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2年, 18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02-08-2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于乐成,王升启,顾长海,毛青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2, 18(04): 391-3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发现 ,不少结构特殊的DNA分子分别具有剪切RNA分子或DNA分子、T4聚核苷酸激酶样活性、DNA连接酶样活性以及催化卟啉金属离子化等多种生物催化功能 ,这些DNA分子被称为脱氧核酶或酶性DNA .它们在用作RNA和DNA工具酶、基因分析和诊断手段以及基因治疗药物等方面的潜力引人注目 .综述这些DNA分子的种类、结构特征、催化活性及应用现状和前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 李江,黄宇琛,李伟芳,谭琛,张秋红,彭聪,李小玲,李桂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2, 18(04): 398-4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多发恶性肿瘤 ,它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采用定位候选克隆策略在 9p上克隆出一个候选抑瘤基因 ,命名为NGX6 .为了进一步研究它的功能 ,将NGX6基因的全长cDNA片段亚克隆至pcDNA3.1(+ )的表达载体中 ,通过脂质体转染入鼻咽癌细胞系HNE1中 ,Northern杂交方法筛选高效表达NGX6的细胞株 ,并借助细胞生长曲线、软琼脂糖集落形成实验、裸鼠体内接种实验和流式细胞仪对转染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进行了检测 .结果显示 ,转染了NGX6基因的HNE1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在软琼脂中集落形成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0 0 5 ) ,裸鼠体内成瘤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瘤体的大小和重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细胞的凋亡率无明显变化 .为了明确NGX6蛋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的部位 ,进一步将NGX6的开放阅读框架完整正确地克隆到pEGFPC1的荧光载体中 ,转染到COS7细胞中 ,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中荧光的分布 ,发现荧光主要分布在细胞浆中 ,说明NGX6蛋白可能是一种胞浆蛋白 .该研究表明 ,NGX6在NP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为全面阐述NGX6的功能提供重要的信息 ,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打下基础
  • 白雪源,陈香美,邱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2, 18(04): 404-4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人高亲和力钠离子依赖性二羧酸转运蛋白 (humanhigh affinitysodium dependentdicar boxylatetransporter,hSDCT2orhNaDC3 )基因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借助生物信息学成功地从人肾中克隆了hSDCT2基因 (GenBank接收号 :AY0 72 810 ) .首先将大鼠SDCT2cDNA与人EST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较 ,获得具有高度同源性EST片段并用DNAstar软件将它们拼接成EST重叠群 .在重叠群上设计PCR引物从人肾总RNA中用RT PCR扩增出hSDCT2基因并测序 ,然后用软件对其结构特性、组织分布及基因定位进行分析 .序列测定结果显示 ,hSDCT2开放阅读框为180 9bp ,共编码 6 0 2个氨基酸 .蛋白同源性分析表明 ,其氨基酸序列与大鼠及小鼠SDCT2分别有85 %和 87%相同 .二级结构分析显示 ,该蛋白有 12个跨膜螺旋区 .Northern分析显示 ,该基因可在肾、肝、脑、胎盘等多种组织中表达 ,并定位于 2 0号染色体的q12~q13 1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2, 18(04): 410-4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现亭,莫晓宁,夏东岚,刘雅楠,宋泉声,张颖妹,马大龙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2, 18(04): 411-4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TF 1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19(TF 1cellapoptosisrelatedgene 19,TFAR19)缺失突变体的原核表达载体 ,获取缺失突变体蛋白 ,用于TFAR19促凋亡分子机理的研究 .从真核表达载体pcDI TFAR19扩增出野生型TFAR19和 4个缺失突变体 ,重组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 4T 2 .经亲和层析方法对缺失体蛋白进行纯化后 ,再利用凝胶过滤的方法进一步纯化 .利用抗GST和抗TFAR19的单克隆抗体对蛋白进行免疫学鉴定 .用白血病细胞株HL 6 0检测蛋白活性 .成功地克隆并重组了野生型TFAR19及缺失突变体 pGEX 4T 2表达载体 ,对融合蛋白的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 .SDS PAGE结果显示 ,各个缺失突变体融合蛋白均有较高水平的表达 .免疫学检测证实获得了正确的表达产物 .活性检测证实 ,野生型TFAR19和缺失突变体 4可以明显促进去血清诱导的HL 6 0细胞凋亡 ,第 6外显子可能是一个与TFAR19促凋亡活性密切相关的功能结构域
  • 马健,周洁,李小玲,龚佳蕾,何显锋,唐珂,阳剑波,胡赓熙,李桂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2, 18(04): 416-4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的常见肿瘤 .NGX6是新近克隆的定位于 9p2 1 2 2 ,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下调的基因 .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 ,NGX6基因转染鼻咽癌细胞HNE1能够延缓其生长速度 ,使肿瘤细胞更多地停留在G0 G1期 .为探索NGX6基因在鼻咽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建立了高表达NGX6的鼻咽癌细胞系 .利用包含 14 0 0 0个基因的cDNA微阵列分析了NGX6基因转染对HNE1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发现NGX6基因的转染能够上调p2 9、APC7、NEU1、RNasek6、αE catenin和TFⅡEα等基因的表达 ;同时也下调properdinP因子、G0S2、BAZ2B、ZHX1,OS4和PBX3等基因的表达 .研究结果提示 ,NGX6基因对鼻咽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可能与它对一些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和转录调控因子的影响相关 .作为一种高通量的分析技术 ,cDNA微阵列为新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 陈新华,敖敬群,杨林,龙綮新,王珣章,陈曲侯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2, 18(04): 423-4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白细胞介素 12 (hIL 12 )是人体内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免疫调节因子 ,由p4 0和p35两个亚基经多对二硫键连接而成 .根据hIL 12的结构特点 ,采用LiCl二次转化将hIL 12的p4 0和p35两亚基基因导入巴斯德毕赤酵母X33细胞中 ,并经同源交换分别插入酵母基因组AOX1区域 ,构建成含hIL 12双亚基基因的酵母工程菌PichiapastorisX33 p4 0 p35 .经 0 .5 %甲醇诱导 ,p4 0和p35两亚基在同一酵母细胞中得到了表达 ,并组装成具有生物学活性的hIL 12p70分子
  • 周文华,吴梧桐,成勇,东文,R.S.ROQUE,刘景晶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2, 18(04): 428-4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显微注射法 ,将一个由 1.3kb人感光细胞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 (hIRBP)启动子区和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hVEGF183)cDNA所构成的融合基因片段HIRV183导入 2 89枚ICR小鼠受精卵的雄性原核 .制备当代 (G0 )转基因小鼠 ,共得G0 代小鼠 17只 .经PCR和PCR Southern方法筛选得到 1只为hVEGF183转基因阳性小鼠 ,整合率为 5 9%,转基因总效率为 0 3%.将其与正常ICR小鼠交配 ,经PCR和dot blot杂交鉴定后代 (F1)小鼠阳性整合率为 4 5 9%.F1代兄妹之间进行交配 ,后代 (F2 )小鼠阳性整合率为 6 7 6 %.结果表明 ,外源基因hVEGF183整合在小鼠染色体的单一位点 ,为以后利用转基因动物的方法对VEGF这个新型异构体VEGF183进行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 刘成君,Walter KLINGMLLER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2, 18(04): 433-4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 6株成团肠杆菌 (Enterobacteragglomerans)接合子的分子生物学进行了分析 .6株菌与nifHDK基因有杂交 .菌株总DNA经BamHⅠ酶切后与pEA9 DNA进行Southern杂交 ,只有 2株菌具有完整的质粒DNA ,其余菌株质粒DNA发生了 15 3~ 137 7kb不同程度的缺失 .用切割位点较少的限制性内切酶XbaⅠ酶切 6株菌的总DNA ,经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后用pEA9 DNA为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 ,每株菌的pEA9 DNA明显大于用BamHⅠ酶切后的杂交结果 ,表明质粒与染色体发生了整合 .转座子Tn5或插入序列IS 12 2 2和IS 12 71可能参与质粒与染色体的整合过程 .
  • 山松,朱云艳,翟鹏,毛泽斌,童坦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2, 18(04): 440-4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人A33基因 5′调控区初步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采用体外足迹法、电泳迁移率变更分析(EMSA)和定点突变等实验对A33启动子的 - 10 4~ + 2 5bp区域进行了重点研究 .在A33启动子的- 10 4~ + 2 5bp区域内存在两个转录正调控元件 ,它们分别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 - 86~ - 6 8区(A)和 - 40~ - 19区 (B) .通过对转录因子数据库的查找 ,发现A区与转录因子GKLF (gut enrichedKr櫣ppel likefactor)的结合位点吻合 ,而B区则没有找到与之相应的转录因子 .EMSA实验表明 ,A区与核蛋白的结合存在组织特异性 ,而B区的结合则无组织特异性 .推测A区所包含的顺式调控元件很可能是决定A33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关键元件 .根据B区所处的位置和富含AT来分析 ,它极有可能是和通用转录因子及RNA聚合酶结合的区域 .A和B两个区域的点突变都可使A33启动子的活性丧失 85 %以上
  • 马百坤,徐东刚,王嘉玺,彭善云,李莉,王利红,邹民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2, 18(04): 445-4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RT PCR的方法从人外周血白细胞扩增血管生成素 (Ang)cDNA .在计算机分子结构模建的基础上 ,通过柔性连接臂构建了Ang与Gfp融合基因 ,并在大肠杆菌DH5α中实现了高效表达 .重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 32 %.融合蛋白经初步纯化后 ,在紫外线激发下可见明显的绿色荧光 ,同时能够显著地促进鸡胚尿囊膜毛细血管的新生 ,而且所获融合蛋白在体外具有促进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 .这种双功能融合蛋白的表达为阐明Ang的核转位过程奠定了基础 ,同时为阐明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创造了条件
  • 周继勇,丁红梅,程丽琴,沈行燕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2, 18(04): 450-4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核衣壳蛋白基因 (N基因 )是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重要结构基因 .根据已报道的序列设计引物 ,利用RT PCR技术从病毒RNA中扩增和克隆到了N基因的cDNA ,并测定了核苷酸序列 .克隆的N基因片段ORF全长 12 30bp ,编码 4 0 9个氨基酸 .将该片段序列与其他IBV病毒株比较 ,核苷酸的同一性为 87 0 %~ 98 6 %,氨基酸的同一性为 91 0 %~ 98 1%.将该cDNA亚克隆到pBV2 2 0表达载体 ,转化大肠杆菌DH5α菌株 ,Western印迹检测 ,获得了分子量约 4 5kD表达蛋白
  • 李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2, 18(04): 455-4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杨东丽,刘新文,童坦君,张宗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2, 18(04): 456-4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人衰老机制 ,采用差异显示法分别从年轻和衰老 2BS细胞中筛选出特异的cDNA片段 .衰老相关细胞cDNA片段长 2 86bp ,命名为orc ,GenBank登录号为AI35 30 6 5 ;年轻相关的cDNA片段长 2 35bp ,命名为yrc ,GenBank登录号为AI35 30 6 4.Southernblot分析表明 ,yrc在衰老和年轻2BS细胞、BGC 82 3细胞中的BamHⅠ酶切图谱均出现约 3 0kb杂交带 .Northern印迹分析显示 ,yrc在年轻和衰老 2BS细胞中均有 1 0kb和 0 5kb杂交带 ,其中 1 0kb带在两种细胞间差异不大 ,而0 5kb带则在年轻细胞中明显高于衰老细胞 .在胎儿心、肺、肝中也可见 0 5kb和 1 0kb两条杂交带 ;而在胎盘及胎儿肌肉、肾、脑、皮肤中 ,则只可见 0 5kb杂交带 ,无 1 0kb带 .orc基因转录本长约 2 0kb ,在衰老 2BS细胞中的表达高于年轻细胞 .结果表明 ,orc和yrc分别与细胞衰老和年轻相关 ,yrc 0 5kb转录本在维持细胞年轻状态及胎儿组织发育过程中可能具有调节作用
  • 陈海旭,邹冠玉,屈贤铭,杨胜利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2, 18(04): 461-4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化学合成法合成了以酵母偏爱密码子编码的抗菌肽magainin基因片段 ,合成片段拼接后 ,与pUC19重组 ,获得magainin基因 .Magainin基因与酵母表达载体pPIC3重组 ,构建胞内表达载体pPIC3 Mag ,电击法转化GS115宿主菌 ,经表型筛选和PCR鉴定证实了目的基因已稳定整合入Pichiapastoris酵母基因组中 .阳性克隆用甲醇诱导表达 ,用免疫印迹法确定了产物的正确性 .利用琼脂孔穴扩散法和液相测定法证明了重组magainin具有抗菌活性
  • 李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2, 18(04): 464-4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肖少波,陈焕春,方六荣,李蕊,柳俊,洪文洲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2, 18(04): 465-4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猪伪狂犬病毒 (pseudorabiesvirus ,PRV)最主要的保护性抗原基因gD完整编码区亚克隆到修饰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BI 35SL中 ,使其置于强启动子CaMV 35S doubleenhancer TEV 5′UTR下游 ,构建的转基因植物双元表达质粒经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 .PCR检测叶片筛选阳性植株 ,Southern杂交进一步证实gD已整合到转基因烟草基因组中 .固相酶联斑点试验和Western印迹表明 ,gD在烟草获得正确表达并具有抗原性
  • 黄海燕,王桂玉,吴燕婉,冯晓峰,刘润梅,李伟雄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2, 18(04): 469-4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与精子发生相关的基因并探讨其功能 ,用差异显示法发现了 1个与精子发生相关的基因片段CG14 .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 3X上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融合蛋白 .通过谷胱甘肽 Sepharose 4B亲和柱纯化该融合蛋白 .经Xa因子酶切后Western印迹方法证明 ,靶蛋白分子量约为 8kD ,与预期分子量相符 .用融合蛋白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 .免疫印迹实验表明 ,血清中含有CG14蛋白的特异性抗体 ,为进一步研究CG14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打下基础
  • 李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2, 18(04): 473-4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单志新,余新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2, 18(04): 474-4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恶性疟原虫红内期Pf332抗原 (Ag332 )基因的未知序列 ,并进行序列分析 .根据非洲恶性疟原虫Palo alto株Pf332基因的G1片段序列 ,设计 1对引物 ,从中国恶性疟原虫海南株 (FCC1 HN)基因组DNA中扩增出P332 1片段 .Pf332基因中经常出现SVTEEI短肽的编码序列 ,据此分别设计非特异的正、反义寡核苷酸引物 (NSP1、NSP2 ) ,应用低严谨PCR(LSPCR)分别扩增出P332 1邻近的未知序列片段P332 up1和P332 dow1.根据恶性疟原虫Palo alto株Pf332基因G1片段上、下游的G9和C1片段序列以及测定的P332 up1和P332 dow1序列 ,分别设计 2对特异引物继续扩增邻近的未知序列片段P332 up2和P332 dow2 .根据P332 dow2片段的 3'端序列 ,设计 2条特异引物分别与非特异引物NSP2行LSPCR和巢式PCR ,扩增出P332 dow2邻近的未知序列片段P332 dow3.对获得的Pf332基因片段进行序列测定 ,并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辅助进行序列分析 .序列测定和拼接结果显示 ,共获得了连续 6 14 4bp的恶性疟原虫FCC1 HN株Pf332基因序列 .序列分析表明 ,所获得的 614 4bp序列位于Pf332基因的编码区内 ,不含内含子 ,编码 2 0 4 8个氨基酸残基 ,包含 5个氨基酸残基重复区 .对恶性疟原虫FCC1 HN株Pf332基因 6 14 4bp序列的测定和分析 ,为获得Pf332全基因
  • 李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2, 18(04): 481-4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石春林,马康涛,周春燕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2, 18(04): 482-4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白细胞抗原G(HLA G)是一种在母婴耐受中起主要作用的非经典的HLA Ⅰ类分子 .其中HLA G3结构简单 ,仅具有α1结构域、穿膜区及胞浆区 ,其是否在细胞表面表达尚存在争议 .为了建立HLA G3稳定转染细胞株并确定其在细胞内的定位 ,采用RT PCR法从 9周人胎盘组织中获得了HLA G3的cDNA ,并构建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 ,将所获得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 G3转染至HLA Ⅰ (- )细胞株K5 6 2 ,经G4 18筛选后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株K5 6 2 G3.利用RT PCR、Western印迹检测方法证明在K5 6 2 G3细胞株中 ,HLA G3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均有表达 .进一步利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 ,证明HLA G3能够在转染细胞细胞膜上表达 .结果表明 ,稳定转染细胞株中HLA G3蛋白能够定位表达在细胞膜
  • 刘志刚,林建波,康铁军,俞炜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2, 18(04): 486-4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复制子为p15A的质粒pACU184为基础 ,构建了 3种表达硫氧还蛋白 (TrxA)或 和二硫键异构酶 (DsbC)的表达质粒 .经IPTG诱导 ,克隆的DsbC和TrxA都以可溶的形式高表达 .分别将构建的 3种表达质粒与复制子为colE1并克隆有人源化鼠抗人纤维蛋白单链抗体 低分子量尿激酶融合基因 (C6 UK)的表达质粒共转化大肠杆菌XL1 blue ,在 30℃用IPTG诱导表达 .SDS PAGE显示 ,共表达TrxA或DsbC都能导致C6 UK融合蛋白的部分可溶性表达 ,而且同时共表达TrxA和DsbC 2种分子时 ,C6 UK完全以可溶形式表达 ,但表达量降低 .分别用溶圈法和ELISA检测了各种共表达时可溶表达产物的生物活性 .结果显示 ,只有共表达DsbC时才能检测到明显的C6 UK融合蛋白的双功能
  • 崔恒,昌晓红,冯捷,刘蓓,曹善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2, 18(04): 490-4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降低人抗鼠抗体反应 ,获得满意的免疫原性 ,将模拟人卵巢癌抗原的抗独特型单链抗体人源化 .采用重叠PCR和基因工程的技术 ,将 6B11ScFv基因的轻链和重链颠倒 ,成为 6B11VL VH.再与人IgG1铰链区和CH3区的基因进行融合 (VL VH CH3) ,构建抗独特型微抗体的原核表达载体 .转化E .coliBL2 1(DE3)后用IPTG诱导表达 .经SDS PAGE分离显示 ,在 5 0kD左右处有一诱导蛋白带 .不连续非变性凝胶电泳显示 ,表达产物分子量为 10 0kD左右 .采用ELISA、竞争抑制实验、West ern印迹对其进行活性测定 .结果表明 ,人源化的抗独特型微抗体具有特异性双价结合卵巢癌单克隆抗体COC16 6 9和识别人免疫球蛋白IgG1的活性 ,成功地将鼠源的scFv的人源化
  • 王先远,刘佃辛,金宏,马清钧,顾景范,高兰兴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2, 18(04): 495-4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胸腺素α原及胸腺九肽在体内免疫方面有重要作用 .根据大肠杆菌遗传密码的偏爱性 ,设计并人工合成了胸腺素α原及胸腺九肽融合蛋白的特异引物 .以胸腺素α原cDNA为模板 ,应用PCR及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了该融合蛋白的编码基因 ,将其插入pBV2 2 0质粒 ,转化大肠杆菌 ,通过温度诱导使该融合蛋白高效表达 ,并对表达产物进行了高效特异性纯化 .运用MTT法初步测定了该融合蛋白的活性 .结果表明 ,该融合蛋白对氢化可的松诱导的胸腺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该融合蛋白奠定了基础
  • 郭崇志,宣振宇,陈润生,孙曼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2, 18(04): 499-5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氨酰基脯氨酸二肽酶 (脯氨肽酶 )为广泛分布于生物界的细胞内二肽水解酶 .它特异性地水解以脯氨酸或羟脯氨酸为羧基端的二肽 (X Pro) ,而且只对反式肽键有催化活性 .此酶与脯氨酸代谢、胶原蛋白合成及细胞生长有密切关系 .文献报道 ,从Alteromonas细菌中提取的脯氨肽酶有水解梭曼的活性 ,其有机磷酸酐水解酶也有脯氨肽酶活性 .用重组基因表达的人肝脯氨肽酶也同时具有脯氨肽酶活性和水解梭曼的活性 .研究脯氨肽酶活性中心的结构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潜在实用价值 .但目前尚无人脯氨肽酶晶体结构的报道 .本文采用蛋白质结构模式识别 (threading)方法对脯氨肽酶的高级结构进行模拟 ,以大肠杆菌甲硫氨酸氨肽酶 (1MAT)为模板 ,模建了人脯氨肽酶C端结构域的空间结构 .通过对模建结构的 3D评估及电荷分布分析 ,对人脯氨肽酶活力中心结构进行了预测 .模建的人脯氨肽酶活性中心位于C端结构域 ,为 6条β折叠围成的一个疏水性口袋 ,外面被 5条α螺旋及一些loop包围 ,活力中心位于疏水结构中央 ,其中有 5个保守氨基酸 ,形成 1个较强的负电荷区 ,周围有 3个较弱的正电荷区域 .实验还发现 ,虽然Mn2 + 或Co2 + 对酶的活性极其重要 ,但对酶蛋白结构的贡献很小 .提示它们可能是在催化反应的电荷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薛雁,任晓君,张鲲,牟颖,刘俊秋,曹鹏,郭灿辉,罗贵民,沈家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2, 18(04): 506-5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次合成了一个新的含碲化合物 2 TeCD(二碲桥联环糊精 ) ,并证实其具有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活力 ,能清除氢过氧化物 .与其它GPX模拟物相比 ,2 TeCD具有分子量小 ,水溶性好及良好的化学和生物学稳定性 ,且其GPX活力比另一种被广泛认知的小分子模拟物Ebselen高约 4 6倍 .用Fe2 + Vc诱导的线粒体损伤体系研究了 2 TeCD的抗氧化性质 ,结果发现在相同剂量下 2 TeCD较Ebselen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
  • 刘新文,李欣,杨燕宁,张家萍,张昌颖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2, 18(04): 511-5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黄芩黄酮防治白内障的作用机理 ,采用半定量RT PCR方法比较正常组、白内障组和中药防治组大鼠晶状体中GSH Px、GR和Cu ZnSOD的mRNA水平 .白内障组GSH Px、GR和Cu ZnSOD的mRNA水平在 15d龄时显著高于正常 ,然后下降 ;在 2 7d和 31d龄 ,GR和Cu ZnSOD的mRNA水平下降至与正常无显著差异 ,GSH PxmRNA水平仍略高于正常 .中药防治组晶状体中 ,3种抗氧化酶的mRNA水平在各实验取样点无明显变化 ;其中 ,GR和Cu ZnSOD的mRNA水平一直与正常无显著差异 ,GSH PxmRNA水平略高于正常 .黄芩黄酮可能通过有效清除亚硒酸钠间接产生的活性氧来防止白内障的发生 ,并使亚硒酸钠对晶状体抗氧化酶表达的影响得以消除
  • 贾延军,任会明,高新,季守平,杨军,刘泽鹏,李素波,章扬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2, 18(04): 515-5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半乳糖α 1,3 半乳糖抗原是引起异种器官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 (hyperacuterejection ,HAR)的主要抗原 .α 半乳糖苷酶和α 1,2 岩藻糖转移酶基因可以以不同的方式降低半乳糖α 1,3 半乳糖抗原在内皮细胞表面的表达量 .将人α 半乳糖苷酶基因和α 1,2 岩藻糖转移酶基因单独或连接在一起导入猪血管内皮细胞PEDSV .15中 ,检测细胞表面的抗原及异种天然抗体对细胞杀伤作用 .结果表明α 半乳糖苷酶基因可以将猪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半乳糖α 1,3 半乳糖抗原清除 74 13%,而α 1,2 岩藻糖转移酶基因也可以清除 4 7 75 %的细胞表面异种抗原 ,但二者都不能达到完全清除的目的 .当α 半乳糖苷酶和α 1,2 岩藻糖转移酶双基因在内皮细胞内共表达时 ,则可以基本清除半乳糖α 1,3 半乳糖抗原 .抗原的减少也可以相应地减弱内皮细胞对异种天然抗体介导的杀伤作用的敏感性 ,尤其是双基因共表达时细胞基本不被杀伤 .结果表明 ,α 半乳糖苷酶基因和α 1,2 岩藻糖转移酶基因可以有效地清除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半乳糖α 1,3 半乳糖抗原 ,克服HAR的发生 ,为下一步进行动物实验 ,探讨克服异种移植HAR提供了技术途径
  • 徐庆勇,刘桂生,陈清轩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2, 18(04): 520-5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2, 18(04): 523-5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2, 18(04): 524-5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