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吴涛;张耀洲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8, 24(02): 95-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内质网膜蛋白在参与信号序列的识别、新生肽链的修饰、转运通道的形成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易位子相关蛋白(translocon-associated protein, TRAP)是广泛存在于高等真核生物中的一种膜蛋白,其作为信号序列的受体蛋白位于内质网膜上.该蛋白能选择性地识别信号序列,并与Sec61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以Sec61为核心、TRAP侧向延伸的椭圆状转运通道,从而靶向新生肽链进入内质网腔.近来研究发现,TRAP与蛋白质构象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转移等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本文将对TRAP各个亚基的最新研究及其功能作一综述.
  • 王默进王玲周总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8, 24(02): 101-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A型激酶锚定蛋白(A-kinase anchoring proteins,AKAPs)是一类结构不同而功能相关的蛋白家族,其主要功能是将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A(PKA)锚定于特定的亚细胞结构.PKA是第二信使cAMP的主要效应器,而AKAPs在靶向定位和调节PKA介导的磷酸化事件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AKAPs更为重要的功能是与多种信号分子形成信号复合物,从时间和空间上整合cAMP-PKA和其他信号途径.本文将对AKAPs及其信号复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机制及其研究现状进行概述.
  • 丘创华;周勇军;侯敢;黄迪南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8, 24(02): 107-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被称为生物体内自由基的清洁剂,其主要形式Cu,Zn-SOD称SOD1. SOD1突变体可引起致死性运动神经元疾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但是,SOD1的毒性机理尚未完全清楚.本文概述了SOD1、Cu分子伴侣(copper chaperone for SOD1,CCS)的分子结构和CCS活化SOD1的机理,重点分析了突变体SOD1构象变化的原因及其在ALS中的可能致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 李莉云靳苗静刘茜刘国振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8, 24(02): 113-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受体激酶是一类具有信号肽序列、胞外受体结构区、跨膜区和保守的胞内激酶区的蛋白质,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植物类受体激酶是植物体内信号分子的重要受体,几乎参与了所有的细胞代谢过程,包括生长发育、表达调控和逆境反应等.鉴于激酶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其底物筛选已经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筛选植物激酶底物的方法主要有酵母双杂交技术和蛋白质芯片技术等,但是,已经进行体内鉴定的底物极其有限.本文总结了植物类受体激酶的功能及其底物与筛选鉴定方法,并介绍了一些激酶的底物.
  • 杜黎明;毛传澡;毛伟海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8, 24(02): 120-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茎分枝结构决定了不同植物的不同形态结构.本文从腋生分生组织的发生、腋芽的生长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植物分枝发生发育相关的分子机理研究及其进展.发现在不同植物中腋分生组织形成的基本机制是相似的,LS(lateral suppressor)及其同源基因在不同植物中都参与腋生分生组织的形成,而BL(blind)及其同源基因也参与调控腋生分生组织的形成.腋生分生组织的形成可能也是受激素调控的.目前,对腋芽生长的分子调控机制的认识主要集中于生长素通过二级信使的作用调控腋芽的生长.而生长素调控腋芽生长的机制已经较为清楚的有两条途径:一是生长素通过抑制细胞分裂素合成来调控腋芽的生长;另一途径是一种类胡萝卜素衍生的信号物质参与生长素的运输调控(MAX途径)来调控腋芽的生长.最新研究表明,TB1的拟南芥同源基因在MAX途径的下游负调控腋芽的生长.此外,增强表达OsNAC2也促进腋芽的生长.
  • 研究论文
  • 孙剑,;冯建男;林周;黎燕;沈倍奋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8, 24(02): 127-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B 细胞成熟抗原 (BCMA)是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受体之一.它的胞外区与人IgG1 Fc的融合蛋白eBCMA-Fc,又称为诱饵受体,具有拮抗BLyS的活性.为了设计新的拮抗肽,基于BCMA和Fc的晶体结构,通过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分子模拟方法,建立了eBCMA-Fc融合蛋白的三维理论结构.利用均方根位移(root mean square distance, RMSD)对eBCMA-Fc融合蛋白与单体eBCMA、Fc构象差异进行分析.融合蛋白eBCMA-Fc中的eBCMA段与单体eBCMA的主链碳原子间RMSD值为0.036 nm,Fc段与单体Fc的主链碳原子间RMSD值为0.064 nm.结果表明,对比单体,融合蛋白eBCMA-Fc并未因eBCMA与Fc直接连接而发生构象的变化.分子对接方法显示,融合蛋白eBCMA-Fc中的BCMA与BLyS作用,而Fc扮演着稳定BCMA构象的支架作用.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理论分析,构建eBCMA-Fc融合基因,并将载有eBCMA-Fc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转化BL21 (DE3)菌、在细菌中表达.目的蛋白经蛋白A亲和柱纯化大约为36 kD,与理论预测值34 kD相近.免疫印迹表明抗人IgG抗体能够识别eBCMA-Fc融合蛋白.ELISA证实,eBCMA-Fc融合蛋白能够结合BLyS.随着eBCMA-Fc融合蛋白增加,结合BLyS的融合蛋白也相应增加.而对照人IgG,即使在高浓度条件下,也不结合BLyS.此外,eBCMA-Fc 融合蛋白能够抑制BLyS对B细胞肿瘤Daudi细胞的作用.这些研究为下一步设计和筛选BLyS拮抗肽提供了实验基础.
  • 刘卫群;冯锋;郭红祥;陈红歌;赵同金;周海梦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8, 24(02): 134-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烟草品种k326中克隆到2个干旱应答元件结合蛋白类(DREB-Like)转录因子基因,命名为NtDREBI和NtDREB1A.序列分析发现,NtDREBI和NtDREB1A编码的蛋白质具有典型的AP2/EREBP转录因子家族EREBP亚族A类特征.酵母单杂交结果显示,NtDREBI具有激活功能, 而NtDREB1A不能激活下游基因,但可以与DRE元件结合.将NtDREBI、NtDREB1A与其它AP2/EREBP类转录因子序列比对,发现在C末端第148位氨基酸有显著差别.采用定点突变方法进一步研究表明,DREB1A类转录因子的第148位氨基酸残基与其邻近氨基酸残基的相互作用对调控转录激活功能起关键作用.
  • 谢在春;陈琼玉;杨松海;孙奋勇;于永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8, 24(02): 142-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诱导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成脂肪分化能力,为临床脂肪代谢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培养多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用20 μg/ml BMP2对其诱导一定时间后,RT-PCR检测是否存在BMP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BMP受体BMPR I, BMPR Ⅱ及Smad 1/5/8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Smad 蛋白及MAPK 信号通路中p38磷酸化水平变化,QRTPCR检测成脂肪标志基因aP2以及成脂肪相关转录因子PPARγ,C/EBPα,C/EBPβ表达水平,同时用油红O染色,观测C3H10T1/2细胞成脂肪分化情况.经BMP2诱导后,C3H10T1/2细胞成脂肪分化标志(油红O染色)显著增加,Smad 蛋白及p38磷酸化水平有所上升,同时成脂肪标志基因aP2以及成脂肪相关转录因子PPARγ,C/EBPα,C/EBPβ表达水平各有一定程度提高.BMP2具有诱导C3H10T1/2细胞成脂肪分化能力,其成脂肪分化呈现对BMP2作用的时间依赖性.
  • 高元奇,;赵显玲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8, 24(02): 148-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视黄酸合成酶Raldh2基因敲除鼠胚胎没有肢体的发育在胚胎E6.75-E 8.25期间,喂给怀孕母鼠含视黄酸(0.1 mg/g食物)食物后,Raldh2基因敲除鼠E10.75胚胎后肢形态正常,前肢发育较小.原位杂交结果表明,决定肢体近远端轴发育的标志基因(marker gene)Fgf8,决定前-后轴发育的标志基因Shh以及后肢发育特异性基因Tbx4 和Pitx1在视黄酸挽救的Raldh2基因敲除鼠E10.75胚胎的后肢表达正常.上述结果提示,视黄酸可以挽救Raldh2基因敲除鼠E10.75胚胎后肢的正常发育.
  • 张智松;刘杰;杜小玲;段磊;张琚;石建党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8, 24(02): 153-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雌激素促进前列腺间质细胞增殖的机理,使用雌二醇(E2)或BSA雌二醇(BSA-E2)处理前列腺间质细胞系wpmy-1,用MTT法及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实时RT-PCR以及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用抗磷酸化ERK1/2抗体检测细胞内MAPK途径的激活情况.结果显示,2种形式的雌二醇均能促进前列腺间质细胞系wpmy-1的增殖,并且显著上调增殖相关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2种形式的雌激素均能快速激活wpmy-1细胞内的MAPK信号通路;MAPK途径的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能够显著降低雌激素对细胞增殖以及PCNA表达水平的上调作用.结果表明,雌激素能够通过膜受体快速激活前列腺间质细胞中的MAPK信号通路,进而促进前列腺间质细胞的增殖.
  • 王鸿杰,张志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8, 24(02): 160-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转录激活因子5 (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5,ATF5)最初是从人T淋巴细胞中分离出来,并在肿瘤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研究ATF5的作用机理,以其C末端区域为诱饵蛋白,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人心脏cDNA文库中筛选出了包括热休克蛋白27和核糖体蛋白L18a等与肿瘤转移、预后密切相关的蛋白.免疫共沉淀实验表明,热休克蛋白27能够特异结合在ATF5 C末端区域.由此推论,ATF5通过细胞内一些与肿瘤发展、转移及预后有关的蛋白相互作用,进而影响肿瘤的进展,为ATF5的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 毛小琴;贾雄飞;邱峰;邱宗荫;陈世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8, 24(02): 165-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手性药物只能通过严格的手性识别才能选择性地与特定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在药动学、药效学等方面上表现出手性特征.以非选择性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PRO)的对映异构体R(+)/S(-)-PRO为模型药物,分别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提取全细胞蛋白质,经双向电泳、MALDI-TOF-MS、SWISSPROT数据库分析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共筛选出22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鉴定了HSP86、HSP84、GRP75、KLC18、KBTB2、TGM2、GBLP、GCNT2、RAB36、KLH34等10种蛋白质.研究表明,PRO对映异构体可引起广泛的基因表达改变,涉及信号分子、代谢酶、骨架蛋白、伴侣蛋白等,且具有显著的手性特征,这可能与PRO显著的手性生物学特征有紧密联系,但仍需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明确产生PRO手性生物学特征的多种途径和机制.蛋白质组学技术为深入了解药物的手性生物学特征及其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对手性药物开发和临床合理用药有着重要的意义.
  • 李祺福;唐剑;刘庆榕;石松林;陈祥峰;宋建晔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8, 24(02): 172-1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选择性抽提经环六亚甲基双乙酰胺(hexamethylene bisacetamide,HMBA)诱导处理前后的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核基质,并运用亚细胞蛋白质组学等分析技术,研究nucleophosmin (NPM)在核基质上的表达和定位变化,及其与相关基因产物的共定位关系,观察研究了nucleophosmin 在诱导分化前后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核基质中的存在、分布及其与相关基因产物的共定位关系.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鉴定结果显示,nucleophosmin 存在于 SMMC-7721 细胞核基质蛋白组分中,在 HMBA 处理后细胞核基质中表达下调.蛋白质印迹杂交实验结果确证了 nucleophosmin 在核基质中的存在及其在诱导处理后细胞核基质中表达下调的变化.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nucleophosmin 定位在 SMMC-7721细胞核基质上,经 HMBA处理后出现分布位置与表达水平的变化.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SMMC-7721细胞中,nucleophosmin与 c-fos、c-myc、rb、p53 等基因产物具有共定位关系,但在诱导处理后细胞内的共定位区域发生了改变.研究结果证实,nucleophosmin 是一种核基质蛋白,定位于核基质纤维上,nucleophosmin 在人肝癌 SMMC-7721 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分布,及其与相关癌基因、抑癌基因产物的关系对 SMMC-7721 细胞分化具有重要影响.
  • 石松林;李祺福;刘庆榕;许东辉;唐剑;梁盈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8, 24(02): 180-1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性抽提经人参皂苷Rg1组合(RCT)诱导处理前后的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核基质,对prohibitin在核基质中的存在、分布及其与相关基因产物在RCT处理前后MG-63细胞中的共定位关系进行观察研究.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prohibitin存在于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核基质蛋白组分中,并在RCT处理后细胞核基质中表达下调;蛋白质印迹杂交确证了prohibitin在MG-63细胞核基质中的存在及其在RCT处理后下调变化;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进一步证实prohibitin定位在核基质上,经RCT处理后出现分布位置与表达水平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见prohibitin与c-Fos、c-Myc、p53和Rb基因产物均存在共定位关系,并在RCT处理后共定位分布区域出现变化.本研究证实了prohibitin是一种新发现的核基质蛋白,其在核基质上的定位与表达在RCT诱导分化前后发生显著变化,并与相关癌基因、抑癌基因产物存在共定位关系.实验表明RCT处理引起的prohibitin的变化与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的诱导分化与调控具有密切关系,为深入揭示RCT等中药有效成分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的机理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和深入探索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