存的环境属于动态系统,其所在的基质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不断地变换,从而导致淡水真菌在自然界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淡水真菌可以作为分解者用于废物和废水修复,也可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等有害污染物,还可以促进营养物质和碳循环,维持淡水生态系统的平衡等。近年来,淡水真菌的次级代谢物作为结构新颖活性多样的先导化合物的来源之一,引起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兴趣。淡水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多样性代表了其能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代谢途径产生新颖的次级代谢物的无限潜力。本文主要介绍2012年至今,共138个次级代谢物从16种淡水真菌中被分离获得(其中,新化合物78个),这些化合物结构复杂多样,包括聚酮类、醌类和生物碱及多肽等,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抗菌和抗虫方面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尤其对抗肿瘤和抗生素等类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宝贵资源,其中部分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医药行业。然而,国内对淡水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起步较晚,处于未开发的状态,希望本篇综述能为淡水真菌的后续研究开发提供帮助和参考。
  • 张华茜, 刘伟, 杜春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3, 39(3): 400-412.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2.09.11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聚酮类化合物(polyketides,PKs)是一类来源广泛、数目庞大的天然产物。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PKS)负责催化PKs的生物合成,是具有模块化结构的多功能复合酶,由一系列对称或非对称的二聚体模块组成。模块按照其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加载模块、延伸模块、卸载模块。各个模块中含有多个催化域,不同的催化域在聚酮链延伸过程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模块以首尾相连的方式排列,通过非结构多肽接头或离散的对接结构域彼此连接,形成装配线来生产PKs。PKSs按照结构域和催化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I型PKSs(由迭代化PKSs和模块化PKSs组成)、合成芳香族聚酮类化合物的II型PKSs(也被叫做迭代类PKSs)和合成类黄酮化合物的III型PKSs。利用组合生物合成方法,如对不同聚酮物质或同一物质的不同结构域或模块进行交换,以及特异性地插入、替代、缺失关键基因,或者通过点突变等操作,可以形成重组PKSs,进而改变聚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选择不同的起始和延伸单元,引入不同类型的PKSs后修饰酶以及对PKSs后修饰酶基因进行改造等方法,均可用于合成非天然PKs。本文概述了3大类型聚酮合酶的结构、催化机制和组合生物合成近期研究进展,为今后合理设计产量高、效价高、化学性质稳定的新型聚酮类化合物提供参考依据。
  • 刘欣阳, 谭政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3, 39(3): 413-421.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2.09.1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 2, SARS-CoV-2)感染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自2019年爆发以来,SARS-CoV-2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大流行,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目前,已有的疫苗尚不能提供完全的机体免疫保护。因此,开发广谱有效的抗病毒抑制剂是当下热门的研究方向。SARS-CoV-2属于RNA病毒,其RNA依赖性的RNA聚合酶(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RdRp)在不同RNA病毒中具有高度保守性,是抗病毒抑制剂研发的重要靶标。RdRp是RNA病毒复制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右手杯状结构特征。本文重点介绍近年爆发并持续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RdRp的结构特征,以及靶向抑制剂的研发进展。同时,选取了其它几种有代表性的致病RNA病毒:流感病毒、轮状病毒、人类鼻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寨卡病毒,介绍了它们RdRp的结构特征及其靶向抑制剂的开发。本研究比较了抑制剂靶点结构的异同及抑制效果差异,并分析了可能导致该差异的原因。最后,本文总结讨论了目前针对RdRp抑制剂相关研究的瓶颈问题,为未来针对突发性的RNA病毒传染病的抗病毒抑制剂开发提供新思路。
  • 刘秦峰, 黄渊, 唐景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3, 39(3): 422-431.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2.07.1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三基序蛋白27(tripartite motif 27,TRIM27)是一种E3泛素连接酶,在细胞核、胞质溶胶和内体中均有分布,广泛存在于多种细胞中。TRIM27还具有转录抑制活性以及SUMO E3连接酶活性。TRIM27参与调控机体多种正常的生理过程:例如作为转录调控蛋白质促进减数分裂过程,与生殖过程密切相关;通过增强胱天蛋白酶3(cysteine-containing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3,caspase-3)活性诱导正常细胞凋亡过程的发生;不仅可以抑制由IκB激酶(IkappaB kinase,IKK)家族成员介导的NF-κB的激活,还能通过泛素化降解NF-κB 抑制剂Iκbα,进而参与NF-κB信号通路,在先天免疫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通过激活STAT3信号通路参与多种炎症疾病的发生。最新研究表明,TRIM27还参与了癌症进程关键信号通路,例如PI3K/AKT,Wnt/β-catenin等,从而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和肝癌等多种常见癌症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抑制它们凋亡过程的发生以及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停滞。同时,TRIM27作为癌症干预的潜在靶点,还能与核因子Y(nuclear factor-Y,NF-Y)组成蛋白质复合物,而增强癌细胞对某些抗癌药物的耐药性。总之,TRIM27对于细胞的某些生命过程调控作用以及机制不同,甚至相反,这取决于细胞的类型以及所处的状态。本文将从TRIM27结构、生物学功能以及主要参与的信号通路出发,针对TRIM27发挥的生理意义和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到的功能及调控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 周建宇, 李林丽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3, 39(3): 432-437.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2.10.12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纤维化是机体对损伤部位进行修复的重要过程,表现为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沉积增加,严重者出现组织瘢痕化从而破坏组织结构造成组织和器官功能丧失。纤维形成是多种信号通路参与的细胞反应过程,多种生长因子可激活间充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周细胞以及肌成纤维细胞),促进细胞合成分泌ECM来维持病理性的纤维化进程,ECM提供组织稳定性,它通过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s,PDGFs)等多种生长因子结合,调控组织稳态和促进伤口愈合。PDGFs中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D(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D,PDGF-D)在体内和体外条件下均可促进细胞增殖,而PDGF-D促进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常见于器官和组织的纤维化,并且PDGF-D在间充质来源细胞的激活、增殖、转分化以及ECM的合成与分泌发挥重要作用。本文讨论了PDGF-D信号通路在器官纤维化中的作用,以及目前特异性针对PDGF-D信号通路抑制剂的研究和应用的优缺点,结合PDGF-D激活机制与其结构的关系,提出新的靶向PDGF-D生长因子的药物研究方向,进一步探讨PDGF-D作为抗纤维化治疗靶点存在的机遇与挑战。
  • 研究论文
  • 李欣, 张富蕊, 周文淼, 张乐乐, 施天怡, 张震, 刘昆梅, 韩学波, 郭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3, 39(3): 438-447.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2.12.13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已有研究表明, miR-30a-5p在胃癌中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 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与侵袭, 但其抑制胃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尚不清楚。本文研究miR-30a-5p如何靶向调控SNAIL1, 进而影响人胃癌细胞BGC-823的迁移。通过qRT-PCR检测和TCGA数据库分析发现, miR-30a-5p的表达水平在胃癌组织与胃癌细胞BGC-823中均降低。利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发现, 在BGC-823细胞中转染miR-30a-5p mimics过表达miR-30a-5p后细胞迁移和侵袭明显被抑制, 而转染miR-30a-5p inhibitor降低miR-30a-5p表达水平时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提高。qRT-PCR和Western 印迹及免疫荧光检测发现,过表达miR-30a-5p细胞中波形蛋白(vimentin)和N-钙黏着蛋白(N-cadherin)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降低,而E-钙黏着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在miR-30a-5p inhibitor组中结果恰恰相反。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Western 印迹及免疫荧光验证SNAIL1是miR-30a-5p作用的靶基因。在过表达miR-30a-5p的BGC-823细胞中进一步过表达SNAIL1,可以逆转miR-30a-5p的作用。该研究表明,miR-30a-5p可通过负调控靶基因SNAIL1的表达,进而抑制BGC-823胃癌细胞的迁移。本研究将为miR-30a-5p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并有望为胃癌治疗提供新靶点和生物标志物。
  • 张虎成, 邓丽娜, 章宇宁, 罗 帅, 刘霖颖, 杨军, 杨国伟, 范海涛, 高 博, 杨冬清, 柴 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3, 39(3): 448-461.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3.02.14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是我国著名的中药,而虫草素是蛹虫草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通过转录物组分析野生型C. militaris、虫草素高产菌株C. militaris GYS60和低产菌株C.militaris GYS80虫草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和功能变化。利用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获得3株菌株的转录物组数据,以鉴定差异表达基因。与C. militaris相比,在GYS60和GYS80中,分别有145和470个上调基因及96和594个下调基因;GYS60与GYS80相比,GYS60有306个上调基因和207个下调基因。这些基因经过GO和KEGG分析,与C. militaris相比,GYS60和GYS80分别有10和8个与嘌呤途径相关的基因差异表达;与GYS80相比,GYS60有12个基因差异表达。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验证8个关键酶的基因表达与转录物组分析一致。在GYS60中,参与虫草素生物合成的嘌呤核苷酸代谢中的氧化还原酶(CCM_07507,cmORE)、3′,5′-环AMP磷酸二酯酶(CCM_02777,cmAPE)、转移酶(CCM_04722,cmTRF)和腺苷酸环化酶(CCM_06928,cmADC)表达量显著上调。这些发现提高了我们对虫草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理解和对其他次级代谢产物代谢通路的启示。
  • 康瑾, 葛安, 薛凯凯, 马晓霞, 何伟, 王文珍, 张源远, 杨彩婷, 董丽, 刘小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3, 39(3): 462-469.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3.02.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human papillomavirus 16,HPV16)E6癌蛋白对宫颈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外泌体中β-联蛋白(β-catenin)和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利用RNA干扰技术建立HPV16 E6敲低细胞模型(shE6组),通过CCK8试剂盒、流式细胞仪、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对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迁移和侵袭特征进行检测,发现shE6相对于对照组(NC组),细胞增殖速率减慢、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向S期的过渡阶段,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降低,侵袭能力下降。同时提取细胞上清液中外泌体,利用Western印迹对β-联蛋白和紧密连接蛋白-1表达量进行检测,发现相对于NC组,shE6组细胞内β-联蛋白表达量减少,但外泌体中β-联蛋白量增加,紧密连接蛋白-1在细胞内和外泌体中均增加。上述结果提示,HPV16 E6促进细胞恶性表型可能与E6蛋白能够抑制β-联蛋白以外泌体形式释放,从而增加其在细胞内的积累,以及抑制紧密连接蛋白-1在细胞内和外泌体中的积累有关。
  • 张书力, 袁峰, 李少军, 胡焓, 童胜雄, 田佳玉, 冯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3, 39(3): 470-476.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2.12.1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来源广泛,增殖能力强,成为近期实验和临床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表明,ASCs可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但其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ASCs对谷氨酸(glutamate,Glu)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模型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CCK-8检测结果显示,谷氨酸诱导的SH-SY5Y细胞增殖活力显著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谷氨酸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谷氨酸诱导的SH-SY5Y细胞中IL-1β、TNF-α和IL-6浓度显著升高(P<0.05)。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谷氨酸诱导的SH-SY5Y细胞PI3K和AKT磷酸化水平、裂解胱天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Glu组相比,Glu+ASCs组SH-SY5Y细胞增殖活力显著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细胞中IL-1β、TNF-α、IL-6浓度、PI3K和AKT磷酸化水平、cleaved-Caspase-3蛋白质水平显著降低(P<0.05)。总之,研究结果提示,ASCs对谷氨酸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 封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3, 39(3): 477-4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前插页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3, 39(3): 478-4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