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目录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4, 40(9):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衰老与肿瘤专栏
  • 专栏特约执行主编 毛泽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4, 40(9): 1185-1185.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4.09.13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延长老年人的健康寿命和防治衰老相关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问题面临的重大挑战。组织中衰老细胞的大量积累是引起机体衰老和多种老年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研究显示,衰老细胞向胞外分泌多种各类因子,包括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生长因子以及蛋白酶等,衰老细胞的这种特性被称为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 SASP)。目前人们普遍认为,SASP与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成为国际衰老领域研究的热点。本专栏重点关注了SASP表达的调控机制及干预手段,衰老细胞的选择性清除以及CRISPR筛选工具在衰老研究中的应用等前沿领域,特邀长期从事相关研究领域的一线科研工作者,结合当前研究进展和他们自己的相关工作撰写了较为系统的综述文章,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本专栏3篇文章是由国内长期从事衰老研究的3个课题组结合各自研究组的工作积累和当前相关研究进展撰写完成的综述文章。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员课题组长期致力于细胞衰老分子机制研究以及机体衰老标志物的挖掘及其应用。“CRISPR筛选在衰老研究中的应用”一文对CRISPR基因筛选工具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衰老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阐释了CRISPR相关基因操纵工具有望成为延缓衰老和干预衰老相关疾病的重要手段。北京大学衰老研究中心陈军副教授和毛泽斌教授课题组长期从事衰老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衰老相关分泌表型”一文总结了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的组成,指出其组成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和动态性。本文在转录、转录后、翻译、翻译后修饰、表观遗传等多种水平总结了其调控机制。之后总结了其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其在抑制肿瘤、组织修复和胚胎发育中的有益作用,以及在诱导细胞衰老、促进肿瘤发生发展、衰老相关疾病和机体衰老中的有害作用。在应用上,本文概述了通过靶向清除衰老细胞和抑制衰老相关分泌表型来干预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清华大学王钊教授课题组长期从事药物的抗衰老作用研究。“衰老细胞清除策略与CAR细胞疗法在抗衰老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从细胞衰老和免疫衰老的特征入手,进而总结了目前衰老的非靶向干预方法和靶向衰老细胞清除的干预方法及其优缺点,并重点综述了靶向衰老细胞的免疫治疗清除策略,相信对相关研究人员会有所裨益。
    希望本专栏文章使读者更好地了解目前抗衰老研究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所面临的新挑战,进而激发更多的读者,特别是青年学生对延缓人类寿命和防治老年性疾病研究的热情。
  • 徐嘉鑫, 荆耀彬, 曲静, 刘光慧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4, 40(9): 1186-1196.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4.07.11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我们对人类基因组的理解,推动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研究迈向新的领域,加速了生命科学和医学的进展。基于CRISPR的基因筛选工具凭借其高效和便捷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多个生物学领域。衰老是一个受遗传和表观遗传等多种因素调控的复杂过程,解析衰老调控基因有助于理解衰老、开发衰老评估和干预策略。本文概述了CRISPR筛选工具的进展及其在衰老研究中的应用,并展望其发展前景。CRISPR相关基因操纵工具有望成为延缓衰老和干预衰老相关疾病的重要手段。
  • 曾晨叶, 花瑞, 王钊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4, 40(9): 1197-1204.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4.08.12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类寿命逐渐延长,世界各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和占比持续上升,但健康寿命却并未同步增长,衰老仍然是肿瘤、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如何防治衰老相关疾病,延长老年人的健康寿命,仍亟待研究人员解决。细胞衰老是衰老的12大标志之一,存在于机体的整体衰老过程,可以说机体衰老的本质是组成机体的细胞的衰老,而通过转基因技术、基因重编程技术、使用新型抗衰老药物如senomorphic和senolytic等方法清除衰老细胞,已经成为目前延缓衰老、治疗衰老相关疾病、延长人类健康寿命的重要策略。免疫衰老是机体衰老的一部分,而免疫细胞是人体中最易、最先发生老化的细胞群体,针对免疫系统的抗衰老治疗例如抗体治疗、CAR细胞疗法、NK细胞疗法等是近年衰老研究的热点,研究认为,免疫疗法具有极高的临床抗衰老潜力。本文从细胞衰老和免疫衰老的特征入手,进而总结了目前衰老的非靶向干预方法和靶向衰老细胞清除的干预方法及其优缺点,并重点综述了靶向衰老细胞的免疫治疗清除策略。本文旨在阐明新兴衰老细胞清除方法的发展及局限,为防治衰老相关疾病、延长健康寿命提供新的临床应用策略。
  • 陈军, 毛泽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4, 40(9): 1205-1214.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4.08.12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细胞衰老是指细胞处于稳定的细胞周期阻滞状态,丧失了分裂增殖能力。多种细胞内外的刺激因素均可诱导细胞衰老。衰老的细胞表现出很多特征,例如细胞周期阻滞蛋白质p16INK4a和p21Cipl表达水平上调、DNA损伤反应、细胞结构和代谢的改变等。衰老细胞的另外一个主要特征是其会表达和分泌很多种因子,包括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蛋白酶以及其它生物活性分子等,被称为衰老相关分泌表型。这些因子通过细胞自主的自分泌方式或细胞非自主的旁分泌方式发挥较多生物学功能。在本综述中,我们总结了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的组成,指出其组成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和动态性。本文在转录、转录后、翻译、翻译后修饰、表观遗传等多种水平总结了其调控机制。之后总结了其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其在抑制肿瘤、组织修复和胚胎发育中的有益作用,以及在诱导细胞衰老、促进肿瘤发生发展、衰老相关疾病和机体衰老中的有害作用。在应用上,本文概述了通过靶向清除衰老细胞和抑制衰老相关分泌表型来干预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最后,概述了在体内鉴别和检测衰老细胞和衰老相关分泌因子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并提供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以及新技术来解决这些挑战。
  • 综述
  • 贾泽森, 王莉, 刘志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4, 40(9): 1215-1221.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4.07.10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胰腺导管腺癌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 是世界范围内因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缺乏对PDAC有效的筛查和治疗手段。近十年来,吉西他滨 (gemcitabine) 一直被用作治疗PDAC的一线化疗药物,但由于肿瘤耐药性等因素的存在,吉西他滨方案仅能非常有限的改善PDAC患者的总生存期。高度纤维化、缺氧和免疫抑制性的肿瘤微环境的形成是导致PDAC对吉西他滨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也是未来克服其耐药性的重要研究方向。本综述回顾了肿瘤微环境对PDAC耐药性产生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可能运用于重塑PDAC肿瘤微环境的新技术和潜在靶点做出展望。
  • 李名杨, 陶爽, 李国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4, 40(9): 1222-1229.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4.07.1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N6-甲基腺苷(m6A)修饰是RNA中腺苷酸(A)第6位N上发生的甲基化,是真核生物mRNA中最丰富的表观转录组学修饰。m6A修饰不仅能调控胞内基因组转录水平,也直接影响癌基因、抑癌基因和多种非编码RNA(ncRNA)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直接相关;另外,m6A修饰也能调控细胞自噬和铁死亡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调控细胞自噬和铁死亡等胞内代谢途径,其调控异常直接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或者死亡。本文主要对m6A修饰调控细胞自噬和铁死亡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表达调控,促进或抑制体内肿瘤细胞的生长进行综述,不仅为进一步揭示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参考,也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靶标提供科学依据。
  • 王正森, 薛钰, 陈艺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4, 40(9): 1230-1239.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4.05.1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口腔疾病是指口腔在外界理化因子的损害、病原的侵入、牙颌面发育异常以及全身性疾病等情况下出现的病理现象,其引起的口腔感染及疼痛不适感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细胞焦亡是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其特征是细胞肿胀直至细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释放并激活强烈的炎症反应。研究表明,细胞焦亡广泛参与调节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详细介绍了4种类型的细胞焦亡途径,包括经典焦亡路径、非经典焦亡途径、胱天蛋白酶3/8介导的焦亡途径及不依赖胱天蛋白酶的焦亡途径。不同的焦亡途径形成复杂的信号网络,调控口腔中牙周膜细胞、牙龈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细胞的生命活动,进而影响口腔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进程。该综述通过对大量文献信息的整合,对不同的细胞焦亡途径及其在口腔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梳理,旨在为寻找有效的治疗和预防口腔疾病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 凌莉, 任展宏, 王歆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4, 40(9): 1240-1249.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4.06.1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肌动蛋白聚合在细胞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包括细胞分裂、发育、形态发生、运动和极性建立等重要过程。肌动蛋白聚合异常可引发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肌动蛋白聚合在细胞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物种间和种内肌动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暗示其功能可能相似,然而最新研究发现,它们在聚合功能方面有差异性。研究表明,大部分动物或植物肌动蛋白能够在酵母细胞中被异源使用,但是兔子骨骼肌和玉米花粉肌动蛋白在聚合功能方面几乎无法互相替代。与此相比,酵母肌动蛋白则可以与动物或植物肌动蛋白共聚。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动物、植物和酵母肌动蛋白的聚合特性以及其在体内外聚合功能上的差异性研究进展,以及靶向干预肌动蛋白聚合的药物,不仅为治疗人类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也为我们深入了解种内外肌动蛋白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开发治疗人类疾病的新型药物。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将有助于揭示肌动蛋白多样性和功能进化的潜在规律,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
  • 研究论文
  • 陈小忠, 韦仕南, 骆衡, 张鹏, 孙萍, 孙宝飞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4, 40(9): 1250-1261.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4.07.1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胶质瘤的治疗面临耐药性问题,导致传统化疗药物效果受限。本研究旨在探究三氟甲基喹唑啉化合物(KZL204)抗胶质瘤的潜在作用机制。通过CCK-8检测,我们发现KZL204能显著抑制耐药癌细胞的生长,其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63±0.38 μmol/L,显著优于阳性对照药物替莫唑胺(TMZ)(IC50值为141.72±3.65 μmol/L)。此外,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KZL204处理能显著提高耐药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同时,Traswell实验证实,KZL204对耐药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转录物组学分析揭示,KZL204处理后耐药癌细胞中2 43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 320个上调,1 115个下调。KEGG和GO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凋亡相关信号通路。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预测和韦恩图分析确定了35个潜在的关键节点基因,其中PI3K-AKT信号通路在差异表达基因中最为显著。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验证了KZL204对CREB3L1、CSF1、CXCL5、BCL3等基因的下调作用,以及对FOS、LTA、PTGS2、MAP2K3等基因的上调作用。蛋白质水平的免疫印迹检测也证实了KZL204对凋亡蛋白质表达的影响,包括上调Bax、切割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表达,下调AKT、Bcl-2、胱天蛋白酶3和胱天蛋白酶8的蛋白质表达。综上所述,KZL204通过调控PI3K-AKT和凋亡相关信号通路,显著抑制了耐药性胶质母细胞瘤的生长和转移,并诱导细胞凋亡及阻滞细胞周期,展现了其作为抗耐药性胶质瘤候选药物的潜力。
  • 陈啸, 闫婉婷, 刘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4, 40(9): 1262-1272.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4.07.1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宫颈癌是全球第4大常见的女性癌症,目前,手术和放疗仍然是治疗非转移性宫颈癌的主要方法,然而,复发性和转移性宫颈癌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寻找新的更加有效的宫颈癌治疗靶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已知白介素-6(interleukine-6,IL-6)作为肿瘤促进因子在宫颈癌的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有报道显示,间充质干细胞在多种肿瘤中发挥抑癌作用,但对于其内在机制的报道较少;且在宫颈癌的发展过程通常伴随着IL-6表达的增加。在IL-6存在的炎症病理条件下,MSCs对于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是否仍具有抑制作用仍未可知。本研究通过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UC-MSCs)对IL-6诱导的HeLa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以及STAT3/Bcl-2、AMPK/mTOR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探讨其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集落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实验以及Transwell侵袭结果证明,炎症因子IL-6显著促进HeLa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P < 0.05)。而20%和50% MSCs条件培养基显著抑制IL-6诱导的HeLa增殖(P < 0.0001)、迁移(P < 0.01)和侵袭能力(P < 0.0001)。进一步的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炎症因子IL-6 显著上调抗凋亡信号通路中STAT3和Bcl-2的mRNA(P < 0.0001)和蛋白质(P < 0.01)含量;同时下调AMPK、TSC1 和TSC2等基因的表达(P < 0.001),最终上调细胞代谢相关基因mTOR的表达(P < 0.01)和蛋白质磷酸化水平(P < 0.05)。20% MSCs条件培养基显著抑制HeLa细胞中STAT3/Bcl-2信号通路(P < 0.05)。50% MSCs条件培养基显著抑制HeLa细胞中STAT3/Bcl-2信号通路(P < 0.01)同时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P < 0.05),诱导细胞周期阻滞(P < 0.0001)。综上所述,MSCs条件培养基通过下调STAT3信号通路和上调AMPK信号通路抑制白介素-6诱导的HeLa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阐释IL-6在宫颈癌中发生发展的作用和机制,为寻找宫颈癌治疗的新研究方向提供实验依据。
  • 任泓睿, 贾琼, 王家庆, 田婧婧, 李荣杰, 郝花花, 李建丽, 渠志灿, 范瑞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4, 40(9): 1273-1281.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4.07.1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胰腺多肽(pancreatic polypeptide,PP)是一种含36个氨基酸的胰腺激素,在评估胰腺功能和辅助诊断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以PP为靶点,筛选特异性的PP纳米抗体,评估其与PP抗原是否具有结合活性。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制备了高纯度的PP抗原,经免疫羊驼后构建了高库容和高丰度的胰腺多肽免疫的纳米抗体噬菌体文库,并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进行文库筛选,获得8株胰腺多肽纳米抗体。选取1株纳米抗体(PP-VHH)构建原核表达体系,经IPTG诱导表达、纯化与鉴定,通过间接ELISA和双抗夹心ELISA分别检测和评价抗原抗体的结合活性和血清中PP含量,结果显示,PP-VHH与PP具有结合活性,且PP-VHH可用于检测鸡和人血清中的PP。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法拟合曲线R2为0.9868,可检测不同个体鸡血清中PP浓度为48~55 pg/mL。而人血清中PP浓度范围波动较大。综上所述,本研究筛选到的1株纳米抗体PP-VHH,可用于检测鸡和人血清中的PP含量,为评估胰腺功能异常或诊断相关疾病提供基础。
  • 郑楚君, 钱世权, 李欣培, 颜旭, 黄海轩, 王雨萱, 叶煜玮, 袁敏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4, 40(9): 1282-1288.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4.07.1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开发了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用于筛选出与砷(Ⅲ)有高亲和力的适配体。设计随机单链DNA文库,以砷(Ⅲ)为靶标固定在巯基乙胺修饰的晶振片上,捕获溶液中处于游离状态的适配体,构建QCM-SELEX筛选方法。经过6轮筛选,对次级文库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QCM共振频率变化计算得出6S1解离系数Kd值为0.36 μmol/L。将6S1作为探针,构建QCM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砷(Ⅲ),该传感器在0.01 μmol/L~0.2 μmol/L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对砷(Ⅲ)检测限为5.2 nmol/L(3σ),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 王昕, 郭玉静, 王嘉阳, 汪晓筠, 胡英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4, 40(9): 1289-1299.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4.07.1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脾是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参与病原体清除和抗体产生的免疫反应过程,并参与代谢平衡调节。高原低氧环境可影响脾组织脂质代谢,但影响脂质代谢的关键机制仍不清楚。我们旨在使用脂质组学分析方法研究高原低氧对小鼠脾组织脂质代谢的影响。将C57BL/6小鼠分别置于海拔4 200 m(高原低氧组, HST组)和400 m(平原常氧组, PSC组),30 d取脾组织。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Orbitrap质谱系统进行脂质组学分析。30 d时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小鼠脾指数降低,并出现白髓减少,生发中心扩大,边缘模糊,静脉充血等病理学改变。脂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到41种脂质亚类和2 473种脂质分子,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ides, TGs)和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s, PCs)为脂质分子鉴别到最多的2种。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鉴定到44个差异脂质分子,它们主要集中于磷脂代谢。随后,对磷脂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进行RT-qPCR检测,发现其mRNA表达量均有差异(P < 0.05)。提示高原低氧环境主要影响小鼠脾组织磷脂代谢,并通过减少PC和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 PA)含量,促进其转化为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PE)和心磷脂(cardiolipin, CL)并通过CDP-乙醇胺(CDP-Ethanolamine, CDP-Etn)途径促进PE生成。该研究为高原低氧环境下脾组织中磷脂代谢异常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 技术与方法
  • 屈丽思, 彭宇彦, 俞泽涛, 叶子弘, 夏文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4, 40(9): 1300-1307.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4.07.1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蛋白的存在形式包括外泌体表面、微囊泡表面以及分泌的游离形式等。前期研究表明,血清中外泌体表面PD-L1含量与多种癌症的预后评估显著相关,然而目前的常规检测方法通常将血清中所有可溶性PD-L1蛋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检测,无法有效分辨外泌体PD-L1与其他形式的PD-L1。本研究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建立了一种外泌体PD-L1的特异性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抗体识别PD-L1蛋白,并将其捕获至检测芯片表面;再利用α-溶血素在外泌体膜上形成多个寡聚体,从而特异性检测外泌体PD-L1。该方法通过α-溶血素结合过程的信号变化对外泌体PD-L1含量进行检测,可以有效降低检测背景噪音并放大信号。使用α-溶血素放大信号前的线性范围为0.035~2.208 pg/mL,信号放大后的线性范围为0.004-0.552 pg/mL。方法学验证实验表明,该方法特异性、灵敏度和精密度良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 刘丹, 张洁, 郭正阳, 薛丽香, 王羽晴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4, 40(9): 1308-1316.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4.09.13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细胞周期检测对于了解细胞增殖状态、细胞功能研究、药物筛选与评估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是目前较为经典且广泛应用的检测手段之一。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单染是最常用的基于流式的检测细胞周期方法,然而,该方法在使用过程有诸多处理因素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此外,不同免疫细胞亚群在不同细胞周期阶段的分布差异也有助于研究免疫反应,了解疾病状态。本文以B16-F10细胞系为例,采用PI单染法,从固定条件、上机条件和软件分析3个角度,评价多种处理因素对细胞周期检测结果的影响。根据结果分析,在进行细胞周期检测时,建议取3 × 106个细胞,用300 μL 预冷PBS重悬细胞后逐滴滴入700 μL预冷的无水乙醇,放置于4℃或-20℃过夜固定,低速收样,收样速率为每秒400~600 颗粒数,去黏连后需收集至少3 000个细胞。另外,通过EdU、PI双指标染色可以精确划分细胞周期,而细胞表面标志物染色联合Ki-67和PI染色法,可在不进行细胞分选的情况下进行不同免疫细胞亚群周期分析。本文较为系统的探讨了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标准的实验操作流程。建立了EdU联合PI检测细胞周期和针对不同免疫细胞亚群周期分析方案,拓宽了细胞周期检测方式。
  • 教育与教学
  • 王雁伟, 任亚娟, 李振侠, 艾鹏飞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4, 40(9): 1317-1328.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24.06.14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需要密切关注思政元素的融入与专业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遗传学课程专业性较强,课程思政的开展有其独特的方式方法,本文首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进行探讨,并指出思政理念在当代大学教学中的必要性。针对遗传学课程特点以及遗传学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从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设计优化、思政元素挖掘和思政素材在课程内容有机融入四个方面对课程思政教学提升策略进行探究,并以笔者所在教学团队的实际教学情况为例,进行后续的教学评价和反思,收到了较为良好的效果,80%以上的学生认为,遗传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且促进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总成绩平均提高约5.5%。以此抛砖引玉,为其他相关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启示,让课程思政为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品格的优化保驾护航。
  • 封面图片
  • 荆耀彬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24, 40(9): 1329-13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