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悼念与回顾
  • 贾弘禔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8, 34(6): 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载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8, 34(6): 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迺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8, 34(6): 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郭浩琰,蔡蓉,邢嵘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8, 34(6): 581-587.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18.06.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核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 related factor 2, Nrf2)是细胞应对外界应激的主要调控因子,通过调控多种靶基因的表达,在生理条件下减轻氧化应激,维持细胞稳态。其上游受多种因素调控,包括氧化与亲电应激、外界营养状态、细胞内代谢中间产物和能量状态等。在肿瘤细胞中,异常活跃的Nrf2使其抗氧化能力增强,并且通过介导代谢重编程(metabolic reprogramming),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生长。Keap1 (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是氧化和亲电应激感受器,通过募集泛素降解系统,对Nrf2的活性起主要调控作用。本文介绍Keap1依赖与非依赖条件下Nrf2的活化途径,着重介绍在肿瘤中Nrf2的异常活化,以及如何调控代谢重编程进而调节肿瘤细胞的合成代谢,最终促进肿瘤的进展。
  • 任汐鹰,刘勤献,王海英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8, 34(6): 588-594.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18.06.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p53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是迄今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分子之一。超过50%的人类肿瘤含有p53基因突变。因此,p53是肿瘤治疗中的重要分子靶点。p53依赖的细胞凋亡是其抑制肿瘤的重要机制之一。然而,最近研究发现,p53不仅参与细胞凋亡,还与程序性细胞坏死、细胞自噬以及铁诱导的细胞死亡等细胞死亡途径相关。促使肿瘤细胞死亡是肿瘤治疗的重要目标。因此,进一步了解p53与细胞死亡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探索以p53为靶点的肿瘤治疗和p53相关肿瘤细胞耐药机制。
  • 刘珈均,程安春,刘马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8, 34(6): 595-603.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18.06.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铁离子是大多数细菌生存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但是过多的铁离子通过芬顿反应产生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对细菌造成损伤。因此,细菌必须严格控制体内铁离子浓度。铁摄取调节子(ferric uptake regulator,Fur)是细菌铁离子代谢中最重要的调节子。Fur通过抑制或者激活基因的转录,来调节与铁摄取、利用和储存相关的基因,维持胞内铁离子浓度动态平衡。此外,Fur还参与细菌的氧化应激、抗酸能力、毒力和能量代谢等多种生物过程的调节。本文对Fur参与的生物过程及调节机制进行介绍,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其他细菌Fur的调节机制,以及Fur在细菌应对环境变化中所起作用提供参考。
  • 万璐,刘洁,石春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8, 34(6): 604-609.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18.06.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外泌体是细胞外囊泡的一种,由多囊泡体和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外。外泌体能递送有功能的分子,包括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给受体细胞,参与细胞间通讯,影响细胞的各种生理与病理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外泌体在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在慢性感染中,外泌体能传播感染性蛋白质和病毒RNA,并改变未感染细胞的功能。同时,这些具有极强免疫原性的蛋白质可向免疫系统递送病原信息,激活免疫系统。本文就外泌体在慢性病原体感染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研究这些机制,可为慢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廖子傑,严意华,胡雪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8, 34(6): 610-6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s, GCs)位于次级淋巴组织(secondary lymphoid organs, SLOs),是淋巴细胞(lymphocytes)与基质细胞(stromal cells)的短暂聚集地,促进体液免疫过程。在生发中心中,B细胞经历了克隆扩增(clonal expansion)、体细胞高频突变(somatic hypermutation,SHM)、亲和力选择(affinity selection)以及分化为浆细胞(plasma cells, PCs)和记忆B细胞(memory B cells, BMEM)等过程。但在生发中心中,亮区(light zone, LZ)和暗区(dark zone, DZ)各自的功能以及亲和力选择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在过去10年中,活体镜检法(intravital microscopy, IVM)使人们可以直接地研究生发中心中进行的的一系列动态反应,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表明在暗区进行体细胞高频突变以及B细胞增殖过程,亮区则发生亲和力选择反应。B细胞在暗区与亮区间发生区域流动(interzonal migration),滤泡辅助性T细胞(T follicular helper cells, Tfh)在调控B细胞从亮区重新回到暗区,促进亲和力选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对生发中心中发生的一系列动态反应,以及其在疫苗设计和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栾明月,金燕,朴成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8, 34(6): 617-621.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18.06.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是Sirtuin 家族中的一员,属于烟酰胺(NAD+)依赖的Ⅲ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能通过对多种非组蛋白及组蛋白赖氨酸残基进行去乙酰化修饰调节基因表达。近来的研究发现,SIRT1不仅能使肿瘤抑制因子去乙酰化,促进肿瘤发生,还能使肿瘤促进因子去乙酰化,抑制肿瘤发生。SIRT1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影响肿瘤分期及患者预后。在消化系统肿瘤中,SIRT1具有双面性,既可作为抑癌因子,也可发挥癌因子的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对SIRT1在肿瘤中的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做了深入研究,关于SIRT1在肿瘤中作用机制的新研究不断出现。SIRT1已成为人们攻克肿瘤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SIRT1在肿瘤中的双重作用,尤其是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不同作用靶点和参与的信号通路作一综述,希望为临床上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提供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 研究论文
  • 孙柳柳,黄方婷,张旭燕,朱瑞宇,金坚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8, 34(6): 622-631.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18.06.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真核生物除了传统的帽依赖型翻译机制外,还存在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 IRES)介导的翻译机制。雌激素受体2(estrogen receptor 2, ESR2)是雌激素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其编码的蛋白质在许多肿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ESR2蛋白的异常表达会导致众多肿瘤的发生,但其蛋白质翻译水平的调控机制至今仍不清楚。研究发现,在药物刺激的条件下,乳腺癌细胞MCF7/WT中ESR2蛋白的表达提高,但是其转录水平基本未见发生改变。猜测ESR2 mRNA 5′非翻译区(5′ untranslated region, 5′ UTR)具有IRES活性。为了验证ESR2 mRNA 5′ UTR是否具有IRES元件,将ESR2 mRNA 5′ UTR插入到双顺反子报告基因载体(pRF)中,构建pRL-ESR2-FL重组质粒载体,将其瞬时转染到HEK293细胞。结果发现,ESR2 mRNA 5′ UTR有假定的IRES活性。并且通过3个排除实验验证了ESR2 IRES活性与其5′ UTR中的内部潜在启动子(P<0.0001)、内部剪切位点以及核糖体通读无关。进一步对其序列进行截短研究发现,ESR2 IRES活性发挥的关键区域是3′端的439~468 nt,且ESR2 IRES最大活性的发挥依赖于5′ UTR序列的完整性。并且发现,ESR2 IRES活性的发挥不但需要特定的一级核酸序列,还要有稳定的二级茎环结构。此研究有望为ESR2蛋白调控的相关疾病提供新的药物治疗靶点。
  • 王燕,郭明,范晓月,边平凤,殷欣欣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8, 34(6): 632-641.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18.06.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光谱和微量热法分析柑橘苷(naringin,NAR)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分子间作用,构建NAR与BSA分子间作用的理论模型。采用紫外-荧光光谱法解析Fōrster方程求得NAR与BSA分子间作用及分子间作用的临界距离r,等温滴定微量热技术测定NAR与BSA分子间作用的积分量热曲线,获得Δ H并通过Gibbs-Helmholtz方程获取Δ S和Δ G。基于光谱和微量热辅助分析,构建NAR与BSA分子间作用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光谱法测出NAR与BSA发生分子间作用,NAR与BSA分子间作用的临界距离为2.06 nm,表明NAR与BSA分子间作用为短程分子间作用。微量热法成功测定出NAR与BSA分子间的热力学参数Δ H<0,Δ S>0,Δ G<0,说明NAR与BSA分子间作用是自发进行的放热相互作用。依据Ross理论分析NAR与BSA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是疏水作用力和静电作用力。模型构建结果说明,NAR与BSA分子间作用主要发生在BSA的domain IIA区域,NAR与BSA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是静电作用力,兼有范德华作用力和氢键。实验与理论模型构建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工作可为深入了解蛋白质与大分子化合物间的作用以及研究微观药理学机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 黄旭方,仲津漫,赵娓娓,文娣娣,任静,宦怡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8, 34(6): 642-648.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18.06.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细胞SELEX是目前常用的筛选细胞特异性适配体的技术。胰腺癌细胞特异性适配体在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研究拟通过该技术获得特异性识别胰腺癌PANC-1细胞的适配体,并对所筛选的适配体进行功能鉴定。本研究以胰腺癌PANC-1细胞为正筛细胞,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6-C7为负筛细胞,通过磁珠法细胞SELEX技术进行筛选。经过12轮筛选,对筛选文库进行PCR扩增、质粒转染、单克隆挑选及测序,获得2条适配体Apt-5和Apt-12。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适配体Apt-5和Apt-12可特异性识别PANC-1细胞,其Kd值分别为8.27±2.10 nmol/L和8.88±2.51 nmol/L,Kd值均处于纳摩尔级别。通过RNA结构预测,2条适配体的二级结构均为茎-环结构。细胞免疫荧光验证了适配体的结合部位为细胞膜表面。本研究表明,通过磁珠法细胞SELEX技术,成功获得可特异性识别胰腺癌PANC-1细胞的适配体。该适配体有望成为胰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特异性分子靶向剂。
  • 郭纪伟,武艳,金丹,杜静,宫凯凯,苗双,杨丽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8, 34(6): 649-658.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18.06.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泛素偶联酶2C与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但其与肺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尚不明确。 本研究以肺癌A549细胞为材料,通过RT-PCR、Western印迹、免疫荧光、SA-β-Gal细胞衰老染色、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阐明UBE2C与肺癌细胞的增殖、衰老和迁移能力的关系。结果显示,UBE2C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细胞。利用基因修饰技术瞬时过表达或靶向沉默UBE2C后,在肺癌A549细胞中,UBE2C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显著增加3.5倍或减少0.5倍,显著促进或抑制细胞增殖,进而减少或增加细胞的凋亡率。过表达UBE2C后,显著抑制细胞衰老;但沉默UBE2C后,则增加细胞衰老。此外,过表达UBE2C后,下调转移相关基因E-钙黏着蛋白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且上调波形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而促进肺癌细胞的迁移。但靶向敲除UBE2C后,上调E-钙黏着蛋白,同时下调波形蛋白表达水平,进而抑制肺癌细胞的迁移。本研究的开展将明确UBE2C在肺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以UBE2C为靶点,提高病人生存期提供了理论基础。

  • 纪晓峰,郑媛,王致鹏,盛军,王海英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8, 34(6): 659-666.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18.06.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蛋白酶MP (marine protease)是海洋细菌来源的新型碱性金属蛋白酶,在工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酶动力学方法研究4-甲酰苯基硼酸(4-FPBA)对MP的抑制作用,并结合分子模拟的方法,通过水溶液环境下分子力学玻尔兹曼泊松表面积(MM-PBSA)和量子力学/分子力学混合方法(QM/MM)对其抑制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FPBA对蛋白酶MP的抑制过程属可逆的竞争型抑制,抑制常数Ki为0.57 mmol/L。在4-FPBA与蛋白酶MP的结合过程中,范德瓦尔斯相互作用对于其结合发挥了重要作用。明确了Arg59、Leu151、His190和His196的4个残基为蛋白酶MP中与4-FPBA结合的关键残基。该研究结果将为今后进行蛋白酶MP可逆抑制剂的筛选与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以提高其液态稳定性,从而拓宽蛋白酶MP在液体洗涤剂中的高效应用。
  • 郭伟,张志杰,尹江,贺智敏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8, 34(6): 667-674.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18.06.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丝甘蛋白聚糖(serglycin,SRGN)在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中具有广泛的研究前景。本研究报道SRGN与肺癌细胞侵袭与转移能力之间的相关性。首先,通过检测SRGN在正常肺上皮细胞株BEAS-2B及不同侵袭与转移能力的肺癌细胞株95C、95D中的表达差异。利用shRNA干扰技术,在侵袭与转移能力强的95D细胞中建立稳定干扰SRGN表达的95D/shSRGN的细胞株,并通过RT-qPCR、Western印迹、酶联免疫吸附测定验证其敲除效率。结果显示:干扰SRGN可抑制侵袭与转移性强的95D细胞的侵袭与转移能力,减弱细胞迁移与侵袭等生物学特性,导致上皮标志物上皮细胞钙黏连蛋白(E-cadherin)表达上调,间质标志物纤维连接蛋白1(fibronectin1, FN1)及EMT(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相关转录因子锌指E盒结合同源框1(zinc finger E-box binding homeobox 1, ZEB1)表达下调。进一步分析发现, SRGN与上皮细胞钙黏连蛋白表达成负相关(P=-0.25),而与FN1(P=0.12)及ZEB1(P=0.35)表达成正相关,并且SRGN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时间明显少于SRGN低表达组(P=0.0077),SRGN与ZEB1同时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时间显著小于SRGN与ZEB1低表达患者(P=0.0005)。研究结果证实,SRGN促进上皮间质转化发生,增强非小细胞肺癌的侵袭与转移能力,为非小细胞肺癌预后提供参考。
  • 陈伟泉,杨洪,谭广谋,黄海燕,刘轲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8, 34(6): 675-680. https://doi.org/10.13865/j.cnki.cjbmb.2018.06.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7 (small nucleolar RNA host gene 7, SNHG7)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发挥原癌基因效应,但是其在舌癌中的功能尚未研究。qRT-PCR结果证实,SNHG7在舌癌组织和细胞中均下调。在舌癌细胞中,过表达SNHG7抑制舌癌细胞增殖,敲低SNHG7促进舌癌细胞增殖。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9-5p与SNHG7结合且下调其表达。过表达SNHG7,miR-9-5p表达量降低而自噬/苄氯素1调节因子1(autophagy/Beclin 1 regulator 1, Ambra1)的表达增加。敲低SNHG7,上调miR-9-5p,且降低Ambra1的表达。临床组织标本随访资料统计发现,SNHG7、Ambra1与舌癌患者预后正相关,而miR-9-5p与舌癌患者预后负相关。提示SNHG7/miR-9-5p/Ambra1可作为舌癌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 黄佩香,陈利俊,马丽,李莉萍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8, 34(6): 681-688. https://doi.org/10. 13865/j.cnki.cjbmb.2018. 06.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肿瘤药物疗效的研究多集中在肿瘤细胞,目前针对正常细胞的研究颇少,有必要建立能进行定量分析的同源重组定量修复体系。我们已建立的模型可以探讨肿瘤药物化疗后对HEK293细胞DSBs修复的继发性后果。通过构建含有带I-SceⅠ酶切位点的同源介导的重组修复底物(homologous direct recombination, HDR),或单链退火修复(single strand annealing, SSA)底物的细胞株,定量检测依托泊苷 (etoposide,VP-l6)对同源性重组修复(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HR)通路的影响。成功构建了可用于定量检测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 DSBs)诱导的SSA和HDR修复的正常人HEK293细胞应用模型。细胞毒结果证实,与SSA/293对照组对比,VP-16给药组 16 μmol/L(0.475±0.029 vs 1.000±0.000, P<0.001)细胞活力明显降低;与HDR/293对照组相比,VP-16 给药组16 μmol/L(0.458±0.188 vs 1.000±0.000, P<0.05)细胞活力降低。此外,本研究证实,VP-16抑制SSA修复,VP-16给药组 2 μmol/L与SSA/293对照组相比(0.575%±0.177% vs 1.352%±0.195%, P<0.05),修复效率降低;VP-16抑制HDR修复,VP-16给药组1 μmol/L与HDR/293对照组修复效率相比(0.305%±0.078% vs. 0.635%± 0.049%,P<0.05),修复效率降低。VP-16诱导DNA损伤的同时,抑制HDR修复和SSA修复,修复效率呈现剂量依赖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某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