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1年, 17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01-06-20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李凌松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275-2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最近两年干细胞研究技术的突破 ,一门崭新的学科“干细胞生物工程”已经形成 .人类胚胎干细胞在体外的成功培养以及一种组织的干细胞 (成体干细胞 )向另一种组织细胞横向分化的发现 ,为利用“干细胞生物工程”技术治疗疾病奠定了基础 .本综述着重介绍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一些新概念和新技术以及干细胞分化的基因调控 .对干细胞生物工程的临床应用前景作了概括性讨论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279-2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279-2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龚顺友,钱晓萍,付文先,陈慰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280-2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检索GenBank的表达序列标签 (EST)数据库并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 (RACE) ,从小鼠胸腺克隆到一个新的cDNA序列 ,并从人类肝癌组织中克隆出了其同源cDNA .根据读码框架分析 ,这两个cDNA分别编码 541和 55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 两个蛋白质之间氨基酸序列一致率为77% ,和已知蛋白无显著同源性 .分子生物学软件和网上分析表明 ,两个蛋白质所含功能序列与STAT家族成员极为相似 ,均含有包括酪氨酸蛋白激酶在内的多种蛋白激酶的磷酸化位点和核定位信号 (NLS) ,可能是一种新型转录因子 .RT PCR分析显示 ,两个基因在正常组织中选择性表达 ,其分布相似 ,而且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与分化或增殖相关的趋势 .
  • 陆纲,宫明,陈瑞华,贾弘禔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288-29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 (nAChR)的表达调控受神经电活动影响 ,电刺激引起肌细胞膜去极化可抑制nAChR的表达 .以往的研究表明 ,Ca2 +和PKC以及生肌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 ,目前尚不清楚究竟是哪种PKC亚型参与此过程 ,PKC激活对特异转录因子生肌素浆核转位有何影响 ?为探讨PKC在去极化 nAChR转录偶联中的作用 ,构建了含nAChRγ亚基启动子的绿色荧光蛋白 (GFP)表达载体pEGFP γ ,将其分别与 4种cPKC(PKCα、PKCβⅠ、PKCβⅡ、PKCγ)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C2C12肌细胞 .结果发现PKCβⅠ、PKCβⅡ对nAChRγ启动子驱动的GFP报告基因表达没有影响 (P >0 .0 5 ) ,PKCγ对报告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 (P <0 .0 5 ) ,PKCα则有明显抑制作用 (P <0 .0 1) .采用 4种cPKC真核表达载体与GFP 生肌素融合蛋白表达载体 (pGFP myog)共转染C2C12肌细胞 ,观察了不同亚型PKC表达对生肌素浆至核转位的影响 ,发现只有强制性表达外源性PKCα可明显抑制生肌素向核中转位 ,而PKCβⅠ、PKCβⅡ及PKCγ对生肌素浆核转位没有明显抑制作用 .结果提示 ,PKCα通过抑制生肌素转位是阻遏nAChR基因表达机制之一 .
  • 陆纲,陈瑞华,宫明,邵世滨,贾弘禔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293-2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观察胞外Ca2 + 内流和肌浆网Ca2 + 释放两种来源的Ca2 + 对cPKCα转位激活的影响 ,揭示PKC在去极化 nAChR转录偶联中的作用 ,构建了pPKCα EGFP N1融合蛋白真核基因表达载体 .转染C2C1 2肌细胞后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记录了KC1或咖啡因处理所引起的细胞Ca2 + 波变化及PKCα GFP融合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 .结果提示 ,只有用KC1处理引起细胞膜去极化时 ,伴随Ca2 +内流 ,才能观察到PKCα GFP绿色荧光在细胞内发生的细胞浆至细胞膜分布变化 .然而 ,采用肌浆网Ca2 + 通道激动剂咖啡因刺激肌细胞 ,使肌浆网中Ca2 + 释放 ,未见PKCα GFP绿色荧光在浆、膜分布发生任何变化 .结果提示 ,去极化时外Ca2 + 内流可引起PKCα转位激活 ,肌浆网Ca2 + 释放对PKCα的转位激活没有影响 .
  • 钱骏,王洁如,向秋,阳剑波,张小慧,张必成,曹莉,李伟芳,李桂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299-3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染色体 9p2 1 2 2鼻咽癌杂合性丢失 (lossofheterozygosity,LOH)高频区 ,应用EST介导的定位 侯选克隆策略 ,用RT PCR及Northern杂交检测了 2 2个表达序列标记 (expressedsequencetag ,EST)在鼻咽癌细胞株HNE1和原代培养的正常鼻咽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差异 ,并对其中一个在鼻咽癌细胞株HNE1中表达下调的EST检测了在鼻咽癌活检组织中的表达 .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其全长cDNA序列 ,GenBank登录号AF2 2 2 0 4 3.该基因cDNA全长 2 70 1bp ,其开放阅读框 (openreadingframe ,ORF)编码一个含 50 2个氨基酸、分子量为 55kD的碱性蛋白质 ,在蛋白羧基端含有 2个连续的重要UBA功能域 (ubiquitinassociateddomain) ,属于遍在蛋白相关蛋白家族的一个新成员 ,经国际人类基因命名委员会同意 ,将其命名为UBAP1 (ubiquitinassociatedprotein 1 ) .Northern表达分析显示UBAP1在所检测的人组织中广泛表达 ,但在人的心脏、骨骼肌及肝脏中的表达较强 .UBAP1基因在63 2 % ( 1 2 1 9)的鼻咽癌活检组织中表达下调 .UBAP1基因作为一个遍在蛋白相关蛋白家族的新成员 ,结合其在 9p的重要定位信息 ,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其表达下调参与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 .
  • 解建勋,蒲小平,包金风,李玉珍,陈宇航,李长龄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306-3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及背根纤维组织为材料 ,通过离子交换层析 ,FPLC凝胶过滤等技术分离纯化了脊感觉神经特异蛋白 35kD(SSP 35) .经SDS PAGE分析 ,该蛋白特异地存在于脊感觉神经而不存在于脊运动神经 .非还原电泳结果表明 ,该蛋白分子内含有巯基 ,有二聚体存在 .根据HPLC测定 ,蛋白纯度达 90 %以上 .将此蛋白给予培养的PC 1 2细胞 ,观察到它具有神经营养作用 .
  • 母敬郁,杨世杰,张培因,杨翰仪,麦荫乔,V.S.ANANTHANARAYANAN,边疆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311-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胰高血糖素是由 2 9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激素 ,具有促糖元分解的生理功能 ,其拮抗剂有治疗糖尿病病人的潜在应用价值 .在获得重组胰高血糖素基因工程菌基础上 ,利用定点突变技术改造其第 2 1位氨基酸天冬氨酸为丙氨酸 ,并经DNA测序证明胰高血糖素基因发生了点突变 .用IPTG诱导表达后 ,经亲和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层析 ,纯化到突变型重组2 1Ala 胰高血糖素 .质谱测定分子量与理论值相符 .利用园二色谱比较重组胰高血糖素和突变的2 1Ala 胰高血糖素在TFE中的二级结构 ,发现胰高血糖素以α螺旋为主要二级结构 ,2 1Ala 胰高血糖素仍有α螺旋结构特征 ,并且含量有所增大 .利用兔升血糖试验 ,发现2 1Ala 胰高血糖素生物活性比重组胰高血糖素减少 51 % (P <0 .0 1 ) .显示天然胰高血糖素第 2 1位氨基酸天冬氨酸与形成α螺旋结构关系不大 ,但在发挥胰高血糖素的生物功能中有重要作用 ,与其可作为钙离子结合位点 ,参与胰高血糖素和受体结合的潜在功能密切相关 .
  • 聂怡玲,谭文斌,朱敏,罗赛群,郭小珊,成光杰,胡维新,彭兴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315-3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已有的报告基因和EMSA实验研究表明 ,人干细胞生长因子 (SCF)基因 5′旁侧AT富集区- 1 1 90~ - 853在HeLa和MCF 7细胞中均能增强下游基因转录 ,可能为一个核基质结合区(MAR) ,对人SCF基因的转录发挥调控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该AT富集区的功能 ,将人SCF基因 5′旁侧 - 1 1 90~ - 853AT富集区分别克隆入SV40或CMV启动子前后紧接着CAT报告基因 ,瞬时转染Jurkat,HepG2和 3T3细胞 ,检测CAT报告基因的瞬时表达活性 .结果表明 :人SCF基因 5′旁侧- 1 1 90~ - 853AT富集区在Jurkat和HepG2细胞中 ,对分别由SV40和CMV启动子引导的CAT基因表达均有抑制作用 ;但在 3T3细胞中对SV40启动子的转录活性表现出增强作用 ,对CMV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无明显影响 .这些结果提示 ,人SCF基因 5′旁侧 - 1 1 90~ - 853AT富集区转录调控具有组织细胞特异性 ,在不同的细胞中可能发挥转录增强或抑制作用
  • 李清解,谢平,谷亚鹏,黄建军,曾卫民,宋惠萍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319-3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醛糖还原酶基因 5′调控区存在的可引起蛋白质表达发生改变的遗传变异及这些变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 ,应用PCR SSCP分析对醛糖还原酶基因 5′调控区 - 60 9~ + 4 0的DNA片段进行了筛选 .所有变异体均进行DNA序列分析并克隆至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报告基因载体(pCATreportervector) ,然后将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 ,通过检测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的活性求出启动子的相对活性 .同时进行凝胶滞留试验与足纹分析以确定DNA与核蛋白的相互作用 .结果显示 ,在 1 45名 2型糖尿病患者及 1 2 3名正常对照的醛糖还原酶基因 5′调控区除野生型外 ,共发现 2种多态性 [C( - 1 0 6)T、C( - 1 2 )G].在正常对照与患者中 ,基因型WT WT ,WT C( - 1 2 )G和WT C( - 1 0 6)T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在有视网膜并发症与无视网膜并发症的 2型糖尿病患者中 ,WT C( -1 0 6)T的发生率分别为 35 5%和 1 7 9% ( χ2 =4 0 0 ,P <0 0 5) ,WT C( - 1 2 )G的发生率分别为1 5 5%和 3 3% ( χ2 =3 43,P >0 0 5) .在有并发症的患者中 ,WT C( - 1 2 )G和WT C( - 1 0 6)T两者的总发生率为 42 3% ,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的患者 ( 2 0 0 % ) ( χ2 =6 2 3,P <0 0 2 5) .野生型 ,C( - 1 2 )G和C( - 1 0 6)T等 3种调控序列的相对活性分别为
  • 汪思应,王阁,许望翔,魏汉东,杨晓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325-3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肝再生过程中立即早期反应基因的表达在成熟肝细胞由G0 期向G1期的转变中起着关键作用 .为探讨肝再生早期基因表达的变化 ,利用表达性差异显示分析 (RDA)技术研究了 2 3肝部分切除后 1h再生肝选择性基因表达 ,发现一株TEC酪氨酸激酶同源序列存在于差减产物中 ,RNA狭缝杂交证实确为差异表达基因 .从大鼠肝cDNA文库中分离其全长cDNA ,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该基因为小鼠 人TEC酪氨酸激酶的同源体 ,进而以该cDNA为探针 ,用Northern杂交证实 2 3肝部分切除后TEC酪氨酸激酶基因在 1h内呈现瞬间表达增加 ,其表达水平较基础水平增高 2 5倍 ;在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体系中 ,EGF可迅速诱导TEC基因表达 ,且不被蛋白合成抑制剂阻断 .结果表明 ,TEC基因是一种与肝再生调控密切相关的早期反应基因 .
  • 邱兆华,劳妙芬,吴祖泽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329-3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开展肿瘤的复合基因治疗 ,构建以串联方式携带人野生型p53、GM CSF和B7 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BB 1 0 2 .将pBB 1 0 2与腺病毒包装质粒GT40 50共转染 2 93细胞 ,通过细胞内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BB 1 0 2 .在 2 93细胞中扩增病毒 ,并通过氯化铯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纯化病毒 ,获得高滴度和高纯度的病毒 .分别经免疫组织化学分析、ELISA和流式细胞分析 ,检测BB 1 0 2介导的人野生型p53、GM CSF和B7 1基因在喉癌细胞Hep 2中的表达 .结果表明 ,BB 1 0 2能够有效地将其所携带的目的基因导入Hep 2细胞并使其在细胞中高效表达 ,表达高峰期为转染后 2~ 4d ,此后随时间递减 ,可持续 1 0d以上 .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334-3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糜军,陈诗书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335-3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sFlt 1 )与膜表面受体Flt 1竞争结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 ,并且与膜表面受体Flt 1及KDR形成异源二聚体 .完全阻断VEGF的生物学活性 ,除与sFlt 1的结合部位结构域有关外 ,还与整个蛋白质分子的高效分泌表达有关 .而蛋白质分子的高效分泌表达与蛋白质在细胞内高尔基体及内质网的加工密切相关 ,基因工程重组可溶性受体由于一些尚未明了的原因 ,往往不能高效表达 ,从而大大影响了其应用价值 .利用RT PCR技术从胚胎小鼠中扩增出天然可溶性VEGF受体基因sflt 1 ,克隆于pcDNA3载体中 ,在COS 7细胞中短暂表达 ;并克隆至pET42b载体中 ,经IPTG诱导后 ,可大量稳定表达与His Tag形成的融合蛋白 ,经HisNi柱纯化 ,可特异性结合VEGF .可溶性受体sFlt 1在肿瘤组织的高效表达可有效阻断新生血管的形成 ,从而为肿瘤的治疗探索一种方法 .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339-3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焦建伟,俞梅敏,茹炳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340-3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一种融合抗栓肽的低分子量尿激酶原的突变体 (DscuPA 32K)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研究 ,进行了一系列不同条件下的实验 .DscuPA 32K在菌株BL2 1中的表达很低 ,表达量仅为 3% ;为提高其表达量 ,引进一种整合稀有tRNA基因的菌株BL2 1 CodonPlusTM RIL ,增加大肠杆菌中识别稀有密码子的tRNA的数量 ,DscuPA 32K的表达水平确实有了很大提高 ,最大表达量约占 2 0 % .结果表明 ,富含稀有密码子的DscuPA 32K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受限制的因素 ,完全可以由增加稀有tRNA的数量来克服 .免疫印迹分析DscuPA 32K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此表达菌株可能有利于含大肠杆菌稀有密码子的真核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 石继红,张英起,赵永同,赵宁,朱宝娥,颜真,韩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344-3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胸腺素α1(thymosinalpha 1 ,Tα1)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 ,临床用途广泛 .为大量制备Tα1,按大肠杆菌惯用密码子合成Tα1基因 ,克隆于质粒pUC1 9的EcoRⅠ和PstⅠ位点 .经测序证明序列正确后 ,串联为 4串体 (Tα1④ ) ,经再次测序确认后克隆入pThioHisA的EcoRⅠ和PstⅠ位点 .转化大肠杆菌T0P1 0 ,酶切鉴定正确后 ,经 1mmol LIPTG诱导 4h ,获得硫氧还蛋白与Tα1④的融合表达 ,用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融合蛋白 .溴化氰裂解融合蛋白 ,释放出Tα1单体 ,经离子交换色谱纯化出Tα1.采用3 H TdR参入法进行生物活性测定 ,证实融合蛋白和Tα1均具有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分裂增殖的能力 .
  • 刘广芝,冯捷,周萍,黄华梁,钱和年,傅天云,叶雪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350-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小分子抗体作为导向载体的作用 ,制备抗人卵巢癌单克隆抗体COC1 83B2 单域抗体(重链可变区 ,VH) ,并进行放射免疫显像 (RII) .利用PCR技术从COC1 83B2 杂交瘤细胞中扩增COC1 83B2 的VH 基因片段 ,并将其克隆入高效表达载体pTHA90中 .重组子转化大肠杆菌TOP10 ,IPTG诱导表达VH 融合蛋白 ,经改进氯化亚锡法进行锝 ( 99mTc)的标记 ,在卵巢癌裸鼠皮下瘤模型上进行RII.结果表明 :( 1 )VH 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获高效表达 ;( 2 )改进氯化亚锡法成功进行VH 融合蛋白99mTc的标记 ,标记率达 96%以上 ;( 3)用99mTc标记VH 融合蛋白进行RII,肿瘤显像早 ,图像清晰 .说明99mTc可用于小分子抗体标记 ,应用单域抗体VH 可改善RII
  • 李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355-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莫晓宁,孙荣华,钟英成,张颖妹,陈英玉,马大龙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356-3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检测细胞内源性Nmi和变异体Nmi s的表达、亚细胞分布以及可能形成的信号转导蛋白复合物 ,成功构建并表达了异源Nmi和Nmi s 获得纯化异源蛋白 ,用以制备兔源抗Nmi(Nmi s)多克隆抗体 .Western印迹在多种细胞株HL 60 ,K562 ,2 93T细胞中检测到Nmi(Nmi s)高表达 .在不同的细胞系中 ,Nmi表现为不同的蛋白复合物迁移带 ;Nmi(Nmi s)在胞浆和胞核均存在 ,而核内荧光更强 .Nmi(Nmi s)通过与多种蛋白相互作用行使其生物学功能 ,在不同细胞中可能与不同的蛋白相互作用 ,发挥不同的功能 .
  • 黄传新,陈舌,顾建新,申宗侯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361-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反式维甲酸 (ATRA)是人肝癌细胞株SMMC 772 1的分化诱导剂 ,刺激细胞向正常方向分化 .为了研究ATRA诱导细胞分化的机制是否与 β 连环素 ( β catenin)有关 ,用终浓度为 1 0 μmol LATRA刺激SMMC 772 1 ,发现胞浆内β 连环素明显降低 .进一步实验证实 ,ATRA下调胞浆内β 连环素和诱导β 连环素的mRNA降低有关 .同时 ,ATRA处理基本不会对E 钙粘附素 β 连环素中的β 连环素的量产生影响 ,但能增强细胞凝聚力 .结果提示 ,ATRA对两种形式的 β 连环素的调节机制是不一样的 ,ATRA诱导细胞分化的机制和β 连环素有关 .
  • 李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364-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戴林森,季朝能,王健,高大操,盛小禹,毛裕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365-3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 (BAP)为主要结构模板 ,用计算机同源结构模拟方法构建了耐热碱性磷酸酶 (FD TAP)的三维结构 ,对它们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 ,并用Profile 3D和Ramachand ran图等方法分析了结构的合理性 .在此基础上 ,又构建了FD TAP 3个突变体的结构 ,用CHARMM能量计算法研究了FD TAP及其 3个突变体的能量与酶蛋白热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得到了与实验完全一致的结果 .结果说明 ,如果氨基酸残基置换使蛋白质分子的总能量降低 ,疏水性增高和柔韧性减小 ,往往使蛋白质的耐热性增加
  • 储卫华,陆承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372-3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蛋白酶是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drophila)的重要致病因子 .为研究其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用DEPC、EDC、PMSF、N AI等 9种化学修饰剂处理嗜水气单胞菌J 1株胞外蛋白酶ECPase54,然后检测残余酶活力 ,借以研究酶分子中氨基酸侧链基团与酶活性中心的关系 .结果表明 ,羧基、丝氨酸、ε 氨基、胍基等残基与酶活性无关 ;半胱氨酸残基与酶活性也无直接关系 ;而色氨酸、组氨酸、酪氨酸残基侧链以及二硫键的化学修饰引起酶活性的大幅度的下降 ,说明色氨酸、组氨酸、酪氨酸残基以及二硫键是酶活力所必需的基团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375-3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黄家贤,霍岩丽,李涵,晏苏学,孙江晓,袁直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376-3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环碳酸酯基具有于温和条件下与氨基反应形成羟基与氨基甲酸酯的特征 .通过反相悬浮聚合 ,以乙烯撑碳酸酯为反应性单体 ,亲水性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 ,分别选用N 乙烯基吡咯烷酮和丙烯酸 β 羟乙酯两种亲水性共单体为合成酶载体的成分 ,首次以二甲基甲酰胺和线型高分子聚乙二醇 40 0为复合致孔剂合成了两种性能优越的 ,可快速且可保持酶活力的固载胰蛋白酶的大孔型交联高分子酶载体 .其以σ共价键形成的固定化酶和以纯物理吸附形式吸附的酶同时存在于树脂骨架之中 ,根据相似相容原理 ,固载于载体上的酶分子容易吸附溶液中酶分子使其以物理吸附的形式存在 ,后者在经过 6次使用后近乎定量脱落 ,最终保持 85%活力不变者当为σ共价键结合酶 .纯σ共价键结合于高分子骨架的酶不易脱落 ,利用这一特性可使固定化酶的催化过程简化 ,可避免繁杂而冗长的分离脱落酶的过程 .可望将这种高分子酶载体用于临床医学中属于多肽类的分子量为 2 0 0 0左右的中级分子量毒素的无泄露排除 .
  • 罗非君,胡智,邓锡云,翁新宪,易微,曹亚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381-3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EB病毒潜伏膜蛋白 1 (latentmembraneprotein 1 ,LMP 1 )活化激活蛋白 1 (activatorprotein 1 ,AP 1 )信号传导途径与其致瘤作用密切相关 .为了探讨LMP 1活化AP 1信号传导的分子机制 ,在可诱导调控LMP 1表达的鼻咽癌细胞系L7中 ,首先通过荧光酶双报道系统确定了LMP 1表达能激活AP 1 ;在此基础上 ,用c JunPathDetect系统确定LMP 1表达活化AP 1是通过c Jun的磷酸化 (活化 )介导 .虽然LMP 1不能上调c Jun上游主要调节激酶c JunN端激酶 (c JunN terminalkinase ,JNK)的蛋白表达 ,但能显著促进JNK的磷酸化 (活化 ) ;在L7细胞中导入JNK相互作用蛋白 (JNK interactingprotein ,JIP)基因 ,抑制JNK的核移位能显著抑制LMP 1诱导的AP 1活化 ,同时对NFкВ活化也有部分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 ,EB病毒LMP 1在鼻咽癌细胞中通过JNK介导AP 1活化
  • 李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385-3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杰,张宁,芮静安,叶大雄,雷道年,刘军建,金城,周柔丽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386-3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定量分析和比较 2 2对人肝细胞癌 (HCC)及其配对非癌肝组织 (PNL)和 2例正常肝 (NL)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heatshockprotein) 90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 ,用狭缝杂交法检测hsp90 βmRNA的表达 ;并进一步用以特异性复合cRNA为内参照的定量RT PCR法对hsp90α和hspβmRNA的表达进行分析比较 .狭缝杂交结果显示 ,hsp90 βmRNA在 1 3例 ( 59 1 % )PNL中的表达平均升高至NL的 1 87倍 ;在 2 1例 ( 95 5% )HCC中的表达平均升高至NL的 3 45倍 ;在 2 0例 ( 90 9% )HCC中的表达平均升高至PNL的 2 75倍 .以cRNA为内参照的mRNA定量RT PCR结果显示 ,hsp90αmRNA在1 8例 ( 81 8% )PNL中的表达平均升高至NL的 3 0 6倍 ;在全部 2 2例HCC中的表达平均升高至至PNL的 2 0 8倍和NL的 5 1 0倍 .hsp90 βmRNA仅在小部分 ( 8例 ,36 4% )PNL中的表达轻度升高至NL的 1 2 7倍 ,而在全部 2 2例HCC中的表达显著升高至PNL的 2 95倍和NL的 2 52倍 .hsp90α和hsp90 β可能分别在人HCC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 ;以cRNA为内参照的定量RT PCR法是较狭缝杂交法更为灵敏、准确和快捷的mRNA定量分析方法 .
  • 王小红,王升启,管伟,刘立忠,毛秉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391-3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锤头型核酶抗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根据HCV 5′NCR及翻译起始区的二级结构 ,设计及合成了 1个锤头型核酶RzA .将其插入pCI neo表达载体的多克隆位点 ,构建了表达RzA的质粒pHCV RzA .采用转基因细胞模型HepG2 970 6细胞 ,评价了pHCV RzA质粒对HCV 5′NCR调控荧光素酶表达的抑制活性 .结果表明 ,在HepG2 970 6细胞中 ,pHCV RzA以序列特异性、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 ,抑制率达 80 % ,提示核酶有可能作为HCV感染基因治疗的一种有效途径 .
  • 张晓伟,童坦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395-4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进一步探讨端粒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实验应用反义核酸技术研究端粒酶反义cDNA对乳腺癌细胞MCF 7恶性表型的影响 采用的方法包括 :基因重组、脂质体共转染法获得端粒酶反义重组病毒 ,病毒感染MCF 7后 ,检测细胞的生长曲线、细胞周期及集落形成能力 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细胞相比 ,反义病毒感染后的MCF 7细胞恶性表型明显降低 提示端粒酶RNA的反义cDNA的导入 ,可以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恶性表型
  • 李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400-4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晓伟,陈彦灵,童坦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401-4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反义核酸技术将端粒酶RNA的全长cDNA反向导入乳腺癌MCF 7细胞基因组中 .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发现 ,其DNA受H2 O2 损伤后的修复能力下降 .但端粒酶活性抑制为何引起其DNA损伤修复能力下降的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 .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405-4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吕星,邢瑞云,路萍,郑晖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406-4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410-4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1, 17(03): 411-4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