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综述
  • 宋婀莉,高友鹤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7, 23(09): 697-7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蛋白质是生命功能的执行者.生命体中某些关键蛋白的功能异常往往是导致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这些疾病相关蛋白极有可能成为药物靶点,为新药研发和疾病治疗提供重要线索. PICK1蛋白(protein interacting with Cα kinase 1)结合能力广泛、功能多样以及在多种重要疾病(如:癌症、精神分裂症、疼痛、帕金森综合症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潜在的作用,使其成为一个可能的药靶蛋白. PICK1与绝大多数配体蛋白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其PDZ结构域与配体C末端区域的结合介导的,使PICK1的PDZ结构域成为一个潜在的药物靶点.因此,可以利用生物小分子物质特异性地结合PICK1的PDZ结构域,干扰或阻断PICK1与配体蛋白的天然相互作用,最终达到治疗相关疾病的目的.
  • 赵微,苏玉虹,巴彩凤,朱宝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7, 23(09): 706-7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Cofilin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的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 Cofilin的基本功能是在细胞内结合和解聚F肌动蛋白(F-actin),其活性是通过磷酸化、去磷酸化、磷酸肌醇、pH改变等进行调节.cofilin介导了细胞内的信号途径,从而调节肌动蛋白骨架的重组,对肌肉形态发育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在各种有机体中发现了许多特征性的cofilin蛋白同系物.其中鼠和人有2种cofilin蛋白:cofilin-1(non-muscle cofilin)和cofilin-2(muscle cofilin).本文根据目前对cofilin的研究结果,从cofilin蛋白结构、功能、活性调节、在肌肉发育中的作用及相关疾病等方面进行阐述.

  • 丁宁,姜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7, 23(09): 711-7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LPS识别及跨膜信号转导是引起细胞效应的关键.在过去的几年中,有关LPS结合蛋白家族和受体系统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突飞猛进,大量研究表明LPS识别涉及复杂的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在此对LPS识别系统成员及其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详细介绍新近提出的“LPS受体激活簇”理论.

  • 舒特俊,张耀洲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7, 23(09): 718-7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子伴侣一词最初是指一类在细胞核内介导蛋白和核酸相互作用的生物分子.核质蛋白是第一个发现和命名的核内分子伴侣,它在体内以五聚体的形式存在,参与核小体的装配、染色质的重建以及细胞凋亡中染色质的聚缩等重要生命活动.其序列中富含的酸性氨基酸区带是核质蛋白行使功能的重要结构域,这些酸性区带通过屏蔽组蛋白中的正电荷,使得组蛋白能逐步有序地结合到DNA上装配成核小体.核质蛋白晶体结构的测定又将研究推向分子机制的深入探讨和作用模型的建立. 本文主要对核质蛋白的结构和生物学性质、核质蛋白的相关功能以及活性调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唐庆娟,戚欣,耿美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7, 23(09): 724-7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属于Ⅰ型跨膜糖蛋白,可与多聚免疫球蛋白A和多聚免疫球蛋白M特异性结合,通过穿胞转运,将它们从上皮细胞基底侧膜转运到顶膜,并最终分泌到外分泌液中去. 在此过程中,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的细胞外段被水解,释放出与多聚免疫球蛋白A或多聚免疫球蛋白M相结合的细胞外段(又称为分泌成分). 分泌成分是sIgA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参与sIgA的粘膜防御功能,而且在被动粘膜免疫中也有重要作用. 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通过介导细胞内多聚免疫球蛋白的转运,可以在粘膜的腔面阻止病原体粘附,在上皮细胞内中和病毒,也可以将固有层内的抗原分泌出去. 因此,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的有效分泌是多聚免疫球蛋白发挥粘膜防御功能的必要条件. 但在某些情况下,该受体也可以介导微生物对上皮屏障的入侵. 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是高度 N -糖基化的,其分子中独特的糖链结构,可能与受体的穿胞转运、sIgA在粘膜的正确定位,以及抗原对上皮细胞的粘附有关. 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和分泌成分参与的多重分子机制,使它们在粘膜免疫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研究论文
  • 朱爱华,,刘文涛,龙军,吴洁,刘景晶,李泰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7, 23(09): 730-7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P277多肽融合在 L-天冬酰胺酶的C端,中间引入破伤毒素肽(TTP),重组嵌合酶AnsB-TTP-P277能以可溶性蛋白的形式表达于大肠杆菌周质内,且能保持大约80%的天然酶催化活力.用纯化的嵌合酶腹腔注射非肥胖性(NOD)小鼠, 可成功诱导小鼠体内产生高水平抗P277抗体.研究表明,P277肽可呈现于 L-天冬酰胺酶表面,有效地克服单独P277的弱免疫原性,激发机体产生较强烈的免疫反应.小鼠胰腺病理学切片也显示:重组嵌合酶AnsB-TTP-P277和单纯P277肽相比,能更有效地抑制NOD小鼠糖尿病的发生.
  • 田雷,李庆章,张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7, 23(09): 738-7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αS1酪蛋白是牛乳中含量最高的酪蛋白.本研究克隆了牛αS1酪蛋白5′调控序列约1.2 kb的片段,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其插入 lacZ 基因上游,构建真核表达载体gαs1ppsv.胶原酶消化法对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进行了分离培养,并用免疫荧光法鉴定了乳腺上皮细胞. 将重组载体转染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在细胞培养液中,转染后24 h可以检测到 lacZ 基因的表达,之后表达水平有逐渐升高的趋势,72 h开始降低,144 h降到最低;在细胞破碎液中,转染后24 h表达水平最高,之后表达水平有逐渐降低的趋势,144 h降到最低.转染细胞的第1代表达水平最高,随细胞传代表达水平降低,传到第3代时基本检测不到表达产物. 对转染后的细胞进行了β半乳糖苷酶原位细胞染色. 实验证明,得到的牛αS1酪蛋白5′调控序列能指导外源基因在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中表达.
  • 金伟波,,李楠楠,吴方丽,孔栋,郭蔼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7, 23(09): 743-7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已报道水稻pre-miRNA的序列与结构信息,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方法在miRNA前体上预测成熟区,产生一个模型——mature-SVM.它预测水稻成熟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7% 和100%;然后,用这个模型对从水稻基因组中筛选出的46.501条pre-miRNA进行成熟链预测,此外再根据miRNA的作用原理用blast程序所进一步的筛选,得到了127条pre-miRNA及成熟miRNA;除去其中已知的21条,最后得到106条候选的新的水稻miRNA. 从中随机挑取10条进行Northern验证,结果有4条miRNA得到确认.
  • 方翔,杜正平,曹以诚,郭旭,刘鹏飞,董守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7, 23(09): 751-7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iRNA作为基因功能研究和临床治疗的重要工具,已经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世界上许多学术和商业机构也开发了相应的siRNA设计程序.近年来,随着对siRNA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是2004年Reynolds提出siRNA理性设计规则之后,许多新的理论极大地推动了siRNA设计程序的发展.本文根据2003至2006年以来对siRNA机制的研究进展,在原有的设计程序siRNA pro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并推出了2.0版,为siRNA作用机制的研究和siRNA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更优质的理性设计服务.
  • 王红洁,蔡蓉,李珂,许伟榕,乔福峰,郑新民,卢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7, 23(09): 757-7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α(PTPα)在血液肿瘤细胞中的特异性表达,研究过量表达PTPα对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在裸鼠体内致瘤能力的改变.首先应用RT-PCR和Western 印迹检测3种不同类型造血系肿瘤细胞(K562、NB4、Jurkat T)中PTPα的表达水平.根据检测结果,选择K56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脂质体将 PTPα 真核表达载体转染K562细胞,通过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RT-PCR和Western 印迹验证过表达情况;经MTT法检测细胞增值能力的改变;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分化状态;并将阳性克隆细胞皮下接种裸鼠,观察 PTPα 基因转染前后细胞系在裸鼠体内的致瘤能力及瘤体的组织化学变化.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通过G418压力筛选获得了 PTPα 高表达多克隆细胞系K562-PTPα;经体外增殖实验分析,实验组K562-PTPα细胞与未转染组细胞K562和转染空载体组细胞K562-splice相比,细胞生长速度增快,G2/M期细胞比例增加( P <0.05),而细胞分化状态无明显变化;裸鼠体内致瘤实验显示,K562组、K562-splice组和K562PTPα组平均瘤重分别为(1.1±0.3)g、(1.3±0.2)g和(2.5±0.5)g;病理切片显示,K562-PTPα组瘤体组织分化程度较对照组低、恶性程度高,细胞的致瘤能力增强( P <0.01).综上所述,过表达PTPα使K562细胞具有更强的体外增殖能力和体内致瘤性,表明PTPα可能在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促进作用.
  • 张泓泰,陈媛媛,侯剑,马涛,毕利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7, 23(09): 764-7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E.coli 解旋酶Ⅱ(UvrD)是一种在甲基定向错配修复(methyl-directed mismatch repair, MMR)和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中起重要作用的3′→5′解旋酶.本研究对大肠杆菌的UvrD进行了重组表达和纯化,并检测其ATP酶比活性(87 U/mg). 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方法实时检测了UvrD与同源双链DNA分子(homoduplex DNA)和异源双链DNA分子(heteroduplex DNA)结合的动态过程以及镁离子对此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UvrD与DNA的平衡解离常数在10 -7mol/L 水平. DNA分子中错配碱基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二者的结合,而镁离子不是两者结合的必要因素.本研究还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方法在单分子水平上观察到UvrD将双链DNA解链形成单链DNA的中间体.此研究得到的UvrD与DNA结合的动力学信息数据以及解螺旋中间体的单分子可视化,为进一步深入研究UvrD在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 罗曼,林丽娟,蒋立科,黄耀熊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7, 23(09): 770-7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柠檬醛顺反异构体(香叶醛和橙花醛)抗菌性是阐明该醛抗菌机理核心所在.用酶转化法合成香叶醛和橙花醛后,用液态或气态的异构单体分别对黄曲霉孢子及菌丝体进行毒化.采用透射电镜、多维显微及激光拉曼散射技术对毒化的黄曲霉孢子及菌丝体进行显微结构观察和膜相关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无论是液体还是气体毒化方式,柠檬醛顺反异构体单独存在时均有抗黄曲霉作用;二者混合物的抗菌总活性与单体相比表现出一定程度协同性;二个异构单体的抗菌作用不仅表现为破坏黄曲霉超微结构,而且还反映在损伤其细胞膜体积调节功能及变形能力.
  • 卢蓉,张新春,黄丹平,黄冰,宋革;高楠,王智崇,彭展,葛坚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7, 23(09): 779-7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索恒河猴皮肤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纯化条件,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通过组织块培养法和消化培养法 在体外培养恒河猴表皮细胞,然后用Ⅳ型胶原吸附法吸附20 min,获得快吸附细胞. 对快吸附细胞进行克隆培养,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双标染色、RTPCR鉴定 β1 整合素和角蛋白15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纯化前后的细胞中 β1 整合素和角蛋白15的阳性细胞比例,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 组织块培养法和消化培养法均可获得表皮细胞,Ⅳ型胶原纯化后的细胞胞体较小,饱满,核/浆比例大,细胞镶嵌状排列. 细胞克隆分析显示,细胞全克隆生长率高. 细胞免疫荧光显示,分选后的细胞显示 β1 整合素和角蛋白15阳性. RTPCR检查呈现 β1 整合素和角蛋白15的特异性片段. 流式细胞仪检查显示,纯化前的细胞中角蛋白15阳性细胞占总细胞中的比例为8%, β1 整合素阳性细胞的比例为10.7%;纯化后,角蛋白15阳性细胞的比例为89.4%, β1 整合素阳性细胞的比例为88.5%. 通过组织块培养法和消化培养法均可培养获得活性良好的表皮细胞,Ⅳ型胶原吸附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皮肤干细胞分离方法,可以为进一步的眼表上皮替代重建眼表提供足量的高纯度的干细胞建立可靠的物质基础.
  • 林佳,龚仁蓉,甘婵芬,汤慧,李正科,黄鑫,李蓉辉,董,方定志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7, 23(09): 785-7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脂血症是典型的多因素、多基因疾病.为探讨青年人性别、体质指数(BMI)与高糖低脂膳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血清脂质、载脂蛋白apoAⅠ,apoB100及apoAⅠ/apoB100的关系,本研究招募了27名男性(22.96±1.95岁)及29名女性(22.83±1.67岁)健康大学生志愿者,给予7 d平衡膳食和6 d高糖低脂膳食,分别在第1 d,第8 d及第14 d晨取空腹血,测定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葡萄糖(Glu)、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LDL-C)、apoAⅠ及apoB100,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和apoAⅠ/apoB100比值.组分分析发现,高糖低脂膳食后,TG、HDL-C显著升高(P <0.01),TC、LDL-C显著降低(P <0001).同时,apoAⅠ及apoAⅠ/apoB100显著增加(P <0.05),apoB100没有明显变化.性别分组分析发现,高糖低脂膳食后,男性apoAⅠ/apoB100显著增加(P <0.05),apoAⅠ、apoB100没有显著改变;女性apoAⅠ、apoB100、apoAⅠ/apoB100均无显著变化.BMI分组分析发现,在14≤BMI<19、19≤BMI<23和23≤BMI<29三组中,仅14≤BMI<19组apoAⅠ(P <0.05)及apoAⅠ/apoB100(P <0.01)显著升高.但男性14≤BMI<19组和23≤BMI<29组apoAⅠ显著增加(P <0.05),19≤BMI<23组apoB100则显著降低(P <0.05),apoAⅠ/apoB100在14≤BMI<19组和19≤BMI<23组显著增加(P <0.01).而女性仅在14≤BMI<19组apoAⅠ/apoB100显著增高(P <0.05).结果表明,在健康大学生中,性别、BMI、高糖低脂膳食之间的相互作用在高糖诱导的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apoAⅠ,apoB100及apoAⅠ/apoB100的改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