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邱霓,肖洲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7, 23(06): 423-4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纤毛-多囊蛋白复合物的功能或者结构异常,是导致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的主要原因.该复合物除了被认为在正常的肾上皮细胞上起着机械和化学感受器的作用,可能在骨细胞中也有类似的作用.本文总结了多囊蛋白和纤毛的结构、分布特点以及在肾发育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着重综述了纤毛多囊蛋白复合物在肾上皮细胞上作为机械和化学感受器,通过影响细胞内一系列的信号途径,调控细胞的基因转录和蛋白合成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与细胞内钙离子变化有关的钙调神经磷酸酶-NFAT途径和PI3K-Atk途径,调控细胞周期的JAK-STAT途径,及维持正常肾结构的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途径等;还将通过比较在肾上皮细胞上纤毛多囊蛋白复合物所激活的信号传导途径和在骨细胞中传导机械刺激的信号转导途径的类同,提示在骨细胞中,纤毛多囊蛋白复合物可能起着在肾上皮细胞上类似的机械感受器作用,为系统性阐明多囊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揭示失重或负重状态下骨细胞机械感受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 丘创华,侯敢,黄迪南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7, 23(06): 430-4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是一种具有多效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TNF的生物学效应都是通过细胞表面的2种TNF受体(TNFR)引发,其信号传导通路主要包括caspase家族介导的细胞凋亡、衔接蛋白TRAF介导的转录因子NF-κB和JNK蛋白激酶的活化.TNFR1和TNFR2的生物学功能不是独立的,许多生物学活性由二者共同完成.3条信号传导通路之间及各通路内部含有各种调节机制,使TNF的各种生物学功能协调发挥出来.本文评述了3条信号传导通路最新进展、关键激酶的研究状况及其在整个信号网络中的作用机理,如IKK的激活以及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RIP、TRAF2、TRUSS的结构、相互作用的方式等
  • 周军年,王韫芳,裴雪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7, 23(06): 436-4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表皮形态发生素(epimorphin 又称为syntaxin2)是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的一个间质细胞表面膜蛋白,胞外区包含有1个19个氨基酸残基的部位(NL肽序列),是其与细胞的结合位点,但发挥效应必须有其它的胞外区存在.目前,已经发现它调控下游的2个分子MMP3和C/EBPβ,但对于其信号通路还知之甚少,推测其可能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而激发MAPK/ERK信号通路.它在多种表皮组织(包括肺、肠、肝、乳腺、胰腺、毛囊、胆囊、血管内皮等)的表皮形态发生,尤其是腺管状结构的形态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依靠极性和非极性2种不同的表达方式,epimorphin可以选择性介导腺管形态发生的2个关键过程:分支形态发生和腔形态发生,分支状形态发生涉及到腺管的发生和延展,腔形态发生涉及到腺管直径的增大.
  • 研究论文
  • 陈晓武,施志仪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7, 23(06): 442-4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碱性磷酸酶(EC 3.1.3.1; alkaline phosphatase,ALP)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发育和变态中的作用,采用RACE的方法克隆了牙鲆ALP基因cDNA全长,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了核苷酸序列并进行蛋白结构预测. 结果表明,牙鲆ALP cDNA全长为1 811bp,能编码47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量为52 293.1,等电点为7.67. 编码区核苷酸GC含量在ALP同源基因中差异比较大,脊椎动物明显高于非脊椎动物和细菌. 分子系统分析显示,牙鲆ALP和青黑斑河豚(Tetraodon nigroviridis)、斑马鱼(Danio rerio)的组织非特异性ALP有较高的同源性,分子进化树和物种进化树是一致的. 在蛋白序列中的一些重要的功能位点,包括金属离子结合位点、N糖基化位点和丝氨酸磷酸化位点等表现了较高的保守性. 牙鲆ALP和人胎盘ALP(PALP)在蛋白序列上有43%的相似性,其3D结构非常接近.通过氨基酸空间位置比较发现,牙鲆ALP中141和203位半胱氨酸对应于人PALP的121和183位半胱氨酸,推测能形成一个二硫键. 在两者酶活性中心,3个金属离子结合的氨基酸残基非常保守,Zn离子周围的9个氨基酸中有2个不同;Mg离子周围的7个氨基酸也只有2个不同,包括一对类似的丝氨酸155和苏氨酸175.
  • 综述
  • 毛德才;徐亚欧;熊勇;曹特;苏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7, 23(06): 450-4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PCR扩增、克隆和序列分析法对牦牛ZFX/ZFY基因第11外显子部分片段进行了研究,并同来自于NCBI GenBank中人、猩猩、普通牛等9个物种的ZFX/ZFY基因核苷酸及其氨基酸序列进行了进化分析.结果表明,牦牛ZFX、ZFY基因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1%,显示同一物种同源基因ZFX/ZFY间存在变异;比较的10个物种间ZFX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7.7%、ZFY基因为81.7%,相应ZFX、ZFY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6%、91.0%,ZFY基因的变异性大于ZFX基因,显示X染色体与Y染色体可能是独立进化.
  • 研究论文
  • 孙婷婷,张木勋,张建华,袁刚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7, 23(06): 457-4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体外培养3T3-L1细胞分化模型,研究不同浓度胰岛素及慢性胰岛素刺激对3T3-L1脂肪细胞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VLDLR)基因表达的影响.在不同浓度胰岛素及胰岛素慢性刺激的干预下,用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VLDLR mRNA水平的变化.微量化GOD-PAP法检测培养基中残存的葡萄糖.在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胰岛素浓度的增高促进VLDLR的表达;胰岛素慢性刺激下,VLDLR表达因浓度差异呈现不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胰岛素的浓度及慢性刺激对3T3-L1脂肪细胞的成熟和VLDLR基因的表达有显著作用,而胰岛素抵抗明显减低成熟脂肪细胞VLDLR的表达.
  • 刘伟,朱风新,伍巧源,余学清,聂静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7, 23(06): 463-4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阐明泛素连接酶LNX在维持上皮细胞之间连接的作用,构建了四环素诱导表达LNX的MDCK细胞株;以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连接蛋白E-钙黏素和ZO-1在细胞内的分布,发现LNX的表达使E-钙黏素和ZO-1在细胞内的分布发生明显改变,大量E-钙黏素和ZO-1聚集在胞浆中,而在细胞膜上的分布则明显减少;透射电镜观察上皮细胞间连接的超微结构显示,LNX的表达导致紧密连接和黏附连接的正常结构消失;用钙离子转换实验检测黏附连接的形成发现,表达LNX的MDCK细胞间的黏附连接形成的速度明显滞后于正常细胞.上述结果表明,LNX的表达影响了E-钙黏素在细胞膜上的正常分布,从而延迟黏附连接复合体的形成,导致上皮细胞间连接结构的异常.
  • 黄银霞,韩俊,韩露,董辰方,高晨,王小凡,周伟,董小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7, 23(06): 469-4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涉及两种蛋白——α-synuclein蛋白(SNCP)与14-3-3蛋白.通过重组,将这两种蛋白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 通过谷胱甘肽-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将其纯化,得到GST-14-3-3蛋白;利用凝血酶对纯化的融合蛋白GST-SNCP切割,再经谷胱甘肽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获得SNCP.通过免疫共沉淀、GST pull down和ELISA等技术,证明SNCP能够与14-3-3蛋白结合;为了进一步证明SNCP也与在脑组织中的天然14-3-3蛋白发生作用,利用His pull down方法进行实验.结果证明,SNCP能够和脑组织中的14-3-3蛋白发生相互作用.这些结果从分子水平提供了SNCP与14-3-3蛋白相互作用的实验证据,为进一步了解SNCP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作用提供了必要的实验基础.
  • 张国华,屈长青,杨公社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7, 23(06): 474-4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离培养猪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面标记.利用MTT比色检测不同浓度的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 ATRA)对猪AMSCs增殖的影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猪A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的形态学变化;油红O染色提取法分析不同浓度ATRA对猪AMSCs成脂分化的影响;RTPCR检测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LPL和aP2 mRNA的变化.MTT比色结果显示,生理浓度(1×10-9~1×10-8 mol/L)和药理浓度(1×10-7~1×10-5 mol/L)ATRA对猪AMSCs增殖均没有影响.油红O染色提取法结果表明,除1×10-7 mol/L ATRA对猪AMSCs成脂分化没有影响外,生理浓度(1×10-9~1×10-8 mol/L)和其它药理浓度(1×10-6~1×10-5 mol/L)ATRA均显著抑制猪AMSCs成脂分化(P<0.05).RT-PCR检测显示,ATRA显著抑制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LPL和aP2 mRNA表达(P<0.05).
  • 赵国杰;冯芝恩;唐上明;赵翔;张页;张丽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7, 23(06): 480-4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真核多肽∶N-寡糖酶(peptide∶N-glycanase或PNGase)可切除错误折叠糖蛋白上的N-寡糖链,并可与内质网关联降解(endoplasmic reticulum-associated degradation, ERAD)途径中的多种关键成分相结合.然而,对于PNGase的生理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尚无明确报道.本研究利用重组技术表达和纯化了包含人PNGase N末端片段的融合蛋白,并经融合蛋白免疫与亲和层析纯化家兔抗血清,制备了PNGase的特异性抗体.利用该抗体和Western 印迹技术研究了PNGase在小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PNGase在7种小鼠组织(脑、心、肺、肝、脾、肾、睾丸)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表达量最高者为睾丸;PNGase表达水平在不同品系小鼠(C57BL/6N、BALB/cAnN和昆明小鼠)间有显著差异.在小鼠单侧隐睾模型中首次观察到,与对照侧阴囊内的正常睾丸相比,隐睾内PNGase含量明显下降,提示PNGase在睾丸生精过程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 王凤泽,吴莲英,乔玲,张晓东,叶丽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7, 23(06): 487-4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与乙肝病毒X蛋白(HBX)的C端结合,它具有抑制HBX活性的作用. 为进一步阐明HBXIP对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构建了HBXIP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稳定转染至正常人肝细胞系L-O2细胞中,建立了稳定表达HBXIP蛋白的肝细胞系,命名为L-O2-hbxip. 然后,应用MTT、BrdU标记实验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发现HBXIP过表达后,L-O2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可促进细胞由G1期进入到S期,表明HBXIP具有促进L-O2-hbxip细胞增殖的作用.应用免疫印迹对有关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进行了检测. 结果显示,HBXIP过表达时可上调细胞周期蛋白D1、细胞周期蛋白E的表达,并下调p21和p27的表达,从而调节细胞周期,产生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 胡云良;杨介钻;倪莉;姚新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7, 23(06): 492-5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免疫扫描谱型分析技术,分析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TCR β链CDR3的多态性和长度分布.提取6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以24个TCR BV基因家族为上游引物,共同的TCR BC基因为下游引物(荧光标记),6例样品PCR产物的基因扫描分析表明,24个TCR BV家族的CDR3谱型分析在1.5%琼脂糖凝胶电泳图上显示1个模糊条带.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各TCR BV家族的CDR3谱型均超过8个条带.GeneScan分析证明,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的24个TCR BV家族的CDR3谱型为标准的高斯分布,各家族的CDR3表达频率相近,呈现不同的CDR3多态性和不同的CDR3长度.多数TCR BV家族产物为框架内重排(相邻2个PCR产物相差3个碱基),少数TCR BV家族表现为两个峰群的重排.该研究对正常人TCR β链CDR3谱系的详细分析将为T细胞应答、TCR重组等研究提供基础.利用免疫谱型分析技术能监测到TCR CDR3谱型分布特征和表达频率的变化.
  • 庄合林,林亚秋,杨公社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7, 23(06): 499-5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维生素C(Vit C)诱导猪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最佳浓度及在分化过程中,5种脂肪形成相关基因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retinoid X receptor alpha(RXRα),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lipoprotein lipase (LPL),生脂基因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PEPCK)、stearoylCoA desaturase(SCD) mRNA表达时序性的变化. 以3 d龄猪前体脂肪细胞为实验对象,用Vit C诱导猪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分别在增殖分化第2、4、6和8 d收获细胞,利用MTT测定其增殖程度;油红O染色提取法检测其脂肪含量;采用SQ RT PCR法检测脂肪生成相关基因PPARγ、RXRα、LPL、PEPCK和SCD mRNA表达的变化. 结果显示,PPARγ mRNA在诱导分化第2 d时有低水平表达,在诱导分化过程中表达量逐步升高,在终末分化阶段仍保持高水平表达;RXRα mRNA在诱导分化第2和4 d表达量很低,诱导分化第6 d时表达增加.在诱导分化第8 d,RXRα mRNA表达与第6 d相比差异不显著,直至终末分化. 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LPL在第2 d开始表达,第4和6 d逐步升高,在终末分化阶段仍保持高水平的表达;生脂基因PEPCK和SCD mRNA在第2和4 d开始表达,第6和8 d仍保持高水平的表达. 研究结果表明,100 μmol/L的Vit C促进猪前体脂肪细胞增殖能力最强;250 μmol/L Vit C能显著促进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对转录因子PPARγ和RXRα及标志基因LPL mRNA时序性表达的调控来进行的,促进生脂基因的表达,从而诱导脂肪细胞的分化.
  • 研究简报
  • 赵振东,曾庆江,陈丽娜,宋泉声,陈英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7, 23(06): 508-5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噬(autophagy)是胞内蛋白等大分子或细胞器直接或间接与溶酶体结合,从而得以降解的过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β, MAP1LC3-Ⅱ,简称LC3),是在高等真核细胞中发现的第一种自噬体膜蛋白,可以作为自噬的标志性分子用于检测自噬活动.为深入研究自噬的发生过程及其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通过构建pET28a(+)-LC3原核表达系统,应用多聚组氨酸结合树脂分离和纯化了重组LC3蛋白,以该蛋白为免疫原制备了抗LC3的抗血清,并利用HeLa细胞自噬模型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对该抗血清的特性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兔抗LC3抗血清同时可以识别LC3的2个亚型LC3-Ⅰ和LC3-Ⅱ,且可清晰检测到自噬发生时LC3-Ⅰ向LC3-Ⅱ的转化,表明该血清可以用于自噬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